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9日星期三

雨潤-2

千呼萬喚始出來,今天出版的“壹仔”督雨潤五大疑點,除了第五個疑點置疑毛利率過高外,其他都無料到。殺傷力有限,雨潤今大反彈。

然而,“壹仔”的報導沒有去插雨潤的死穴,瘦肉精的問題,倒令我奇怪。同類公司,雙匯發展差點為這個問題倒臺,報導中提也不提,真是放生了雨潤。

豬肉瘦肉精是行業普遍問題,2008年就已經廣泛流傳,到2011年,不知什麼考慮,央視才去揭發。這個問題是結構性的,很難想像雨潤可以置身事外。

如果“壹仔”這次肯把雨潤的產品拿來化驗,而又真驗出問題,恐怕雨潤就難逃一劫了。

不過,這種化驗,費用動轍過幾十萬,“壹仔”只是地方刊物,自然難以負擔起這種大規模的深入調查。

但恐怕財雄的對沖基金不這麼想。如果它肯出幾千萬,把所有中國上市食品飲料公司的產品檢驗一次,恐怕沒有幾家公司能撐得住。做好沽盤後,再向傳媒、政府機構舉報,幾乎是必勝方程式。

2011年6月28日星期二

雨潤

只是傳說有人要“寫衰”﹐雨潤就已經這樣﹐說明大家都心知肚明這些民企是怎麼回事。

我想﹐上市民企經不起考驗﹐只要有人願意去認真檢驗﹐必然問題百出﹔其道理﹐就如內地官員﹐沒有一個能經得起檢查。只要有人願意﹐同意去檢查﹐就幾乎等於定罪了﹐不要說什麼查線索﹐找證據﹐只要一“雙規”就不可能沒事地出來。

中國是一個不能認真的國度﹐對官員的廉潔﹐不能認真﹔對民企的賬目亦然。不是說國企沒有問題﹐只是以國家之名﹐幾乎不可能找到真況而已。

至於審計﹐盡職檢查雲雲﹐都是糊弄的﹐更不能當真。那些審計師﹐律師﹐也是為交差而已﹐不可能真的去理解業務。

我想﹐經過這役﹐內地專業的商業調查公司應該是大行其道了﹐將是一個很熱門的行業。

在中國﹐真相是很昂貴的﹐代價不菲。中央要了解地方政府到底借了多少錢﹐要動用四萬人﹐歷時幾年才能得到一個數據。這麼簡單的數據都要耗費折騰﹐別人沒有中央那種權威﹐無盡的財力物力﹐又怎能說一下就能找到真相﹖

2011年6月27日星期一

保障房是攻堅戰 -2

(2)
保障房的建設目標﹐大得驚人﹐但由於規模太大﹐反而給人一種海市蜃樓﹐不真實的感覺。

中央提出的目標是三年建設三千萬套﹐一年一千萬套。

三千萬套﹐以每戶三到四口人計﹐就等於覆蓋了一億多人﹐以中國城鎮戶籍人口三億計﹐差不多等於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可以受惠。

三千萬套﹐估計一九九八房改以來﹐這麼多年來建設成的商品房也沒有這麼多。

而且﹐我們不能忘記﹐中國城鎮居民﹐大都數是有房的﹐而他們的房子大多數是以前的單位分房﹐中國城鎮居民真正無瓦遮頭的只是少數。

三千萬套﹐如果真的能全部落成的話﹐中國的房屋問題能徹底得到解決﹐至於房地產泡沫問題自然不在話下。

香港八萬五就可以把整個樓市沖垮一半以上﹔三千萬套保障房﹐等於中國十幾年落成的商品房總量﹐一下在三到五年內集中釋放﹐對中國樓市的衝擊﹐難以想象。

正是因為難以想象﹐所以人們都不會把它當真。

所以﹐保障房作為一場攻堅戰﹐其意義不下於當年的國企改革和金融改革。

(3)

保障房政策的實施﹐自然是困難重重。

首先﹐自然是地方政府的抵制。中央不出錢﹐大包大攬﹐卻要地方政府來承擔﹐而地方政府沒有絲毫好處﹐自然不會熱心。

保障房政策如果真的全部落實﹐衝擊的﹐是整個房地產市場。而作為中國最大地產商的地方政府﹐其利益受到侵犯。又要出錢吃力﹐結果還是令自己荷包受損﹐地方政府如何樂意。

北京市政府最近土地出讓金已經大幅減少﹐已經快到暴煲邊緣﹐每個月收入不夠付息。幾家內地銀行公佈十大客戶﹐排頭位的都是地方政府的土地儲備中心。房地產調控加保障房﹐受害最深的﹐是地方政府的荷包﹐甚至財政破產。

