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30日星期一

一带一路简析




解决国内问题:

1、产能过剩
2、储备过剩
3、转移社会矛盾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建设输出

第二阶段:产业输出

第三阶段:货币输出

目的:从经济一体化到货币一体化

参考例子: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合亚洲经济,以及失败的经验教训

上述是规模庞大宏图。关键是,是在十八大后提出的,习团队还有下一届任期来推动。

推荐徐彪在去年十一月写的文章,目前来看,是写得比较清楚的文章。

华泰证券徐彪:以史为鉴 亚太迈入习时代

华泰策略 徐彪

  最近一段时间,APEC会议成为毫无争议的关注焦点,会议主题定为亚太新愿景:创新、互联、融合、繁荣。会议开幕后,大家对区域合作的讨论 逐渐升温,甚至一度听到马歇尔计划这种极富煽动性的描述。但是,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脑子里一定充满了疑问:互联互通究竟是怎么回事?一带一路意味着 什么?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和一带一路啥关系?从中国梦到亚太梦,咱们究竟想做什么?

  足够了解情况的人,看习大大讲话就好,答案都在系列讲话里摆着呢。

  118日,习近平主席发表《联通引领发展 伙伴聚焦合作》主题演讲,一天后,习近平主席发表《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系统阐述了亚太一体化和互联互通这两大命题。

  对情况及来龙去脉了解不够的,咱们就绕个大圈,从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资本主义发展史开始聊起,喝一杯清茶,听俺慢慢道来。

  资本主义从它诞生的第一天开始,就贴着善于创造经济奇迹的标签。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里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 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句话,可以改头换面套用到中国:引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社会主义中国,在不到35年的时间里 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每个人,从出生的第一天开始就在成长和变化,资本主义也不例外。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一方面它的发展导致了 繁荣与萧条的交替,改造了现存的产业结构;另一方面,这种由不断创新而引起经济增长的结果,却不可避免地使它本身陷入困境,走向没落;事实上,资本主义在 它过往两百多年生命里,历经无数次内战外乱,不断以版本升级的方式在成长和蜕变。

  美国,无疑是其中的典型。

  对此,王健曾经有段很经典的论述:一般而言,本国储蓄不足会导致贸易逆差,如果没有足够的外资流入就必须动用外汇储备,如果外汇储备告罄就必 须限制进口,强制实行贸易平衡。但对于拥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国家来说却并非如此,因为从理论上讲,只要世界各国接受本国货币作为交换和储备货币,即便是本国 的净储蓄为负值,只要在全球范围内储蓄是稳定和增长的,就可以通过增发货币来满足进口需求,而不会由于本国过度发行货币而引发本国乃至全球范围内的通货膨 胀,实际是利用本国硬通货的国际地位,向接受这些货币的国家征收铸币税。在此条件下,必然是利用国际收支经常项下的逆差向世界输出货币,购买本国所需 要的商品。在美国,虽然90年代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长达10年的高增长,但国民总储蓄率却从1990年的19%下降到1997年的16%。从居民储蓄率 看,1990年为6·8%1995年已降到3·8%1999年竟降到-1%。在此期间,贸易逆差也从199012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 4500亿美元。在这一期间,由于美元的强势沉重打击了本国的制造业,进口消费品几乎占到本国居民全部消费的40%,而自1995年以来,美国每年所吸纳 的世界净储蓄份额平均在三分之二以上,最高的1999年竟达72%

  你看,以动荡的70年代为分水岭(亲,还记得第四次中东战争么?),最初以实物商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盈利模式,发展到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为核心的 盈利模式。其最主要表征就是国际货币体系的变更,在实物商品生产和销售为主的时代里,国际汇率制度只是国家对外贸易的附着品,需要一个稳定的汇率环境,所 以才会有相对固定的汇率制度安排(布雷顿森林体制是集大成者)。在以国际储备货币地位为核心利益的时代里,实物商品制造国需要盯住式的汇率制度安排(这也 是过去三十年人民币(6.2127, -0.0023, -0.04%)盯住美元的根本原因),但对于主导全球金融秩序的核心国家而言,固定汇率制度和官定利率制度无疑是不利于大规模国际资本流动及择机获利的,所以呢,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市场化在欧美的联手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模式。

  从商品制造阶段到储备货币阶段,我们看到一条清晰的升级路径。好了,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实现这种转变呢?或者说,人家为啥要你把你家央行[微博]印出来的钞票当成储备货币呢?

