2009年11月26日星期四

2010

如果象电影2012说的那样,2010年就知道地球几年后会有大灾难,人类可能会灭亡,要挽救人类,其实可以做的事还是很多的。

方法最重要,有三个重要原则是一开始就必须确立的。

首先,设立两个时点,作为挽救计划的时间框架:挽救计划开始的时间,称为D;地球毁灭发生的时间,称为T;在D和T之间,称为过渡期。

三个最重要原则是:

第一,所有人都必须有获救的机会,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人。每个人生存的权力是不能剥夺的,是均等的。这点很重要,否则过渡期的秩序无法维持。

第二,但是,由于资源限制,每个人获得的保障程度和在T+1后的生活素质是不一样的,取决于他们对D计划的贡献。这很公平,也能鼓动更多资源投入D计划中。

第三,并不是所有人都相信D计划,所以在过渡期内,人类社会维持双轨制;在原有社会中的经济秩序和政治秩序逐步向D计划转移,转换率随着D的确信程度,逐步降低。

打个比方说,为了推行D计划,过渡期地球政府可以发行一种D币,这种D币可以用来买在T+1以后的物资,原来的货币不再使用。如果手上有美元,就可以兑换,但兑换率一直下跌,到T时就分文不值了。这样可以鼓励更多资源更早投入D计划,也允许不相信D计划的人,保持及时行乐的权力。

按照上述三个原则,可以有很多制度上的安排。

1.成立全球性的D计划临时政府,负责D计划。每个国家可以公投,确认自己国家愿意投入多少资源参加D计划。越迟参加,在T+1以后的日子就越不好过。

2.人类生存的方式不外是一种3+1的方式,第一,是庞大的空中浮城;第二,是巨大的方舟;第三,是浩大的地下城市(用氢弹炸出来的)。在配套方面,人和物分开处理,粮食,重型机器等,放在地下仓库内。在T+1后,定期去拿。


3.T+1以后,地球会有几年时间给火山灰掩盖,光合作用大减,所以要多储粮食,另外,以人类技术,也可以不用依靠光合作用生产粮食。可以生产化学的有机物,这些都不是问题,甚至种蘑菇也可以,这些不需要阳光;或水生动植物,也不需要很多阳光。

4.这些在T及T+1后不同的方式决定了不同国家的人,可以有不同的选择,过不同的生活。例如,非洲国家经济实力比较差,他们可能选择地下城方式,因为成本最低,但风险最大,当然,D政府可以给予补贴。

5.政策上,鼓励老人,重病患者不参加D计划。如果他们放弃参加D计划的权利,D政府可以给他们的亲属D币奖励等等。

6.和生存权不同,生育权是不受保障的。如果要参加D计划,每个生育个案都要D政府逐个审批的,不管在T之前还是T之后都是一样的。审批的条件当然会很苛刻的。

上述是在2010发生的事,可以是很好的科幻小说的框架。至于在2013的事,那定然更加精彩了,单单浮城派和方舟派如何争夺地面的资源,就可以是很波澜壮阔了。

2009年11月23日星期一

解放军

解放军决定参加毅行者,驻港副司令亲自押阵,以中国体制的特色,只能拿第一,成为一个政治任务。因为不可能输给驻港前英军。

以我这个爱国者来说,也觉得不是好事。毅行者的文化,和大陆文化,尤其是解放军那种作风,是不相容的。

只希望,解放军能在筹款方面也能取得第一。以内地钱那么多,拿到赞助,是很容易的,这样才有意义。

2009年11月14日星期六

2012

1

片子拍得很好,是灾难片中的登峰造极之作。美国人还是执电影的牛耳。我在想,四川地震也非常惨烈,而且是真事,惊心动魄的事也很多,但中国人还是拍不出来这样的水平。

美国人很厉害,人类面临灭绝,还是能拍得很乐观。

片末,方舟在大海漂浮。我想,就算原来人类文明灭亡了,在剩下来的这些人中,还将是美国人最能崛起。

2

片中有一个对于现实世界来说,很重要的信息。

片中全球政府决定在西藏建造方舟,是由中国来制造的,对中国的形象非常正面。不单是made in China, 而且是made by China, to be trusted with life of human kind. 这真是等于为中国做了一个非常宏大的广告。荷里活一向对中国是抱敌意的,非常难得。有文章介绍说,导演是受了四川地震解放军表现的感动,才有这个情节,安排解放军最后成为人类的救世主。