2011年6月26日星期日

保障房是攻堅戰 -1

(1)
在中國﹐意義重大的攻堅戰﹐通常由排順位第一的副總理負責﹐已經成為一種慣例。例如早年的國企改革﹐銀行改革﹐就都是由當時還是當副總理的朱熔基和溫家寶負責的。

原因有幾個﹕

第一﹐是總理接班人的上位考驗。中國總理的人選對中國的發展非常重要﹐甚至遠高於總書記。李鵬的能力有所不逮﹐當政時是中國發展最停滯時期﹔反之﹐趙紫陽﹐朱熔基﹐溫家寶能力高﹐是中國那些年份發展的主因。

總書記主管意識形態﹐國家安全﹐人事組織﹐對國家的發展反而沒有那麼重要。例如江澤民能力不怎麼樣﹐但不影響中國的發展。

所以﹐總書記和政治局常委的配置﹐通常是政治勢力平衡的結果﹐反而﹐總理的人選﹐以才能和功勣為最重要﹐能者居之。

第二﹐一個影響深遠的重大決策﹐單單在一個總理的任期屆內﹐是不可能得到解決的﹐甚至兩屆也不能。例如朱熔基的國企改革﹐溫家寶的金融改革﹐非有十幾年以上的時間﹐長期持續跟進﹐不足以見其功。讓負責其事的副總理出面﹐已經可以有幾年時間﹐當出任總理後﹐又有兩屆十年的時間跟進﹐等於有了起碼十五年的時間﹐在制度上﹐最大程度保障了政策的持續。