  答案就在你能影响和控制多大规模的经济区域。
 


  欧元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储备货币,建立在欧洲一体化的基础上,整个欧洲区都是欧元的最大支持者,法国和德国传统的从属国们也鼎力支持;

  日元成为全球前四大国际储备货币,建立在70-80年代亚洲经济圈的基础上。甚至可以设想,倘若雁行模式亚洲经济圈顺利诞生并成为全球第三大一体化区域的话,日元的全球储备货币占比绝对不会像现在这样,仅为区区个位数;

  为何各国都在不约而同地采取区域一体化作为增加影响力和控制力的路径呢?

  答案可以套用克强总理喜欢说的那句话:这是既利当前,更利长远的措施。一方面,这是老路走下去的办法,区域一体化有利于拓展出口市场和原材料来源;另一方面,这是新路走起来的措施,区域一体化到最后,一定是货币和金融一体化。

  回顾历史是为了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确切的说,是为了更加清楚的了解中国当前所处的位置:对于尚处于初级阶段,以实物商品制造和销售为主要盈利模式的中国经济体而言,市场才是生命线,当然,如果可以向上攀登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话,我们也举双手欢迎。

  从走老路的角度(获取实物商品制造带来的利润)看,过去几年数据告诉我们,中国外部市场环境,不容乐观。

  以欧美为例,主要发达国家过去两年经济明显复苏:

  但是,看起来,中国的出口一直没有起色,考虑到出口数据可能存在水分,比如出口骗退税的啊,比如各地为完成GDP目标注水出口的啊,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广交会的数据可能更加真实一些。而广交会成交金额告诉我们,2011年以来,出口增速就陷入负增长的泥潭。
  所以呢,从走老路的角度看(赚取实物商品制造带来的利润),对中国经济体而言,只要你还想维持一个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如何开拓外部的基础资源及市场,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之道,应该就在区域经济一体化。

  从走新路的角度来看(谋求获取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人民币国际支付全球货币排名最能说明问题。算起来,我们已经连续9个月止步于第七名。更悲 催的是,中间某个月一度回落至第八位。要知道,从2011年以来,人民币国际化快速推进,最长一次裹足不前,也不过4-5个月而已。

  所以呢,从走新路的角度看(人民币国际化,谋求国际储备货币地位),对中国经济体而言,只要你还想维持一个较快的对外推进速度,如何开拓自己的经济后花园,获取一个稳定的后方,就是迫在眉睫的问题。解决之道,依然在区域经济一体化。

  日本上世纪70年代的经验告诉我们,天上不会掉馅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也是古人说的那句话:将欲取之,必先予之。

  到苹果园里摘苹果的时候,第一轮摘掉的必然是低垂且成熟的果实。等到容易采摘的果实被摘完,轮到那些长的高你手够不到的果实,这时候,就需要梯 子。几乎所有国家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从轻轻松松就把出口的钱给赚了,到费心费力到出口的钱给赚了。以日本为例,经历了高速增长的60年代(年均GDP增 速高达10.55%),进入70年代,初步完成工业化之后,日本经济进入中速区间(年均GDP增速5.2%)。内需减弱的时候,日本朦朦胧胧地意识到,必 须开拓外需和原材料市场,于是大规模的经济援助应运而生:

  1970年,年度对外经济援助”11.52亿美元;
  1973年,三年翻倍,年度对外经济援助超过20亿美元;
  1978年,五年再翻倍,年度对外经济援助超过40亿美元;[3]

  这些钱被拿来干嘛了呢?开路,确切的说是打开亚洲国家大门的买路钱。举例而言,1970年,日本政府的双边发展援助98.3%集中在亚洲。到1979年的时候,日本已经成为全球第四大发展援助国,仅次于美国、法国和联邦德国(那时候柏林墙还没倒下咧)

