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6日星期三

中國股市的政治週期


要正確理解中國股市,理解背後的政治規律至為重要。

可惜的是,外界對此缺乏理解,而內地媒體和券商都是國有,對政治性題目不能評論,所以這個中國股市的基本性原則變成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股市誕生以來,尤其是1989年以後,中國的主要政治規則是什麼?

第一,權力的交接是“隔代傳遞”,例如第四代是由第二代指定,第五代由第三代確定,這點對中共的權力結構形成至關重要,但對股市的影響反而不大。

第二,指定的接班人,任期都是十年,跨過兩次黨代會。也就是說,中國的政治和經濟週期是以十年為單位。

在這個政治週期中,前五年的股市和經濟表現遠遠好過後五年。這是因為:

1)第一次黨代會(雙數)的順利召開和勝利閉幕,說明政權交接順利完成,國家經濟能短期擺脫政治鬥爭的干擾,這裏存在一個“政權交接紅利”。

例如,雙數的十四大(92-江總上臺)和十六大(02-胡總上臺)勝利閉幕後,上證指數三個月內的升幅,遠遠大於單數的十五大(97年)和十七大(07年)。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以三個月為比較基準,恰好能避開一些特殊事件對經濟的影響,例如03年的沙士,97年的亞洲金融風暴,08年的金融海嘯等。如果以半年或一年為基準,由於受到上述事件影響,這個“政權交接紅利”就無法顯現。

如果以五年為比較基準,差異就更加明顯。

以上證指數計算,在江核心時代,A股在十四大到十五大期間,升幅達到76%;而在十五大到十六大期間;升幅只有25%

在胡總時代,A股在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間,升幅達到298%;而在十七大到十八大(即現在)期間;跌幅高達65%

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雙數黨代會後的股市表現會遠遠好過單數黨代會?

這是因為,在雙數黨代會召開後,新領導層上任,可以心無旁騖,一心推動發展。這點,我們可以稱之為“精勵圖治紅利”。

毫無疑問地,這個“精勵圖治紅利”,只存在于新領導層的首個五年任期。

另一方面,新領導層上任,可以大刀闊斧推動改革,例如朱總在十四大後推出的國企改革,溫總在十六大後推出的金融改革等,成為經濟發展的助推器。

而在第二個五年任期,也就是單數的十五大和十七大後,改革進入“雷區”,舉步維艱,由於要突破體制障礙需要更大的政治魄力,這已經不是屬於看守性質領導層所能承擔的了。儘管經濟數字表面亮麗,但實際已經失去活力。

在第一個五年任期,領導層屬於新銳,能取得成績,而在第二個五年任期,領導層只是在守成,經濟難有起色。

更為重要的是,在經歷第一個五年任期後,新的利益格局已經產生,而領導人更要安排“後事”,在第二個五年任期,更多考慮的是利益平衡,而失去了進取。

以我比較熟悉的電力改革為例,在十六大前後(02年),能石破天驚地提出“電網分離”,但也只能在十六大到十七大期間,完成改革的上半部分;當碰到更大的利益格局阻礙時,連胡溫也無法再推動下去,電網改革再無寸進。

這個特殊的政治週期對中國股市來說,是鐵的定律。以長線投資者來說,在雙數黨代會的後五年,是黃金時機,必須刻意進取;在單數黨代會的後五年;則應該盡力守成,開始保守。

當然,前提是,這些黨代會,不管是單數的,還是雙數的,必須開得成。

例如這次的十八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