第三﹐從政策本身而言﹐讓一個下屆政府仍然在位的領導﹐等於向地方政府發出清晰無比的信號﹐中央是來真的﹐從而可以得到最大的推動效果。

例如﹐當年朱熔基任副總理時的推行的分稅制﹐嚴重影響地方利益﹐自然很容易受到抵制﹐但地方諸侯都知道﹐朱熔基是下屆的總理﹐將是他們的老闆﹐自然不敢不賣帳。

保障房政策有同樣的含義﹐只有靠中國這種特有的制度安排才能推行下去﹐假如換王歧山來推行﹐就沒有這樣的效果﹐失敗的機會大很多。

最後一個原因是﹐凡是攻堅戰﹐都有失敗的可能﹐如果是總理來主持﹐會在政治上引起很大動蕩。例如一九八八年趙紫陽主持的物價改革失敗﹐導致中共差點下台。

中共應該是以後吸取了教訓﹐以後這種屬於爭議性比較大﹐有風險﹐但又很重要的政策﹐由副總理來出面主持﹐如果闖關失敗了﹐總理和中央還有迴旋余地﹐而且還有上述的效果。

所以﹐李克強督戰保障房政策實施﹐發放的信息是非常意味深長的。

建黨偉業

看這部電影﹐主要是為董哲而去的。

董哲1979年出生﹐網上寫虛幻小說出身﹐好奇他何德何能﹐能得到賞識﹐擔起這個重任﹐還得到中央的認可﹖

片子其實相當不錯﹐是屬於一流水平電影的那種﹐拍得寫實﹐感人。

草創時期的中共﹐是充滿激情的﹐是年輕人的世界﹐找個年輕人來編劇﹐沒有包袱﹐好過中央黨史辦那幫人太多。

如果不帶有色眼鏡﹐不說“洗腦”什麼的﹐基本上就是在還原1911到1921的那段歷史。

還原得相當好。

五四期間﹐種種思潮的辯論﹐沒有偏袒地全部展現。

說真的﹐我覺得中學應該組織學生去看﹐是很好的中國近代史教材片。

如果是在內地﹐等於是對民眾“再教育”﹐還胡適﹐國民黨那些人一個公道。

整部電影﹐光芒四射的是陳獨秀﹐那種感染力﹐天生的領袖氣場﹐對為什麼是他創辦了中共不會有懷疑。

電影很放得開﹐一大代表﹐周佛海﹐陳公博﹐張國燾都有出場﹐美中不足的是李晨來演張國燾﹐和歷史形象很不吻合。

“五四”那段﹐是整部電影拍得最好的﹐也應該是所有中國電影中拍得最好的吧﹐相信很多人會被感動得落淚。

很多歷史的小細節被展現出來﹐令人佩服的是﹐據說這些都是符合史實。

片子的結尾可以說是匠心獨運﹐周訊以江南女子的造型﹐撐着油傘﹐坐在南湖的船頭﹐船內剛剛開完一大的代表們﹐在唱着國際歌。非常藝術化的描寫。

唯美的山水畫中﹐周訊代表中國﹐國際共產的代表不敢來南湖﹐把“馬列主義中國化”這篇作文的命題﹐如此含蓄地表達出來﹐既能交差﹐又能不惹人反感﹐真是難得。

2011年6月25日星期六

高鐵政績工程

高鐵高速做假﹐“夾硬來”﹐讓人對什麼是政績工程又有了體會。

假設劉志軍不出事﹐以創下世界第一高速的功勣﹐可以上位﹐將來到副總理﹐國務委員一級﹐那就算將來高鐵出了事﹐也成為“歷史遺留問題”﹐留待下任為他擦屁股。

所以也就那麼多的“歷史遺留問題”。

不顧一切的搞政績工程﹐違反常識和專業判斷﹐可以說是有魄力﹐也更可以說是“身有屎”。

劉志軍的貪腐﹐不是一朝一夕﹐而下面一大班人馬﹐結成利益鏈條﹐同榮共損﹐千萬不能出事﹐一出事就倒一大堆。這也是種種有違常理的政績工程能推行無阻的原因。

政績工程﹐就是投好大喜功的領導之好﹐能讓自己過關。

高鐵已經救了劉志軍一次﹐08年濟南列車相撞死幾百人﹐按照問責機製﹐早該下台﹐但高鐵任務讓他得以留用。

從劉志軍的角度﹐如果那時下臺﹐後果自然是不堪設想﹐一切都沒有安排好﹐下臺後自然很多東西會曝光﹐給人秋後算賬。

投領導人所好﹐已經到了無所不用其極的地步。沙地輕軌項目可能爛尾﹐劉志軍一天一個電話追問﹐從國內調了幾萬人不計代價在那裡搞會戰﹐最後以上市公司中鐵建虧50多億來買單。

可惜胡錦濤還是不領情。

大概劉志軍自知大事不妙﹐在最後的時段﹐還想力挽狂瀾﹐高鐵的建設﹐簡直已經到了瘋狂的程度。趕工﹐不惜代價的上馬﹐種種有違常理的安排﹐現在想起來﹐都是劉志軍想挽救自己的最後努力。

劉志軍走了﹐留下的整個高鐵項目﹐到底有多少政績工程的成份在內﹖還有多少屁股要擦﹖

2011年6月24日星期五

南科大補遺-2

在深圳政府看來,它出錢,創辦一所南科大,是為深圳服務的。按照香港科大的模式,用重金,可以建立一些世界級的學系,例如工商管理,工程應用等。深圳三分一GDP來自科技,產學結合,相得益彰。

這牽涉到一些比較深層次的問題,一所大學,是否需要自己的精神,甚至靈魂,才能謂之出色?

香港科大,是世界級大學,但不需要自己的精神和靈魂,只要配合區域經濟,好好為香港服務,就已經很好。這也是深圳政府的意圖和打算。

很顯然,來自原來中科大的現南科大校長不這麼想,他心目中的南科大是立足全國,放眼世界的,而不是單單配合深圳的發展。

當獵頭公司找到他後,已經退休的他多次拒絕,後來很多高教界人士勸他,這是一個可以改變中國高教的機會,他才願意出山。如果單單是為了深圳,他何必那麼辛苦。

南科大的志向可謂不小,本科生的物理課程,上課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級別的人物,英文教的是希臘戲劇和現代性比較,可見內地高教人士的寄望之大。

深圳是否做了冤大頭呢?花了錢,但得到了不是自己想要東西呢?

我覺得不是。畢竟,它不是想辦一所理工學院,既然想辦研究性的世界級大學,如果能做到最好,也許是意外之喜。它既然有錢,可以再辦一間深圳理工大學。

最差的結果是,南科大無疾而終,只辦一屆就無法辦下去。而那些拒絕聽教育部勸導的學生,因為無法在國內立足,最終全部轉國外大學。

南科大校長在接受採訪的時候也提到,他不可能讓這些學生為他的理想來犧牲,如果真的出了最壞的情況,他會用他的人脈為他的學生在海外就學。

2011年6月22日星期三

南科大-補遺

南科大校長認為,中國高校體制問題已經病入膏亡,不可能有創新。所以一定要體制之外。一定要有理想,要有承擔,要有背水一戰的勇氣。

南科大的學生是全國精英,已經提前入學,教育部給他們壓力,不參加高考就不給大學文憑,沒有文憑,將來就沒法考公務員,再升學也有困難。

深圳市政府找這些學生談話,勸導他們不要和政府作對,而且承諾高考成績不影響他們就學,只是來考場意思一下而已。為了盡最大努力讓他們來考,深圳政府把高考報名日期推遲了三次。

南科大校長為了避免深圳政府以為他對學生施加什麼影響,一直在外地以避嫌。

當他聽說他的學生全部罷考,並在網上寫公開信時,感到很欣慰,也為他這些親自面試招來的學生而驕傲。

他要的就是這種背水一戰,才是他理想中的大學。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讓人感動的故事。

港科大和南科大

是這樣的,深圳作為全國經濟實力最強的城市之一,又是創新科技起家,卻一直沒有一所像樣的大學。於是,就想用香港科大的模式,以全市財政之力,一舉打造一所一流的研究型大學,南方科技大學。