(温总理,你的表演值回票价了。平心而论,川震中国政府的表现很差劲,死八万人,无论如何,不是什么成绩。但出色的政治家都能把灾难化成好事。)

2012的票房很高,影响也将很大,潜移默化之下,这部电影对中国出口产品形象将起很大作用。


不过老实说,片中的方舟,不象是中国产品,不是说中国造不出来,而是不是那种风格。中国的产品不会那么精细。

这部电影背后反映出来西方主流社会对中国看法的改变,可以说是里程碑式的。

不过片中,决定建造方舟的是G8,中国没份。也是很有意思的。

3

片中制造出来的方舟,只能容纳40万人,其余的人类都必须灭绝。我觉得有点说不通。因为想了一些方案,也就记了下来。

假设片中的假设都是成立的,即太阳黑子爆发,引致地核内部加热,地球板块移动,大地震带来1500米高的海啸覆盖全球,人类是否一定就要灭亡呢?

我觉得应对方案有很多,不一定要用片中那种方舟式的方案,劳民伤财。

一种方法,是建立简易的海上浮动平台,只要能抗击第一波的冲击就可以了,甚至是封闭的货柜箱也可以。可以把情况告诉民众,愿意的人,甚至可以自己动手制作。1500米的海啸不可能持久,只要能坚持几天,水就会退去了。

大型的应对方案,可以造一些地壳变动不那么激烈的地方,位于大陆板块中间的,例如中国的新疆盆地等,建造一些地下城,或天幕城,捱过这场洪水。

在一些沿海地区,例如纽约东京这些地方,可以建立一些大型平台,下面设立升降柱,在地震来临前,升上半空;或者用氢气球吊上去也可以,不用维持很久,等海啸来了,水面平静了,再放下去水面。

当然,在全球范围人口密集的地方,也可以设置应急的空中浮台,甚至用火箭推动上去也可以,只要能在空中维持一段很短时间就可以了。平时当消防一样,多加演练,预警时间一来,按计划登上空中避难所。

这种平台,主要是用来载人的,至于物资,机器,设备,文件等,则用密封箱子装起来,找一个预计地壳变动不剧烈的地方,放在地上,等洪水过后再捡起就可以了。

我的估计是,以人类现在经济实力和技术力量,如果有这样的灾难发生,起码一半的人可以获救,完全可以公布,不会造成任何恐慌,每个国家可以按自己国情,民族智慧来解决。2012那种方式是很笨的。

2009年11月13日星期五

關於山西煤矿国有化的十个想法

1,私营山西煤矿,有三个问题:1,安全投入不足,安全费用是国有煤矿的十分之一;2,无序开采,造成地下资源的浪费;3,造成环境污染,不去治理。所以,要取缔,收归国有。

2,问题是,为什么私营煤矿有这些问题? 按照經濟學的理念,私有經濟優於公有經濟,市場為什麽不能解決?市場失效了嗎?為什麽私營煤礦主不肯投資來改善?

3,這裡牽涉到一個期望的問題。在一個完善的體制下,例如歐美,面臨越來越嚴格的安全和環境條例,私營煤礦只會越來越投資在這些方面。通過兼併,只有在安全和環保方面做的越好的煤礦才能越有競爭力,把在這方面差的煤礦吃掉,形成良性循環。為什麽在山西不能發生?

