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是四次看这部电视剧了,仍感到岸平潮阔,月涌大江,心潮澎湃,感人肺腑之处比比皆是。
一些新的想法:
1,片中几个光彩出色的人物,高成连长,史金班长,袁朗团长,都是话剧演员出身,浑身是戏;话剧演员最大的本领就是声音都可以入戏,对白念得无懈可击。反而主角许三多是真正的民工出身,说话期期艾艾,对照之下,形成巨大的张力。
2,难以想象,这部这么精致的电视剧竟然是三个月就拍完的,那些千军万马气势宏大的壮观场面,那些震撼人心的对白,这么短时间就拍成了,而且不给人一点粗制滥造的感觉。
但想来也合理。“我的兄弟是顺溜”的制作时间甚至比“士兵突击”还要短。导演说,拍的时候,是用一种原生态的手法,把摄像机放在很远,演员自由表达,导演不干涉,几乎等于是记录片的拍法。想来“士兵突击”也是大同小异的拍法吧。尤其是,剧中的主要演员是话剧演员,舞台表达能力都很自然。这种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一定是完全没有NG的了。
3,剧本当然是第一流的,文人主创,发自胸臆,尤其是教官袁朗对许三多朋友成才的钻营手法的评价,简直有了哲学的意味。剧情中让我激节赞赏的设置有两处;
第一个,是许三多这个笨头笨脑的兵,到处为人所看不起,反而到了最后钢七连解散后,成为最后一个留守的兵,继承了钢七连的精神遗产。连最看不起许三多的连长,也要在他身上才能真正找回钢七连的精神。
第二个,是许三多终于成为一代兵王,老A部队的特种兵后,真正面临的战斗却是来自残酷的现实,而不是血腥的战场。原来懦弱糊涂,连杀猪都不敢看,说话像蚊子的许三多,面临家毁人散,反而以老兵的沉着,振作自己的大哥,为父亲办理保外就医,回部队借二十万(要用他两百个月的工资来还)善后。这一段太深刻了。
4,“士兵突击”的编剧是军人,剧本也有军事顾问。钢七连这么优秀的部队为什么要被削掉,为什么它所在的702团要成为改革的试点,我也是看到第四遍才明白。
钢七连,作为最精锐的装甲侦察连,在和老A部队的演习对抗中,战损比是一比九,所以算是输了。 钢七连是传统陆军的极致,战斗力和士气无懈可击,但比起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又怎样?和美军对抗时,能否有一线生机,大家都心中有数。只有老A部队这样的高端部队,才有一线希望。也只有老A部队才能比得上美军的战斗力。所以用老A部队来削钢七连是合情合理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选最优秀的来下刀,才能有最大的效果。剧中的军队高层一再说,“没有时间了”正是流露出这种焦虑感和迫切性。
从钢七连这种讲求荣誉感的部队来到讲求“诡道”的老A部队,对许三多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钢七连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老A部队的袁朗团长正是看中了许三多身上的钢七连精神,反而抛弃了钢七连精神的成才,遭到了袁朗的抛弃。
5,感人肺腑的地方很多,其中每次仍能让我落泪的是史今班长痛骂许三多是“龟儿子”,逼着他往自己手上抡锤一幕。实在是太感人了。
像史今这样优秀的士兵,也要离开部队,而且最后是被许三多挤走的,实在让人感到痛心。剧中有一幕是史今寄来的明信片,我特意按了暂停来看地址,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镇某村,在军中干尽了豪事,他退役后也是回乡当农民,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6,整部电视剧三十集,我最喜欢的是头两集,许三多参军前的那一段。把中国农民的落实巴交和奸烩拍得活灵活现,许三多的不济,天真和幼稚,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自己的影子。