聽起來很好,不是嗎?深圳市政府可以說是世界上最有錢的地方政府,又有取之不盡的全國優秀人才。

創校校長很重要,深圳政府請人美國獵頭公司,全球選拔,最後找來原來中國科技大學校長,60個評選委員,全票通過。

南科大在創辦過程中,香港科大的很多教授過來幫忙,運用香港科大的模式,建立制度,建設校園,招聘教授,招生,按部就班地建立一所世界級的大學。

結果這些香港科大的教授,不到一年,全部都離開了。

用南科大的校長的話來說,他們不能理解,香港科大的那一套,根本不能適用內地。

南科大從一開始,就不是用按部就班的方式,而是用一種革命激情的方式,和整個中國教育體系戰鬥。它抗拒政府派過來的行政人員,它要求自主招生。

教育部和深圳政府要求它的學生必須參加高考,否則將來沒有文憑,它置之不理。南科大的全體學生在網路發表公開信,拒絕高考。

深圳政府尷尬無比,騎虎難下。

香港科大的教授不能明白,既然有最好的資源,全國最優秀的學生,為什麼不能老老實實,按部就班,而非要以這麼激烈的方式。

而在南科大校長看來,這些和體制的抗爭,才是最好的教育,是對中國最為缺乏而可貴的獨立精神的培養。

南科大校長說,從這些罷考的學生身上,他看到了中國未來的希望。

2011年6月21日星期二

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九潛艇

(1)
我想﹐看到越南買了九艘潛艇﹐是中國高層在南海問題上開始醒悟的原因之一。

潛艇﹐是戰略性武器﹐大規模的潛艇編隊﹐唯一的用途就是用來封鎖航道。

越南在南海石油上發了財﹐擴充海軍﹐情有可原。正常國家都會這樣做﹐但為什麼買的不是導彈驅逐艦﹐登陸艦這些只是用來在南海領域進行島嶼戰的海軍裝備﹐而是買遠程潛艇這種可以把整個戰場擴大到中國沿海的戰略武器呢﹖它安的是什麼心﹖

以中國的海軍力量而言﹐打下南海還勉強可以﹐但要對所有航道遠洋護航﹐則肯定力不能及。如果南中國海的油路﹐航路被封﹐戰爭的代價將是中國無法承受。

越南下潛艇訂單﹐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大肆開採南海石油﹐只不過近幾年的時間﹐而制定一個以遠洋工具為主﹐發展潛艇編隊為主的海軍戰略﹐則起碼要十年前就已經定下。

由此﹐中國可以得出一個讓人感到不寒而慄的推論﹕

越南爭奪南海石油﹐不是目的﹐而是手段。

由是﹐南海問題突然上昇到關係中國生存的問題。

(2)

越南﹐不是一個簡單的國家。由於佛教文化的影響﹐大多數的東南亞國家都不存在尚武的風氣﹐不重軍事擴張。

越南是所有東南亞國家中﹐唯一有關外侵紀錄的國家。東盟的設立﹐儘管越南現在已經是重要的一員﹐但最早是為了抑止越南的對外擴張而存在的。

越南更是個非民主的專制國家﹐領導人可以為所欲為﹐決策機製缺乏制衡﹐更很容易鼓動和利用民族情緒。

聽起來耳熟能詳吧。

是的﹐當年一個伊拉克就可以搞到雞犬不寧﹐中東大亂﹔今天的越南﹐也很可能重複一樣的軌跡。

在越南的領導人看來﹐現在越南面臨的是歷史性黃金機遇﹐整個國家的命運可以由此改變﹐不好好利用﹐將會是民族罪人。

在任何一個專制的﹐而民族情緒高漲的國家﹐領導層都會陷入這種邏輯怪圈而不能自拔﹐這不能怪越南。

在越南看來﹐只要能獨霸南海石油資源﹐不單國家未來的經濟實力能飛躍﹐而且﹐憑借海軍實力﹐能成為整個東南亞的霸主﹐這是它一直以來的夢想﹐這樣的誘惑無法抗拒。

而執行這樣的戰略﹐對越南來說﹐簡直是零風險﹐而收益無限﹐不可能有別的選擇。

(3)

儘管按照國際法來說﹐南海是屬於中國的﹐但按照道理來說﹐南海離中國那麼遠﹐而離東南亞諸國那麼近﹐非要說其中的經濟利益只能是中國的﹐這是說不過去的。

所以﹐對東南亞諸國在南海的石油開採﹐中國之前一直默認﹐因為也深知﹐這畢竟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東西。

然而﹐越南的種種言行﹐讓中國有了警惕﹐如果發展下去﹐讓越南獨霸南海利益﹐它會對中國怎樣﹖這是中國必須考慮的問題。

(4)