4,在目前體制下,沒有山西私營煤礦主敢去加大在安全和環保方面的投資,因爲他們知道,終有一天,這些是要收歸國有的。他們別無選擇,只能追求短期利益,而沒有考慮長期經營。更加漠視安全和環保,可持續發展的問題,造成惡性循環。

5,囯有煤礦的存在,在這裡佔據了一個關鍵的作用。如果沒有國有經濟,中國煤炭業發展思路可以完全採用另外一個方向,從建立行業標準,制定遊戲規則入手。但現在不是,中國煤炭發展的思路,是以囯有經濟佔主導位置為前提的。

6,我今天想到的,I PHONE是不可能在計劃經濟的條件下生産出來的。只有在市場經濟下,才能有這樣美妙的產品。但市場經濟優於計劃經濟,在上游行業,是否適用?

7,很明顯,在中國決策者的思維中,這個問題的答案是否定的。越是上游,越要計劃。

8,吊詭的是,在整個資本市場發展的圖局中,上游產業的上市公司集中在H 股,下游產業集中在A股。也就是說,計劃經濟成分越多的行業,越要在海外上市,市場經濟成分越多的行業,越要在國内上市. 這背後政治和經濟的理由到底是什麽,大有學問。但我從來沒有見過人去分析。

9,我只是覺得,單單從山西煤炭囯有化的博弈這個題材出發,就可以有無數的經濟學課題,深研下去,都將是石破天驚之作,可惜經濟學界都視而不見。

10, 我也在想,如果歷史能給山西私營煤礦主一個機會,他們有沒有可能解決本文一開始提出的三個問題?如果他們可以,中國將來的歷史可以改寫。問題是,他們從來沒有這樣的機會,一切都是視之理所當然。

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大江大海

(1)
龙应台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可以填补中国近代史的很多空白。而且,她也是最有资格,最有资源和条件来写这本书的人。

所以,她没有把这本书写好,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如她说的,书中很多人和事,已经是最后一次机会来挖掘历史了。

败笔有很多。前面写得很好,角度很新鲜,特别是山东和河南流亡中学的故事,非常感人,也感谢龙应台把他们挖掘出来,中国历史上这么悲壮的一笔。

最大的败笔是书中后面三分之一的篇幅,用来描写台湾的高砂守卫队,完全是偏离了方向,这和国共内战无关。而且,龙应台的笔触,竟然是想为他们平反,在我看来,是完全说不过去的。高砂守卫队为日本人卖命,主动报名参军,欺压自己同胞和别的亚洲人民,单单是因为身为台湾人,就可以得到宽容和谅解,龙应台的个人偏见太重。

对共军战术的描述,仍然是人海战术的一套,这是台湾教育的结果,但既然花那么多研究功夫,就不应该把共军战术简单归纳为人海战术。

长春围城,是大江大海一书中最为厚重的一笔,指责中共围城造成三十万居民死亡,不下于南京屠杀。大江大海是一本诉诸感性的书,主要是讲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故事和悲剧,不应该提出如此厚重的指控。作为一种历史指控,提出这样的观点,是要有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找出独特的史料(例如拉贝日记这样的史料),才能有可性度的。否则是自由心证,削弱书中言论的力量。

书中对长春围城的研究非常粗糙(当然,也从来没有人正式研究过),就匆忙提出了三十万的数字;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一书,引了中央文件,认为造成十二万平民死亡,这可以说是中共的官方观点。数字本身没有意义,但由龙应台自己去考证一个数字,是很不适当的,因为这不是这本书的原意。 我觉得龙应台还不如用这个数字,毕竟故意饿死十几万人,也是很骇人听闻的事。但现在有凑数的感觉,是故意为了和南京屠杀比较。

(2)
龙应台的笔力很好。说到父亲把奶奶给的白饭不小心摔在地上,从此不再相见,一直后悔不已,我的眼泪也一直流着。

我在想,如果能写得好,完全可以写成中国版的“冷山”,那就有了文学上的力量,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可惜,后面写的不好,作者的台湾本位思想作祟,浪费这么好的题材和资源。

(3)
期待有一天,有人去专门写一本有关镇反的书出来。这里需要挖掘的历史资料更多,难度更大,而且更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