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11日星期三

回長期讀者:怎樣才能解決水貨問題?




1
曾經很認真地思索過這個問題。

首先的答案,當然是削減自由行,一簽多行。

但隨即知道沒有可行性。首先,水貨客主要是香港人,不關事。其次,內地不可能削減自由行和一簽多行,關乎內地政府的面子問題。尤其一簽多行,是掛在“深港一體化,珠三角融合”名義下推出的,廣東省不可能否定這個方向。至於深圳,一直當香港是對手,對香港友善的許宗衡早已被拉了,根本不介意對香港的影響。

中央在人大的表態已經很清楚了。自由行是政治問題,最多只會加強海關的行政管理。

邊境貿易城可行嗎?

一個這麼明顯簡單易行的解決方案,為什麼不能落實?

我漸漸明白了,原來還是面子問題。

水貨問題,本質上反映的是內地價格體制和產品品質問題,內地不嚴刑禁止已經不錯了,不可能官方提供便利,更不允許特區政府這樣做。

試想,新鴻基在上水附近旗下某空置工廈,在政策鼓勵下,特區政府提供交通優惠,又方便物流,終於成為水貨集散地,不擾民,物資由外地運入,不影響上水物價。水貨客全部在此集中,場面盛大,成為如義烏小商品城那樣,全球數一數二的小商品集散中心。

皆大歡喜。

然後呢?然後有一天,紐約時報來報導這個盛景盛況,那又置中央政府面子何地?

所以不可行。

2
我在想,到底什麼是水貨問題?
我不住在上水,對當地居民的苦況無法感同身受。

我在想,銅鑼灣自由行洶湧,街道寸步難行,居民購買民生物資困難,但為什麼他們不去衝擊崇光?

其中一個原因是,他們大都是受益者。銅樓灣樓價升值,鋪租升值,業主得益,當然不會有怨言。

上水以公屋居民為主,地段升值,人流增加,對他們沒有好處,反見其弊。

水貨客對香港經濟貢獻甚微,但對他們的衝擊,會殃及高端消費者的池魚。他們的心理更敏感。所以是捆綁在一起。

我覺得一個可行解決方法是,為生活受到影響新界居民,發放補償。可以是交通津貼,物價補貼形式,以可以招募公屋戶做水貨引導員,引導水貨客在指定範圍,再給與補貼。

至於反水貨行動背後,對大陸文化,大陸體制,大陸人的仇視和排斥心理,那是另一個問題,也恐怕只是借題發揮的多。
 

3
最後一個問題,內地評論指,水貨問題以電子商貿解決輕而易舉。香港政府沒有想過,說明對創新科技沒有意識。

電子商貿我不懂,所以不敢評論。

2 条评论:

依馬打 说...

邊境水貨城唔關面子事. 而家未有水貨城, 外媒已有不少 HK 各區走水貨的報導, 當中不少延伸分析內地物流成本, 關稅, 商人誠信, 假貨問題, 內地政府咁介意面子, 早就在各邊境口岸做左野, 例如對水貨客攜貨從嚴抽查及打稅, 走水貨既人自然少左, 但內地政府到上周反水貨示威後才這樣做.

5 年前已有鄉紳想將自己擁有的邊境農地轉成邊境水貨城, 但選址申請周邊交通同基建規劃未能配合過唔到城規會.

最近新地再將一塊近邊境, 現暫在貨櫃場的土地申請改建水貨城, 已入紙城規會, 未知批唔批.

匿名 说...

現時上水工業區幾幢工業大廈內的水貨倉跟邊境水貨城有何分別?當局年前積極取締它們,水貨店便從沒太多人的上水工業區轉移到人流較多的石湖墟去.擾民更甚.

水貨客的根本成因是兩地同樣貨品的價格差距.減少自由行, 只會增加港人水貨客的比例, 不會減少擾民的情況.只要減少兩地同樣貨品的價格差距,例如, 大陸方面大降各類進口關稅, 取消進口貨的配額, 取消深圳的消費稅等, 水貨客便會不禁自絕. 不過, 這樣, 香港不少人的生計, 特別是沒有鋯高學歷或一技之長的中年人亦會"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