時間在越南的一方。

只要再給越南十年的時間﹐它可以在南中國海廣設樁基﹐到處打油井﹐將來打起官司來﹐這些都是要算數的。

只要越南再能有十年的時間﹐它的潛艇編隊可以由目前的九艘變成九十艘﹐到時誰也不能把它怎樣。

以越南目前的實力而言﹐目前不具備和中國翻臉攤牌的本錢﹐但如果再這樣發展下去﹐十年之後﹐越南霸業已成﹐到時不翻臉才怪。

越南把美國拖下水﹐倒不是指望在有事時﹐美國能幫它一把﹔而是希望能把水攪混﹐拖住中國﹐讓它再多一些時間﹐累積力量。

(5)

中國要對付越南﹐也必須有針對性的部署。時間是越南的朋友﹐中國的敵人﹐那中國的部署﹐只能是以打斷越南的步驟着手。

第一﹐是分化東盟內部。在外交上﹐揭露越南的狼子野心﹐重新啟動東盟對越南的防範之心﹐越南坐大﹐將是區域安全的最大威脅。在經濟利益上﹐中國可以加強和馬來西亞﹐和菲律賓的合作﹐甚至白送給這些國家也可以﹐只要不是越南拿到。

第二﹐加強利用西方公司的力量。以歸屬的問題﹐和那些與越南合作的西方石油公司打官司﹐同時給那些和中國合作的西方石油公司更優惠條件﹐慢慢把更多西方公司轉向中國陣營。

第三﹐越南已經在開採的油田﹐中國無謂去惹事﹐但凡是越南要開發的油田﹐中國都可以不斷去騷擾﹐製造事端﹐讓其無法投產。只要越南在南海開發的步驟慢下來﹐它在南海力量的累積就無法達到和中國翻臉的臨界點﹐這才是對中國安全的最大保障。

中國一定要清醒﹐對於這種流氓性質的國家﹐與其為善﹐換來的只會是事與違願的結果。越早針鋒相對﹐自己的安全才越能得到保障。

2011年6月18日星期六

武力是解決南海問題的必要條件﹐但不是充份條件

(1)
南海問題的主要矛盾在越南﹐別的國家都是看風向﹐想渾水摸魚能撈多少是多少而已。

越南這個國家有野心﹐當年想做“小霸”﹐其志不小﹐不容小看。

我覺得﹐越南不道義的地方兩處﹕

第一﹐南海主權問題﹐之前是沒有爭議的﹐越南自己也認同南海宣言﹐承認中國的主權。現在無非是見錢眼開﹐看到有石油利益﹐就換了面孔。

為錢也就罷了﹐還賊喊捉賊﹐一副大義凜然的樣子。這些石油本來都是中國的﹐如果越南“識做”面子上應付一下﹐邀請中國公司象征性入股﹐一切都還好說。

對於越南﹐中國有一種莫明其妙的小弟心理﹐總是一味忍讓﹐照顧其利益。在南海問題上﹐曾經發生過中國石油公司已經和西方公司簽了約﹐在南海開發油田﹐在最後關頭被中央阻止的事情。其背後原因﹐也是想照顧越南﹐不想和它起什麼爭端。

也不想想﹐如果是中國的石油公司真的到南海去採油﹐越南能阻止嗎﹖能阻止得了嗎﹖

中国不阻止越南在南海开采石油,甚至不允许自己的石油公司去开发,南海石油的利益﹐中國政府本來就是想讓給越南的﹐只不過它實在步步進逼﹐欺人太甚而已。

第二﹐為了區區石油利益﹐越南竟然不惜去找上昔日的敵人﹐美國﹐轉過頭來對付中國﹐甘為其馬前卒﹐這樣國家的格調也未免太低。

(2)

關於中越再次海戰﹐我想大部份中國人現在都不會抗拒﹐是時候應該教訓一下了。

不過﹐現實問題就是﹐中國海軍還沒有遠洋作戰能力﹐而越南海軍佔盡地利/海利。而且﹐和之前中越海戰不同﹐因為有龐大石油利益在後﹐越南很可能也會死纏爛打﹐不會象上次那樣那麼快認輸。

如果這樣﹐那中國只能靠陸戰來解決問題﹐在進行南海戰爭同時﹐主力從中越邊境南下﹐打一次全面戰爭。

那對整個亞太的震撼自然不言而喻的。同時﹐為了震懾美國干預﹐中國可能還要動用金融核武器﹐大肆拋售美債﹐對金融的衝擊﹐恐怕是幾十倍於雷曼危機。

中越如果再爆發戰爭﹐如果美國沒有插手的話﹐誰勝誰負應該沒懸念。

然而﹐從中國一向在外交上不重視現實利益的作風來看﹐即使打完了﹐南海油田還是要交給越南開發﹐而且﹐就算是能打下來﹐也未必守得住。 形成“主權在中國﹐使用權和擁有權在越南”的局面。這本來就是現在中國想要的現狀。

