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戲子有義
電影“南京﹗南京﹗”的最後一句是﹐“小荳子﹐他還活着。”給了人無限希望。
我也來學一句﹐“貝爾﹐他還在百度上。”他還沒有被成為敏感詞。
“金陵十三釵”6億人民幣的製作費﹐貝爾一個人的演出費就收了兩千萬美金﹐佔去百分之十五。我看到很多影評人談到貝爾的表現都說﹐“這錢花得值。”
製片人張偉平是以個人名義辦貸款來拍這部電影的﹐後來得知貝爾簽約後﹐得到了奧斯卡最佳配角時﹐他對媒體表示﹐“這次把寶押對了。”
不知道他們現在有什麼感想。
想不到﹐貝爾來中國﹐最大的act不是什麼劇中的床戲﹐而是在合約完後﹐影片上映後﹐和CNN一起去山東探望維權律師時﹐在全球觀眾前﹐被彪捍無比的保安打了一頓。
真是功夫在劇外。從客觀來說﹐這對“金陵十三釵”的海外票房有幫助﹐但是中國形象真是一場災難---- 來自美國的﹐英勇的蝙蝠俠﹐在電影中可以從日軍虎口中救出南京教會女學生﹐但在現實中﹐却不敌幾個農村保安, 想探望一個失明律師都無法做到。真是無比強烈的反諷。
可以想見, 海外媒體可以多麼大作文章﹐也能多麼刺激票房。貝爾的遭遇﹐也保證了“金陵十三釵”奧斯卡的入圍--- 沒有一個評委敢拒絕﹐擔不起這樣的罪名。
“這錢花的值﹗”
(2) 婊子重情
然而﹐從電影本身的角度來說﹐這錢花的不值。
貝爾在影片中的表現﹐和讓人驚艷不已的金陵十三釵﹐秦淮河頭牌妓女們相比﹐實在黯然失色。
這個美國人實在話太多了﹐佔了那麼多的戲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感覺。
張藝謀說﹐拍這片在開拍之前﹐最難的是找到演十三釵的人﹐開拍之後﹐最難的是如何能讓貝爾融入環境。前者他做到了﹐後者似乎力有不逮。
金陵十三釵的劇情和對白無懈可擊﹐編劇劉恆曾經把自己關在深山里幾個月才拿出劇本﹐而那些策劃人﹐曾經被張藝謀關在賓館里半年﹐每天十八小時的折磨﹐推敲每一個細節。
我想﹐遺憾的是﹐沒有美國的編劇﹐來參與這個過程﹐所以貝爾的表現難以出色。
張藝謀﹐老謀子﹐實在是歹毒無比。他的意圖﹐就是要用最極端的方式﹐打造出這種“國之瑰寶”級別的秦淮頭牌﹐然後以最暴烈最殘忍的方式﹐也就是那種“下體插竹竿”的死法﹐加以摧毀﹐最精緻和最暴虐混在一起﹐來達到最大的藝術衝擊效果。
他媽的﹐他做到了。老謀子對觀眾真是殘忍無比。
電影甚至對十三釵的結局沒有交待﹐一切留憑觀眾的想象。“金陵十三釵”的淚點不高﹐沒有﹐應該說很少﹐那種灑狗血式的民族主義煽情場面。如果你是因為生活中的失意﹐想進黑暗的電影院里﹐借一場災難痛痛快快哭一場﹐發泄心中的壓抑。那你會失望。因為老謀子沒有給你這些。很可能甚至哭不出來。
它就象一杯後勁十足的酒﹐要過了一段時間﹐酒勁才能發作。讓你感到絕望和壓抑。一個網友說的﹐“我多希望它是噩夢﹐然而它不是。”
我看“南京﹗南京﹗”會淚流不止﹐但看“金陵十三釵”卻哭不出來﹐只是一種欲哭無淚的感覺﹐甚至還被裡面的搞笑位搞笑了很多次。一滴淚也沒有。然而﹐後者的難受程度超過前者好多倍﹐是心裡的難受。網上的感受評論也大多如此。
而這一切﹐都是通過十三釵們的演繹做到了。這是多麼大的工程。
影片必然要用新人﹐如果曾經在別的電影出現過﹐就會破壞觀眾那種“驚艷”的感覺。
不誇張的說﹐玉墨的音容﹐尤其是那個赴死前的神情﹐明知道等待着她的是什麼命運﹐然而還是挺身而上﹐所流露的那種不舍﹐猶豫和脆弱﹐起碼可以在你腦海中絮繞三天。冷不防鑽出來, 讓你感到一種心痛。
張藝謀的團隊﹐在南京街頭拿着攝像機挑了三萬多南京女孩﹐其中挑選出的這十幾人(中間還有四個因為公佈自己中選而被炒掉)﹐花兩年時間培訓﹐而培訓過程也是選拔過程﹐頭牌玉墨的扮演者也不是一開始就定下的﹐所以戲中那種互相嫉妒的表現才那能那麼自然。
這一切﹐要多麼老謀深算才能做到。張藝謀再一次演繹了什麼叫大師。
(3)“我操你十八代祖宗﹗”
這是影片中﹐最出彩﹐最震撼人心的一句話。
片中的語言﹐活潑生動﹐是國產片中少見的。相比起來﹐貝爾的對白就很蒼白了。
其他技術細節﹐例如特別效果﹐鏡頭都是國際一流的﹐就不用說了。
不過我想﹐這片和奧斯卡還是有差距﹐西方不會喜歡。希望老謀子不用太在意。
電影感染力很強﹐恐怕是個中國人都無法無動于衷 。
在國內的票房必然是難以想象的高﹐10億恐怕只是底線﹐我想13到15億都有可能。
我甚至在想﹐明年中日貿易額可能還會因此下降幾個百分點。
1 条评论:
所知大陸因此暫停所有外國藝人的入境簽証和演唱會申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