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6日星期六

高鐵!高鐵!

(1)
我對高鐵看法的種種,其實在3月28日這篇文章中,已經完全表達了,並非在這次出事後才有所轉變,而且開中名義,文章開頭就認為應該給予當時反高鐵人士一個公道。最近看到別的博客有評論“量子”的高鐵立場,是故貼出這篇文章的鏈接。

http://sixianghuayuan2.blogspot.com/2011/03/1.html

--------------------------------------------------
(2)
關於高鐵的種種思索,其實不管在內地一些比較深度的博客還是媒體,已經跳出了高鐵的層次,反思到一個有關中國文明和現代化進程的古老命題:

現代文明的發展,除了西方的物質文明,是否也需要西方的精神文明和體制來配合,否則注定失敗?

這個古老命題,其實一直伴隨中國近百年的發展歷程,由於太過古老,反而已經為人所遺忘了。

溫州高鐵事故,其實是把這個問題尖銳的展現出來,提醒人們這個問題雖然在中國快速的物質發展中被掩蔽了,但還是不能不去面對。

中國的高鐵,在硬件和物質上來說,是世界一流水平,甚至已經超出了西方;但在體制和軟件上,還是上個世紀七八十時代的水平,作為計劃經濟的最後堡壘,蘇式管理,軍事化風格,獨斷,官僚,封閉,和現代文明格格不入。

由於這種對比實在太過強烈,反而成為一種象徵。

索羅斯的老師科普,在他的“開放社會和它的敵人”一書中,開中名義地表明,西方能取得文明的進步,因為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共產國家因為封閉,獨裁,信息不能流暢,市場無法建立,永遠也無法達到西方文明那樣的進步。

誠然,在蘇聯時代,其物質文明的成就驚人,但無法和西方做持續的競爭。

就單說蘇聯的民航客機好了,如果單單以失事率計,不會比波音和空客高出太多,考慮到價錢的因素,蘇式客機應該有競爭力。但為什麼蘇聯,或俄羅斯的“安”系列和“伊”系列在全世界都無人問津,連中國也是要以買西方客機為主?

這背後牽涉到的軟件和管理體制之爭。西方客機出事,會有詳細透明的調查機制,全世界買家可以放心;而蘇聯俄羅斯客機出事,調查總是草草了事,反而讓人無法信任。

買西方客機,背後是一套完整的售後服務,包括培訓,幾萬頁的操作手冊,航空安全管理機制的建立,這些是蘇聯工業體制永遠也無法追得上的。

(3)
但反過來說,如果沒有專制國家的獨斷精神,雷歷風行的軍事管理,連連的“會戰”,中國鐵路也不會有那樣的成就。

相反的例子是印度鐵路。印度在制度上管理上都有西方的精神內涵,但不單在硬件上,就是在安全上,也無法和中國相比。每年印度鐵路事故的死亡人數是中國的百倍以上。

鐵路,以調度為尚(香港人無法理解,因為港鐵不會有調度的問題),整個機制是建立在“調度”之上的,這是其精神的核心,名副其實的 command economy,的確是和開放社會的理念格格不入。

高鐵的建設,對中國有象徵意義,鐵路的管理和改革,對中國來說,恐怕在另一個層次上的象徵意義更大。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