從這個角度來說﹐武力解決南海油田問題﹐對中國來說﹐不是一個選項。

中國需要的﹐是在一個適當的時機﹐可以狠狠教訓一下越南﹐讓其氣焰有所收斂﹐但不能考慮以武力作為最終和主要手段。

和越南打一場小規模的戰爭﹐速戰速決速勝﹐可收奇效﹐但南海問題還是要靠談判的。把越南的氣焰打掉了﹐其他國家的問題也迎刃而解。

但我認為﹐“齋”的談判﹐力度不夠﹐必須要文武兼備。武力不能解決問題﹐但中國也不能有幻想﹐以為不靠武力就能解決問題。

2011年6月17日星期五

這麼多年過去了﹐正面戰場還是要靠國軍

內地微博上看到的很有意思的一個題目。

說得是目前南海問題﹐先出動的反而是國軍﹐反而解放軍還按兵不動。又回復了當年抗戰的局面。

整個南海﹐唯一擁有機場的是台灣的東沙太平島﹐戰略意義非同小可。

中國作為大國﹐又牽涉到美國的全球戰略﹐如果南海開戰﹐牽連實在太大。

反而如果台灣出手﹐中國在南海問題上多一個盟友(中國目前可以說是孤家寡人)﹐是一個驚喜。

當然﹐這對兩岸來說﹐是大大的好事。中國要考慮讓利給台灣﹐例如分一些油田資源﹐才能讓台灣更勇一些。這對中國來說﹐無論如何也是划算的。

混水摸魚

我的粗略統計是﹐江蘇衛視相親節目“非誠勿擾”上﹐大概每三集就會來一個美國人﹐以每集來五個人計算﹐大概每15個上來相親的男人中﹐就有一個是美國人﹐這個比例﹐甚至比上來的香港人還要高。

為什麼美國人來得這麼多﹐我也有點奇怪﹐相比之下﹐別國家的人來得很少。也許是江蘇衛視有偏好﹐但也說明了﹐美國人來中國﹐更能融入中國社會﹐更放得開。

最近一期﹐來的是個在清華讀經濟管理博士課程的美國人﹐一上來就背毛主席一首有關南京的詩﹐對中國的俗語也耳熟能詳﹐真的很強。這樣的人﹐將來出來﹐真的是不得了。

我想﹐美國人真的很優秀﹐學什麼都那麼投入﹐那麼認真。

不難想象﹐美國人中﹐真的有很多精通中國國情的人。

說起國情﹐“混水”的兩個創辦人﹐也都是中國通﹐也再次說明了﹐精通國情﹐在外國真的很容易混飯吃。

“混水”的宗旨﹐擺明車馬﹐就是靠踢爆中國企業來賺錢﹐前提當然是對國情的了解。

中國上市企業是在騙錢﹐在中國幾乎是常識﹐人人都知道企業都有好幾盤賬﹐應付稅局的﹐應付上市監管的﹐真正的賬只有老闆才知道﹐因為太普遍﹐反而習以為常。

“混水”踢爆民企﹐有點皇帝新衣的感覺。

為什麼內地投資者對企業做假﹐沒那麼在乎呢﹖

首先當然是內地沒有沽空機製﹐踢爆企業沒錢賺﹐除了一些媒體外﹐這種阻人發財的事﹐一般不會有人去幹。

另外就是﹐中國人對政府﹐對黨﹐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依賴心理﹐總認為出了什麼事情﹐政府不會不管。中國的政治教育﹐一向把黨和政府樹立一個救世主的形象﹐心理影響所及﹐投資者對企業行為也不是那麼在意。投資者關心的只是政策﹐企業具體在幹什麼﹐倒沒什麼所謂。

在文化心理層面﹐中國人講究面子﹐你好我好﹔也對“名實不必相符”這種哲學思想看得很開通﹐不會較真。

混水的中國通﹐自然沒有這些心理包袱﹐所以沽之可也。

所以﹐混水的行為﹐更多是一種文化層面的套利行為。

所以﹐文化交流﹐互相理解﹐在經濟上也是有很大意義的。

2011年6月14日星期二

老帝國在南海遇到新問題

(1)
自古以來﹐中國的統治者就自視為泱泱大國﹐天朝上邦﹐對外政策上﹐重名輕利﹔對外戰爭雖多﹐但為資源而戰﹐可說是從來沒有﹐都是為統治者面子而戰。

另一方面﹐中國的執政者有“朕既國家”的傳統﹐面子不能丟﹐但國家利益無所謂。和西方政府只是自視代管人﹐從來不敢大包大攬﹐分毫必較大有不同。

遠的不說﹐1963年中印戰爭﹐中國得勝﹐毛澤東為了面子﹐主動撤兵至開戰前的雙方交界15公里﹐把幾萬公里西藏最好的土地送給印度﹔1979年中越戰爭﹐在勝勢下﹐中國沒有和越南簽任何條約下就主動回撤﹐都是例子。

