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28日星期三

说说“蜗居”

和之前对“潜伏”的评述一样,文章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评论剧集整体,第二部分评论剧中人物。

(1)
先说整体。

“蜗居”是一部很严肃的作品。

尽管广电总局以“低俗”,“炒作黄段子”之名把它禁掉了,实际上,蜗居背后的立意之深,探讨社会问题的诚意,是中国电视剧中少见的。

编剧六六,本身就是一个作家,有人文关怀,她的前作“双面胶”,也是在讲中国的地域文化差距。当然,蜗居的立意更加不凡。

剧中的主角海藻,海萍,名牌大学毕业,辛苦打拼,但在上海还是艰难立足;作为对比,剧中的高官宋思明,挥洒自如,谈笑间,房子,金钱不在话下。蜗居的难得之处,不但在于描写了这种阶级差异,贫富悬殊的现象,而且尝试给出解释。这些现象是怎样造成的。

剧中借宋思明之口,有大段大段关于房地产运作,资本运作的描写;另外,尽管海萍和苏淳是在社会中下层,但也是知识分子,也能对这些社会现象能有深刻的理解。

按照中共的延安美学,文艺创作必须来自生活,反映生活;但当真正这类探讨社会问题的文艺作品出现,反而象叶公好龙那样避之不及,也是讽刺。实际上,中国的社会问题很多,但就是禁区太多,否则优秀的题材数之不尽。

蜗居的第二点特色是非常贴近生活。一般来说,象这种高官包二奶的题材很容易走向哗众取宠的路线,但蜗居的取向非常平易近人。首先,这种官场的作品,视角不是从高官,而是从二奶和二奶的家庭出发,采用了一种以下朝上的角度,用草根的思维去看庙堂,观众的代入感会很强;其次,作为一部高官包二奶的戏,这种戏剧的两大不可避免的高潮:二奶生子,和大婆冲突;以及高官下马,都是在差不多最后一集才出现的,匆匆过场,作为交待,更说不上成为什么戏剧主线。这也说明了,“高官包二奶”只是一种包装而已,真正想探讨的是这种扩大中的阶级差异,是怎样造成的。

(2)
再说人物。

本来想评点剧中的人物,不过算了。

不过还是想评点一下剧中一位不大为人留意的人物,孙书记。

在剧的最后,张市长叫宋思明把对谢行长的处理意见叫给孙书记,“一定和他聊聊”,言下之意,是想探风,孙书记是否能饶了他们。

孙书记和宋思明有很长的对话,孙书记说的无非是老生常谈,“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不能滥用”之类,说教意味很强。我想,这段也应该是编导加上去的吧,但求能加分,过关。但肯定也是俞书记要求上海干部都看这部电视剧的原因。

电视剧中,凡是涉及官场的场景,都是以上海浦东新区政府大楼作外景来拍摄的,我也真不知道是怎样做到的。这就好象,如果有一部要描述香港房地产的电视剧,凡是有涉及政府官员的场景,都放到中环政府合署或美利大厦的大堂来拍摄一样,是非常不可思议的。这大概只有在丽的时代的电视剧才能做得到。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