  你必须承认,通过国家经济援助打开大门的方式取得了巨大成功。国家队的作用在于攻坚克难,潮水般的私人资本才是开疆拓土的主力军。70年代末, 一个关键性标志出现:私人资本长期输出从1978年开始第一次超过了国家资本,占比跨越50%红线。短短八年后,当1986年来临的时候,日本私人资本输 出占比已然高达97.6%

  私人资本为啥这么积极呢?还是为了市场。日本刊物《东洋经济》198771日刊文统计:日本国外当地法人的调查显示,投资的目的是扩大第三国市场销路的动机占比最高,达48%

  从打开销路这个初衷开始,干着干着,日本政府忽然发现,从经济上统治亚洲已经逐渐成为可能。尤其是经历了80年代大规模私人资本输出之后,日系产业资本已经深深地渗入到亚洲各国的经济血脉中去。于是,雁行模式被提出来,日本人开始憧憬东亚经济圈的美好蓝图。

  所谓雁行模式,说白了,就是把日本出面整合亚洲各国的产业分工,已经成为落后过剩产能(不再具有比较优势)的行业转移到亚洲四小龙,等四小龙成熟后,再转移至东盟诸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亚洲国家被人为分成等级鲜明的三类国家:

  雁头,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日本
  雁身,资本密集产业:四小龙
  雁尾,劳动密集产业:东盟诸国

  当我深更半夜码字回顾这段历史的时候,不禁产生出一种对宿命的敬畏感。或许,真有所谓国运的东西。倘若没有1985年的广场协议,日本就不会选 择饮鸩止渴式地吹起房地产泡沫;倘若没有1992年地产泡沫破灭,日本倡导的东亚经济圈或许早已成为现实,而在东亚经济圈的框架里,中国永远不可能获 得大规模产业转移的机会,进而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感谢美国。因为,没有美国,不会有92日本泡沫破灭和97金融风暴,也就不会有中国加入WTO[微博]成为世界工厂,更不会有今天的盛世。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需要警惕美国。因为,今天的中国,正在重蹈30年前日本的覆辙。30年前,当日本人经过十年准备,决心出手整合亚洲经济版图 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了它会成为被打压的对象。因为,全球储备货币王座上的那位,不会认为你仅仅想把老路(赚取实物商品制造利润)走好,而是认为你在奔走 相告积极走新路(谋求国际储备货币份额)。而我们都知道,全球储备货币份额,从来都是零和博弈。你每多拿走一个百分点,都意味着有人要让出百分之一的市场 份额。

  无论一路一带还是亚太经济一体化都很重要。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宏伟的蓝图,我们设想从亚洲出发打造一条横跨亚欧的经济新版图。但是,古人教导我们,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小的时候母亲也告诉我们饭要一口一口吃,才不会噎着。

  而这个足下第一口,恰好对应着三个区域一体化:

  东北角:中日韩朝俄对应的东北亚一体化,从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开始突破。事实上,今年7月份,习大大打破外交惯例出访韩国,其中很重要一个任务就 是为了中韩自由贸易协定。APEC会议期间,中韩官员没日没夜商讨相关细节,1110日习近平主席和韩国总统朴谨惠举行首脑会谈,如果顺利的话,双方有 望宣布谈判成功。中韩自贸协定只是一个支点,从这个支点出发,我们可以撬开东北亚一体化的大局面(提示一下,以运货的港口和运人的油轮线路为代表的中韩自 由贸易协定受益类公司或有机会)

  南边: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中巴走廊、孟中印走廊、中新走廊。

  西边:重点落在在中国-中亚区域一体化上,涉及国家主要包括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以及吉尔吉斯斯坦。打好基础后,再徐图新欧亚大陆桥和中伊土走廊。

  有了目标区域,如何发力呢?很简单,三步走:

   第一步,要想富,先修路。泛指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电力和通信)先行,没钱怎么办?亚投行给你贷款(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中国拟出资一 半),考虑到亚投行毕竟是多边机构,人多嘴杂意见纷繁难免怎么办?咱们再拿出400亿美元来,搞一个丝绸之路基金。外汇储备放在手里只能买美国国债,还不 如拿出一小部分来扎扎实实推动区域一体化,认为这种做法是败家子的,请自觉参阅前文日本当年做法。

  受益标的:港口类上市公司、建筑工程类上市公司、电力建设类上市公司、铁路设备生产商、电力设备生产商、电信设备生产商、电信设施工程企业。

  第二步,修好路,开工厂。大规模产能转移的过程中,优先受益的一定是过剩产能产能行业,其次受益的是已经逐渐丧失比较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果未来不断收紧环保标准和执法力度,污染密集型企业也会加入产业转移的大军。

  受益标的:钢铁、水泥、电解铝、船舶、光伏、纺织服装等轻工业、部分化工;

  第三步,金融企业大规模对外扩张,中资银行、券商、信托和保险的旗帜飘扬在几大区域。

  受益标的:券商、银行、保险、信托;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015年3月13日星期五

柴靜。看見-2




柴靜。看見-2

“看見”有一段寫柴靜的拍檔老範出事,語焉不詳。但我網上找來資料,看得內心驚濤駭浪。

原來柴靜不是第一次和國安打交道了。

周永康20147月正式落馬,《穹頂之下》拍攝時間超過一年,也就是說,是石油幫當時仍勢力龐大。

范銘《穹頂之下》的制做人,1980年生。

瞭解到這些,讓我心中生出對柴靜和她的團隊更多的敬意。最黑暗的時候,都有願意守護光明的人。


維琪解密2011830公佈的一份美國駐北京大使館2009121發往美國華府的電報稱,央視(CCTV)製片人範銘,200810月被以顛覆國家的罪名被拘留。起因是,20085(汶川)大地震後,她在四川製作一個獨立記錄片,揭露了四川省政府在地震救災中的相關問題。

我來這世上,是為了認識太陽 (范銘寫柴靜)

那一年,我也遇到了我人生迄今為止最大的一次麻煩。當時,是她和老郝魂不守舍地天天開會、四處求人,為了幫我傾盡全力。柴靜在書裏寫,她和老郝晚上睡不著,心裏有什麼事把人頂著坐起來。碰到肯幫忙的人,明白為什麼有個成語叫感激涕零

看見。柴靜



1
中國是個魔幻現實的國度。

中國最魔幻現實的地方是山西。

中國最具魔幻現實的山西女子柴靜。

幾天前,柴靜拍的霧霾紀錄片逆鼎反天,幾億人激賞,無數人膜拜,說是中國的良心,媒體爭相報導。

幾天後,所有關於這部紀錄片的言論全部消失,網上全部是罵她帖子。百度柴靜吧裏,十篇有九篇是罵她,跟貼如潮,罪名包括:賣國、逆造資料、私生活混亂、鼓吹國家資源私有化、收美國福特基金的贊助、意圖打擊中國發展。全國怒討。

明顯大部分是水軍,五毛,但也不完全是。

我在深圳辦事,遇到一個有參加環保公益的人,問她怎麼看。她說:“我做環保這麼多年了,柴靜的這條片子是很多問題的,很多資料都錯的。”問她哪里錯了,她說不上來,只說某個專家說過。她的重點是,她也做環保很多年了。

可以想見,以後柴靜的麻煩還將無窮無靜。

柴靜和我差不多年紀。我在想,她怎樣面對這樣的跌宕起伏,怎樣面對一場這樣的戰鬥。

2
柴靜不說話。

我把她的十年央視自傳“看見”看完了。原來她對每場的採訪,都有過這麼多,那麼豐富的心理活動,這麼細緻的策劃。也許十年後,她可以有機會,把今天的這場,做個交待。

3
我看書看戲的時候,極度感性。看“看見”的時候,一直流淚,看到最後時,更是不能克制。原來我不是一個人,在豆瓣評書,看到很多人說,最後是嚎啕大哭。

為書中筆下人物的命運,為中國的魔幻現實。

看了“看見”,才知道柴靜的內心如此強大,自歎不如。她應該可以打贏今天的這場戰爭。

讓無法被看見的被看見,是藝術的真旨,也是新聞的終極。

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回長期讀者:怎樣才能解決水貨問題?