中國地大物博﹐和別國計較一些小利益﹐實在有失身份。但這種思維﹐在南海上﹐明顯遇到問題。

(2)

南海油藏豐富﹐菲﹐馬﹐越諸國﹐每年在這裡開採四千萬噸石油﹐以每噸等於7桶﹐每桶100美元計﹐就等於近每年300億美元﹔開採10年﹐就是三千億美元。

更何況﹐南海石油儲量已經探明有三百億噸﹐是天文數字的財富。中國是大國﹐可以不計較﹐但對於菲﹐馬﹐越諸國這些國家來說﹐是很足夠鋌而走險的理由。

而且﹐這個問題上﹐既由不得中國﹐也由不得南亞諸國﹐南海油田的開採只能依靠西方石油公司﹐它們不在乎主權誰屬﹐但產權一定要明確﹐是中國還是菲﹐馬﹐越諸國都無所謂﹐都能合作合資。

對中國來說﹐犯不着為南海和人打一仗﹐如果失去和平發展的環境﹐那更是得不償失。最好的結果就是﹐“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用中國特有的模糊思維來解決問題。

但外資不允許﹐一定要說清楚。

另外﹐和東海不同﹐日本有錢﹐不再乎急着開發﹐東海油田可以慢慢協商﹔菲﹐馬﹐越是窮國﹐有這麼大財富在旁﹐自然要快點變現。

在菲﹐馬﹐越看來﹐南海油田歸屬問題一定要解決﹐不能讓中國含混過關﹐而且一定要越早越好。因為越拖下去﹐中國國力越強﹐就越不好惹。

對中國來說﹐並不在乎南海油田利益﹐否則也不會那麼多年任由菲﹐馬﹐越開採也不出聲﹐但事態發展﹐已經牽涉到了主權問題﹐如果放棄南海主權﹐國內的政治後果難以接受。

(3)

由此可見﹐南海爭議的目前發展是必然結果﹐是中國必然會遇到的問題。

但中國之前在做什麼呢﹖什麼也沒有做。一心想象東海問題那樣﹐靠蒙混來過關。

中國一直沒有完整的南海政策﹐如果有﹐也不會搞到今日如斯被動局面。就算是花錢(把南海石油送出去)﹐也消不了災。

菲﹐馬﹐越本來就是在偷人家的東西(國際法已經確定了是中國的)﹐一直悶聲發大財也就好了﹐現在非要逼中國認可。如果有完整的南海政策﹐如果中國航空母艦可以提早兩三年前下水﹐菲﹐馬﹐越也就不會如此囂張﹐美國也不會如此肆無忌憚﹐現在中國南海局勢也就會截然不同。

2011年6月11日星期六

从食物到食品,再从食品到食物

不知道“食品”這個詞是誰發明出來的﹐食物﹐指的是food﹐樸素的理解﹐就是吃的東西。所以香港有“食物環境衛生局”﹐是英文的直譯﹐而沒有“食品環境衛生局”。事實上﹐“食品”的英文應該怎樣說﹐我也想不到, 大概是food product吧。

在內地﹐“食物”指的是具體的﹐微觀的﹐入口的食用物件﹐而涉及到宏觀的﹐抽象的﹐一律稱之為“食品”。所以內地只有“食品檢查”﹐“食品質量”而沒有“食物檢查”。 官方的有關機構﹐一概以“食品”冠在前面﹐巍巍簧簧。好像用“食物”兩字檔次就低了一級。

從食物到食品﹐正好顯示了整個農業工業化的全部內涵。

我們都知道﹐用傳統農業生產方式﹐是養不起現在那麼多人口的﹐更不用說﹐現代人食不厭精﹐對食物的要求高了很多。

如何做到﹖無非是採用工業化的手段。第一﹐是大量提高生產力﹐用機械的方式﹐化學的方式等。

第二﹐是採用工業生產流水線生產﹐分工合作﹐把一個一個工序拿到市場優化組合﹐達到最佳生產效率。

一個蘋果手機的組件生產﹐可以在全球各地﹐這樣才能最大化發揮資源分配的效率﹔同樣道理﹐消費者所進食的一個“食品”﹐不管是罐頭﹐大米﹐果汁﹐背後可能牽涉到的可能是上百道工序﹐和無數個產地﹐無數的資源組合﹐才能達到最高的成本效益。

問題在於﹐工業化模式生產出來的“食品”和機器組件有所不同﹐在蘋果生產線上﹐上一個工序做出來的產品是否達標﹐可以一目了然﹔而食品工業就複雜得多﹐因為每一個工序產品的標準並不單是說能否給下一道工序使用即可﹐還要考慮對消費者的影響。

