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已经看到了第五季。
“24”最大的特点就是绝不拖泥带水,剧情开展得快过你的想象。
前几天开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其中一位男嘉宾是来自成都的警察,说他喜欢看美剧,国内的警匪片很不真实。我想他在说的应该就是“24”吧。国内的警匪片差很多,最大问题就是太拖泥带水。
“24”,作为一部反恐片,充分反映了美国当世第一的地位。
第一,剧中人物都非常聪明,反应非常快,错综复杂的事,一下就能理解。侧面反映了美国人的素质很高。
第二,如剧中反映的,行政机构的效率十分之高。几乎都是实时的反应。
不过这点我有点怀疑。“911”当天,飞机撞世贸大楼大概是9点,布殊总统下令战斗机可以拦截客机的命令是十点半才发出,全国禁飞令要到12点才发出。当然,这已经很快了。但如果按照“24”的要求,大概是撞大楼的那一刻就要发出了。这实在不可能。
第三,是电子化的水平。
我从第一季看到第五季,最大的感慨就是看到美国政府无纸化办公的水平,从签署命令到报告事项,全部都是电子化的。非常高效率。
真的有那么厉害吗?
在香港,电子化其实并不能提高多少效率。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电邮都要打印出来存档,很多机构都有这个习惯,制造的纸张反而更多。
美国要真能达到这个程度,人人习惯电子化作业,那真是很强大了。
“24”的缺点当然也很多。
首先,几个季的情节套路都差不多:孤胆英雄,面对机构高层叛徒的陷害和官僚主义的阻扰,再加红颜知己的相助/背叛,看得多也有点腻。
“24”中的恐怖份子都很强大,有政府高层的内线,有高科技,有周密的计划和严密的组织等。
实际当然不是这么一回事。美国反恐战争的困境就是因为对手太过简单,扁平化,使用的是人肉炸弹,而从来不用高科技。如果真的“24”那样的强大的恐怖份子,那倒容易对付了。
“24”的一个硬伤是,恐怖份子老是使用手提电话和电邮通信。
搞恐怖活动不能用手提电话,NSA会过滤全世界所有的手机通话和电邮,这几乎是常识。基地组织从来不用手提,有一次它的二号人物使用了一次手提,马上就招来导弹的袭击了。
“24”中的恐怖份子肆无忌惮(不用暗语)在电话中讨论行动,简直是开玩笑。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