1
曾經很認真地思索過這個問題。

首先的答案,當然是削減自由行,一簽多行。

但隨即知道沒有可行性。首先,水貨客主要是香港人,不關事。其次,內地不可能削減自由行和一簽多行,關乎內地政府的面子問題。尤其一簽多行,是掛在“深港一體化,珠三角融合”名義下推出的,廣東省不可能否定這個方向。至於深圳,一直當香港是對手,對香港友善的許宗衡早已被拉了,根本不介意對香港的影響。

中央在人大的表態已經很清楚了。自由行是政治問題,最多只會加強海關的行政管理。

邊境貿易城可行嗎?

一個這麼明顯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為什麼不能落實?

我漸漸明白了,原來還是面子問題。

水貨問題,本質上反映的是內地價格體制和產品品質問題,內地不嚴刑禁止已經不錯了,不可能官方提供便利,更不允許特區政府這樣做。

試想,新鴻基在上水附近旗下某空置工廈,在政策鼓勵下,特區政府提供交通優惠,又方便物流,終於成為水貨集散地,不擾民,物資由外地運入,不影響上水物價。水貨客全部在此集中,場面盛大,成為如義烏小商品城那樣,全球數一數二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皆大歡喜。

然後呢?然後有一天,紐約時報來報導這個盛景盛況,那又置中央政府面子何地?

所以不可行。

2
我在想,到底什麼是水貨問題?
我不住在上水,對當地居民的苦況無法感同身受。

我在想,銅鑼灣自由行洶湧,街道寸步難行,居民購買民生物資困難,但為什麼他們不去衝擊崇光?

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大都是受益者。銅樓灣樓價升值,鋪租升值,業主得益,當然不會有怨言。

上水以公屋居民為主,地段升值,人流增加,對他們沒有好處,反見其弊。

水貨客對香港經濟貢獻甚微,但對他們的衝擊,會殃及高端消費者的池魚。他們的心理更敏感。所以是捆綁在一起。

我覺得一個可行解決方法是,為生活受到影響新界居民,發放補償。可以是交通津貼,物價補貼形式,以可以招募公屋戶做水貨引導員,引導水貨客在指定範圍,再給與補貼。

至於反水貨行動背後,對大陸文化,大陸體制,大陸人的仇視和排斥心理,那是另一個問題,也恐怕只是借題發揮的多。
 

3
最後一個問題,內地評論指,水貨問題以電子商貿解決輕而易舉。香港政府沒有想過,說明對創新科技沒有意識。

電子商貿我不懂,所以不敢評論。

回草帽




 草帽,你有沒有做過水貨客?你知不知道,其實大部分水貨客都是香港人?你覺得在法理上,一群市民,有什麼權利去阻止另一批市民,自己動手謀生的權利?

走水貨並不犯法。

如果阻街,阻礙交通,那是交通督導、食環執法不力的問題。除此之外,大家擁有相同的道路使用權,和自由貿易的權利。我住在港島,我去上水拉水貨,到羅湖出貨,每程賺一百五十元,自食其力。在這個過程中,我給了港鐵費用,交了離境稅(20多元,上水到羅湖那段額外費用,這筆錢最終也是港鐵大股東政府收的),你告訴我,我做錯了什麼嗎?我是香港市民,也有交稅, 對上水站的設施和附近道路 ,有一樣的使用權利!

我只是想你能找個理由,說服我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哪怕是一個。

不要用上水物價被扯高這個理由,這本身就是市場經濟一部分。作為經濟動物的水貨客,並會不考慮這些。這是政府關心的事。而我知道,政府沒有權利剝奪我做水貨客謀生的權利。

我只是以自己為例子。香港至少有過萬的職業水貨客,政府沒法管制。

我想告訴你的是,搞內地旅客,對解決水貨問題根本無濟於事。只是一種非理性的宣洩行為,但卻要以可能上百萬人的就業風險為代價,是非常自私,非常不負責任的行為!