而且﹐食品工業的分銷機製也要複雜得多﹐有儲存﹐運送﹐最終製作(例如餐館是否規範性地做菜)﹐等等問題﹐要比賣一個手機﹐水桶﹐甚至汽車等工業品複雜得多。

客觀來說﹐食品工業化生產的結果﹐是食物的成本大為下降﹐體現在食物支出佔現代人支出比例越來越低。但人們往往只顧享受這種食品化的成果﹐而沒有心理上準備承受其背後的代價﹐就是因為牽涉到程序太多﹐風險也就越來越大。

我覺得﹐現在的食物危機﹐背後的根源就是這種心理上的錯配﹐既和社會道德水平無關﹐也和社會體制沒有關係。

如果說﹐現代工業生產模式﹐把食物食品化﹐從而給人們帶來那麼多的好處﹐但也帶來很多負面影響﹔那麼現在所需要的是﹐一個食品食物化的過程﹐才能把這些負面影響取消。而這個食品食物化的過程﹐在中國現在還是不存在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要解決目前的食品質量危機﹐必須建立一個和目前食品工業模式匹配的檢驗制度。這個檢驗制度的投入﹐不單要象工業體制那樣﹐全面檢測所有成品的質量﹐還要檢驗每一個流程﹐每一個流程的製品﹐從源頭一直追蹤。

當然﹐目前中國的食品檢驗機製遠遠打不到這個標準﹐不要說無法進行全部的流程追蹤﹐連基本的產品全面檢驗也做不到。

內地只有“食品檢查”﹐而不是“食物檢查”﹐正正說明了﹐其背後的觀念﹐只是在意整個食品工業流程中最後產品的質量﹐這是一種機械性的考慮方式。


不過﹐這也是中國終將面對的問題。如果說﹐現代食品工業機製能把消費者的食物開支下降一半以上(以佔整體收入比例計算)﹐那把這省下的一半開支中﹐再拿一半出來﹐進行讓人對食物安心的檢驗﹐那也是完全合理的﹐是必要的代價。

也就是說﹐將來中國花在食物安全﹐質量檢驗上的開支﹐起碼應該是現在的幾十倍﹐甚至百倍以上﹐才是合理的。

2011年6月10日星期五

德國廢核

德國廢核真的很令人難以理解。默多爾是量子物理學家﹐應該深知﹐核能才是將來解決人類能源問題的唯一希望。但不管是核聚變能源還是更加安全的核裂變能源﹐都要靠現在核能技術一步一步而來。現在廢核﹐等於是自絕於將來能源發展的主流﹐自廢武功﹐影響深遠。作為總理﹐她都無法說服國民這一點﹐為國家長遠利益力爭一下﹐真的難以理解。

德國是理性的民族﹐也很難理解會作出這樣的蠢事。如果世界上有最適合發展核能的國家﹐那就是德國了。德國人嚴謹﹐理性﹐科學素質高﹐和核能發展的環境要求完全匹配﹔反而是中國這樣文化上不重視嚴謹﹐社會制度不透明的國家﹐最不應該搞核能。世界上最應該搞核能的國家廢核﹐最不應該搞核能的國家﹐卻將成為發展最快的地方﹐真是怪事。

擔心核能的環境影響﹐對德國人來說﹐有點己人憂天的感覺。如果要怕﹐歐洲北約那麼多軍用核措施﹐無處不在﹐又毫無民間監管﹐還時刻處在備戰狀態﹐豈不更加嚇人﹖福島核事件其實到現在﹐除了心理因素外﹐還並沒有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影響。而福島這樣的事件發生在德國的機會﹐更是微乎其微。德國人如此反應過度﹐實在和我理解的德國大相徑庭。

2011年6月2日星期四

重南輕東 改弦更張

早前曾寫道,因為民族情緒,中國對釣魚島很在意,形成重東海而輕南海的局面,對中國很不利,吃了大虧。

在東海的爭拗,純粹是意氣之爭,混雜了中國民間對日本的情緒,爭一百年也不會有結果。

南海則是實實在在的利益。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都在南中國海採油,每年超過4000萬噸,等於一個中海油的產量,也差不多是中國石油消耗的十分之一。這些油,在國際法理上,本來都是中國的;再不濟,通過協議,起碼也應該分一半給中國。

而東海的油田,暫時還是子虛烏有,海市蟄樓的東西,要有經濟實惠還不知猴年馬月。

由於在戰略上不能兩線作戰,中國如果在東海硬,則必然要在南海軟;反之亦然。

而馬來西亞、菲律賓、越南用巨額的石油收益,再來擴充海軍,將來解決南海問題更加困難。

日本地震後,在東海問題上,中國有了軟化的空間,則必然要在南海問題上硬起來,再加上航空母艦即將下水,本錢更多了。

中日在東海問題上不大可能開戰,但在南海問題上,對付越南這樣的國家打一仗,還是綽綽有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