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8日星期日

大江大海

(1)
龙应台写的这本书,可以说是功德无量的一件事,可以填补中国近代史的很多空白。而且,她也是最有资格,最有资源和条件来写这本书的人。

所以,她没有把这本书写好,是一件很可惜的事。如她说的,书中很多人和事,已经是最后一次机会来挖掘历史了。

败笔有很多。前面写得很好,角度很新鲜,特别是山东和河南流亡中学的故事,非常感人,也感谢龙应台把他们挖掘出来,中国历史上这么悲壮的一笔。

最大的败笔是书中后面三分之一的篇幅,用来描写台湾的高砂守卫队,完全是偏离了方向,这和国共内战无关。而且,龙应台的笔触,竟然是想为他们平反,在我看来,是完全说不过去的。高砂守卫队为日本人卖命,主动报名参军,欺压自己同胞和别的亚洲人民,单单是因为身为台湾人,就可以得到宽容和谅解,龙应台的个人偏见太重。

对共军战术的描述,仍然是人海战术的一套,这是台湾教育的结果,但既然花那么多研究功夫,就不应该把共军战术简单归纳为人海战术。

长春围城,是大江大海一书中最为厚重的一笔,指责中共围城造成三十万居民死亡,不下于南京屠杀。大江大海是一本诉诸感性的书,主要是讲大时代中的小人物的故事和悲剧,不应该提出如此厚重的指控。作为一种历史指控,提出这样的观点,是要有非常扎实的研究基础,找出独特的史料(例如拉贝日记这样的史料),才能有可性度的。否则是自由心证,削弱书中言论的力量。

书中对长春围城的研究非常粗糙(当然,也从来没有人正式研究过),就匆忙提出了三十万的数字;王树增的“解放战争”一书,引了中央文件,认为造成十二万平民死亡,这可以说是中共的官方观点。数字本身没有意义,但由龙应台自己去考证一个数字,是很不适当的,因为这不是这本书的原意。 我觉得龙应台还不如用这个数字,毕竟故意饿死十几万人,也是很骇人听闻的事。但现在有凑数的感觉,是故意为了和南京屠杀比较。

(2)
龙应台的笔力很好。说到父亲把奶奶给的白饭不小心摔在地上,从此不再相见,一直后悔不已,我的眼泪也一直流着。

我在想,如果能写得好,完全可以写成中国版的“冷山”,那就有了文学上的力量,从人性的角度来看这件事。

可惜,后面写的不好,作者的台湾本位思想作祟,浪费这么好的题材和资源。

(3)
期待有一天,有人去专门写一本有关镇反的书出来。这里需要挖掘的历史资料更多,难度更大,而且更有意义。

3 条评论:

匿名 说...

教授名氣太大,一般人已不敢評說,更不要說作公正批評。近年作品名大於實。大江大海,不說別的,單就用字辭之準確優雅,比其前作、舊作,已大有不如。在史實方面,一些童年的回憶,居然如在昨日,記憶竟是如此準確無誤,巨細無遣,實在驚人。是小說手法還是紀實創新,請用常理說服我。
mum

mr.wizard 说...

唉,身在海外,還沒有機會買!!太心癢啦!!

Giantdragon (巨龍先生) 说...

我覺得這本書不只是在講國共內戰,講的是包括抗日時期那個時代的大洪流。龍應臺的用意就是要從各個給遺忘和忽略的故事里面,提醒大家戰爭沒有勝利者,都是失敗者。更加沒有對和錯,都是大洪流里的小沙,身不由己,心不由己。

所以會看的,就像你,知道30萬是湊出來的,可是你也早已明白中國人殺中國人,中國人強奸中國人,和日本人殺中國人,日本人強奸中國人一樣罪過,如果日本人為了這些罪行上了絞刑,犯了這些戰爭罪行的中國人為什么不用負責?是不是,給中國人屠殺的中國人的命比較不值錢?是的,而且是負值,這給勝利者的歷史蒙上污點,像瘋婆一樣叫囂著大家故意忘記的歷史。

不會看的,可能就需要30萬這個數字來提醒他們,南京和長春是沒兩樣的。

大家都是失敗者。我不覺得有臺灣本土意識的阻礙。難道看了這書你還不能看出民族和國家在這樣的大洪流中是沒意義的嗎?很多臺灣人一出生就是日本國民,參軍是為了生活,你怎能要求一個十幾歲的日本國民為了生活去參軍的時候懂得你的“民族大義”?都只是大洪流的小沙,為的是三餐和幼稚的理想。既然都是失敗者,高砂義勇軍也是受害者。看不到誰要給誰平反。但龍應臺說得很明白,我想她是要討一個說法:“太多,太多的不公平,六十年來,沒有一聲”對不起“”日本人沒講,國民黨沒講,共產黨也沒講,歷史更加無言。

Btw, 公司有個臺灣同事,臺灣交大做過教授,他爸爸就是山東聯中的學生,一路走到臺灣。不過他告訴我這個的時候我還沒有看1949,也不知道聯中是抗戰的遺物,也不知道內戰時只有河南和山東兩個。如果他爸爸是湖南的,可能早就死了;如果他爸爸沒到臺灣,今天他可能是我的大陸同事,可能在上海交大做過教授。很多可能,可能在另一個宇宙里,他的履歷表正正有上海交大教職一項;臺灣海峽或許是一面時空鏡子,可能不完全對稱,因為他們說還有宇稱不守恒;那個洪流如果多了一點其他的蝴蝶效應,那因為發表宇稱不守恒而得諾貝爾獎的人可能就不是臺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