好文:《史记•陈道明传》



道明者,天津卫人,祖绍兴。乙未年生(1955),长本山两岁,然青春胜之。

其父乃学士,燕大生也,精于重文。其壮年坎壈,逢乱,朝夕不得安,日有恶少抄家,常遇辱,阖家惴惴。

每日,闻门外履声,道明母惶惶曰:来矣。道明时为少年,见父母之惧,深志之。

辛亥年(1971年),道明始学优伶,就学天津人艺,其间无所事,无所闻。

戊辰年(1988),道明饰清献帝,颇有帝格。献帝溥仪之懦而躁,道明举止皆得其神。有司乃重之,曰此子可成。

娶妻杜氏,贤淑有仪,且多才,中原一套播音。长道明一岁。道明时在津,曰:吾欲与杜氏恩爱,当朝夕伴。乃如京,得所愿。其重家如此。

己巳年(1989),有司曰:道明,有综艺曰正大者,以君主持,其有意乎?

时,有《围城》剧,亦寻道明。道明踌躇。乃至钱大学士府,三访之,见钱大学士风范,乃太息曰:吾于文化,甚卑也,能仰止,何不从也?遂定。

正大,则赵公、杨氏主之,杨氏得而闻名。

明年,《围城》见,道明饰鸿渐,观者许之,皆曰:道明也者,为鸿渐生也。

夫鸿渐者,民国落魄骚客,亦清高,亦龌龊,亦迂阔,亦诙谐,亦怯懦,亦狂躁,亦随流,亦不屑,亦知耻,亦麻木,种种性情,杂糅而有,所谓有学而边缘者也。

此乃钱学士平生得意人物,道明演绎,竟如自书中流出。钱学士闻于天下,道明有力焉。
道明以鸿渐名,遂有青云迹,优伶之中所谓最者。乃为康熙,为汉高,为勾践,为蒋公,莫不皆得众人之妙之微之曲,如其重生。有司赞叹,颁奖如闲常事。

甲午年,老谋要之演《归来》,主角陆,乱时落魄文士,道明演绎,入其神髓。盖其幼时所历,其父之惊恐、苍凉、落拓,其闻履声而股战之状,入其心,今演绎之,如拈来也。
然,自太史刘观之,道明演技,未脱鸿渐。

其为康熙,则为鸿渐之康熙;其为勾践,则为鸿渐之勾践;其为汉高,则为鸿渐之汉高;其为蒋公,则为鸿渐之蒋公。所饰诸人,自帝王至走卒,皆有鄙夷冷高态,鸿渐挥不去。

道明为人,长七尺,形神皆如修竹。其眉目,有冷清鄙夷意在,又好清静,不好观剧,居京畿斋,朝夕奉母,故其逼格高,久,乃升而神格。

自甲午年起,道明神格见,诸处皆为宣告:道明者,吾国之好男子,至神至圣,睿智从容,以学士而优伶也。

一时靡于天下,以为煲鸡汤料。

乙未年(2015),道明以贤者入京师议国事。众优昏昏,无所建言,道明则否,有铮论,其论曰:
呜呼,审查,文艺之仇寇也,斵风伤雅,人多束手。他国文艺,皆问上线;吾国文艺,皆问底线。

其辞南都、心花社记之。

明日,心花社女记箕踞集贤殿角,改其稿,忽闻天乐,复见祥云至,四围人皆注目,女记仰视,见男神,自集贤殿顶踩云,翩跹至。

女记无语,窃曰:男神阅妾稿乎?

男神含笑,阅其文,发仙音曰:此题易如此,可乎?此文易如此,可乎?汝之文曰,削名人效应,易为莫矜,可乎?

