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27日星期二

薄熙來下臺的經濟解讀

前文已經分析了薄熙來下臺的政治原因,他想在意識形態上與中央分庭抗禮,犯了大忌。不過,其背後的經濟原因亦不可忽視。

薄熙來2007年12月主政重慶後,當地GDP增長年年達到15%,而民生的確大有改善。國際評論重慶是中國的芝加哥,中國未來的增長極。

然而,在中央看來,這種“重慶模式”是極其危險的。薄熙來沒有什麼經濟上神奇妙法,可無中生有地創造經濟奇跡,他所憑藉的,不外是“負債經營”這一法寶罷了。

按照法律,地方政府不可以發債,也不可以有赤字,地方政府大派錢,大建設,都是靠銀行買單。而銀行憑藉的,也不外是土地升值,這是內地近年所有地方政府的做法。這種做法本身不可持續,是一個泡沫化的過程。如果土地財政泡沫爆破,更會引起政治上和社會上的連鎖反應。

薄熙來下的重慶是做到了極致,尤為可怕的是,他以強大的政治動員能力,讓這種做法上升到“模式”的地位,意味將不可阻擋。

以中國的情況來說,以習近平主政浙江的民營經濟才是可持續的發展之道。尤其十八大以後,現有核心將大部隱退,薄熙來的經濟理念將更難以制衡。混合了民粹和民望,的確有很可能造成很大政治危機。

這也是溫胡急著要在最後一年打倒“重慶模式”的原因。如不打倒,全國其他地方爭相學習,將無可救藥。

1 条评论:

Bohemian 说...

問題是攤子現在鋪得這麼大,要收拾也是難題。

最重要是薄已經成功扛起紅旗,無論是誰收拾他,都難以向幹部人民交代。

就像9.13,林彪雖死,但毛澤東的文革路線其實已經破產,根本再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