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是河北农村人,十八岁时一心下定要当演员,从家乡里逃了出来,在北京飘荡多年,现在成了中国数一数二的红星,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士兵突击”在全国播放的时候,王宝强在河北农村的同伴说,他就是演回了自己。剧中许三多的父亲对他说什么的时候都是拳脚相加,他的伙伴说,王宝强的爹其实打得比电视里还厉害。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因为够真实。
一些新的想法:
1,片中几个光彩出色的人物,高成连长,史金班长,袁朗团长,都是话剧演员出身,浑身是戏;话剧演员最大的本领就是声音都可以入戏,对白念得无懈可击。反而主角许三多是真正的民工出身,说话期期艾艾,对照之下,形成巨大的张力。
2,难以想象,这部这么精致的电视剧竟然是三个月就拍完的,那些千军万马气势宏大的壮观场面,那些震撼人心的对白,这么短时间就拍成了,而且不给人一点粗制滥造的感觉。
但想来也合理。“我的兄弟是顺溜”的制作时间甚至比“士兵突击”还要短。导演说,拍的时候,是用一种原生态的手法,把摄像机放在很远,演员自由表达,导演不干涉,几乎等于是记录片的拍法。想来“士兵突击”也是大同小异的拍法吧。尤其是,剧中的主要演员是话剧演员,舞台表达能力都很自然。这种电视剧的拍摄过程,一定是完全没有NG的了。
3,剧本当然是第一流的,文人主创,发自胸臆,尤其是教官袁朗对许三多朋友成才的钻营手法的评价,简直有了哲学的意味。剧情中让我激节赞赏的设置有两处;
第一个,是许三多这个笨头笨脑的兵,到处为人所看不起,反而到了最后钢七连解散后,成为最后一个留守的兵,继承了钢七连的精神遗产。连最看不起许三多的连长,也要在他身上才能真正找回钢七连的精神。
第二个,是许三多终于成为一代兵王,老A部队的特种兵后,真正面临的战斗却是来自残酷的现实,而不是血腥的战场。原来懦弱糊涂,连杀猪都不敢看,说话像蚊子的许三多,面临家毁人散,反而以老兵的沉着,振作自己的大哥,为父亲办理保外就医,回部队借二十万(要用他两百个月的工资来还)善后。这一段太深刻了。
4,“士兵突击”的编剧是军人,剧本也有军事顾问。钢七连这么优秀的部队为什么要被削掉,为什么它所在的702团要成为改革的试点,我也是看到第四遍才明白。
钢七连,作为最精锐的装甲侦察连,在和老A部队的演习对抗中,战损比是一比九,所以算是输了。 钢七连是传统陆军的极致,战斗力和士气无懈可击,但比起伊拉克的共和国卫队又怎样?和美军对抗时,能否有一线生机,大家都心中有数。只有老A部队这样的高端部队,才有一线希望。也只有老A部队才能比得上美军的战斗力。所以用老A部队来削钢七连是合情合理的。改革势在必行,只有选最优秀的来下刀,才能有最大的效果。剧中的军队高层一再说,“没有时间了”正是流露出这种焦虑感和迫切性。
从钢七连这种讲求荣誉感的部队来到讲求“诡道”的老A部队,对许三多的震撼是显而易见的。钢七连是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但老A部队的袁朗团长正是看中了许三多身上的钢七连精神,反而抛弃了钢七连精神的成才,遭到了袁朗的抛弃。
5,感人肺腑的地方很多,其中每次仍能让我落泪的是史今班长痛骂许三多是“龟儿子”,逼着他往自己手上抡锤一幕。实在是太感人了。
像史今这样优秀的士兵,也要离开部队,而且最后是被许三多挤走的,实在让人感到痛心。剧中有一幕是史今寄来的明信片,我特意按了暂停来看地址,是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镇某村,在军中干尽了豪事,他退役后也是回乡当农民,真是让人难以接受。
6,整部电视剧三十集,我最喜欢的是头两集,许三多参军前的那一段。把中国农民的落实巴交和奸烩拍得活灵活现,许三多的不济,天真和幼稚,让我们看到了多少自己的影子。
许三多的扮演者王宝强是河北农村人,十八岁时一心下定要当演员,从家乡里逃了出来,在北京飘荡多年,现在成了中国数一数二的红星,这本身就是一个传奇。
“士兵突击”在全国播放的时候,王宝强在河北农村的同伴说,他就是演回了自己。剧中许三多的父亲对他说什么的时候都是拳脚相加,他的伙伴说,王宝强的爹其实打得比电视里还厉害。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因为够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