心花女记怒放,且晕眩,闻仙音,但颔首而已。又窃曰:男神幸,吾稿任其所为,亦可。
文成,诸贤欢喜赞叹,合掌恭敬,天女撒花,虚空闻乐,诚幸事也。

然,新闻界闻此事,多不为然,曰:神则神矣,丧格也。记与优伶,各有所司,越庖代俎,舔履逢迎,专业失矣。

太史刘曰:道明淡泊,不以优伶居,由高逼格而神格,众生膜拜,盛矣哉,甚矣哉。

周星帝有言:吾,实乃演员也。

道明为国所重,人多膜拜,虽如此,莫忘星帝言,或可免高处不胜寒,高明逼神恶之谶。道明必不如此。

2015年3月10日星期二

關於反水貨




雖說莫談港事,但實在不吐不快。

1.          水貨業的行規是禮拜天不做生意(我知道,因為我做過),一貫如此,並不是為了避示威者。所以每次周日的反水貨行動都是捉錯用神。

2.          水貨客是謀生,就算被圍罵,也只不過是路途辛苦的一部分,不會辛苦過拖行李過關,和在海關的提心吊膽。被罵,小事而,根本不會放心上。

3.          反水貨行動,對水貨客不會有任何影響,該來的還是會來。

4.          何況,大部分水貨客是香港人。

5.          真正打擊的,是來港消費人士。中國現在的旅遊,都是體驗式消費,能在微信微博即時分享,香港現在旅遊環境的惡劣,讓內地人難以啟齒自己是來香港往。

6.          造成的結果就是,水貨客不會減少,對市民的滋擾越來越多,而對真正就業起作用的旅遊業,將會越來越萎縮。

7.          香港回不到沙士以前,沒有自由行也能生存。整個珠三角製造業已經萎縮了,不搞旅遊和服務,香港沒有立足的基礎。

8.          現在反水貨客的行為,讓我想起清朝的白蓮教和義和團,最後是整個社會一起陪葬。

9.          現在鬧事的很多是學生和無業人士, 為發洩自己的情緒,採取過激的行為,對其他人來說,很不公平。

2015年3月6日星期五

outlander

让人无比惊艳的一部电视剧,目前只播了八集,慢工出细活。

中国人拍古装戏有强大的资源,但没有一部戏是有诚意的,让人无法看下去。outlander 每个镜头都苍凉如画,让人细味不语。中国人拍古装,恐怕起码要等二十年。

一再说了,所有的中国古装片都有两大毛病,第一, 不用自然光,全部用强光打光,一看就假。欧美古装片几乎没有这个毛病。 中国古装片以室内景为主,外景极少,外国古装片都是相反。古代人待室外时间远多过待室内。

第二,没有一部中国古装片的衣服是正常的。古代人大部分衣服很少换洗,除宫廷外,大部人的衣服都是脏的,破烂的。而我见到的每一部中国古装片的每一个人物,衣服都是如新的,完全失去味道。

outlander是极出色的古装戏,其中的诚意和深刻,让人感动。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排出这样的电视?


2015年3月4日星期三

女神柴静

这两天,铺天盖地地接触的,都是关于柴静的消息,她和节能环保业的关系、视频离奇得到官媒和各大网站的推广,又离奇被封杀,专家的反驳,数据的真实,各种的算计和谋略。然而,柴静一直是我的女神,不管她说什么,怎么说,做什么,怎么做,我都无条件相信她。

而现在,如果说,柴静过往只是我,和一小众粉丝心目中的女神,她起码已经成为至少一亿人心目中的女神了。

而事实上,她也的确成为了超越鲁迅般的神级人物。不到四十岁的年纪,成为中国有史以来最具影响力的公众人物。在未来的几十年,她的一言一行,对每个产业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影响几十万亿利益的分配,几千万人的生计。不管这是否她自己的选择。

作为一个死忠的粉丝,我想知道,在这一切发生以前,她知道自己未来的路,知道自己承担这么大的责任吗? 这对她来说,并不是好事。甚至,在往后很长一段时间里,她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是最大的考虑。

从她演说时眼色的执着,淡定,幽默;我想,她是知道的,知道自己将踏上一场漫长的战争,知道将会面对什么。

铁肩担道义,这是中国文人真正的风骨。每想起这点, 心中的女神承担起这么多,我都有想流泪的感觉。

中国需要保护柴静,就像要保护自己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