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2日星期二

大和號與企業號

日本人有“大和號”的情意結﹐對當年大和號未曾與美軍對陣就被擊沉一直心有不甘。

大和號(和武藏號)重六點五萬噸(作為比較﹐當年美軍航母主力企業號也不過三萬噸左右而已)﹐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戰艦﹐主炮砲彈重達半噸﹐一次齊射可以毀滅一個城市。

以“大和號”為主力的日本海軍﹐是被以“企業號”為象征的美國海軍打敗的。

大和號的失敗﹐是陷於一種東方式的線性思維﹐過於依賴經驗所致。按照一次世界大戰的經驗﹐一個國家的實力取決於海軍力量﹐而海軍力量取決於主力戰列艦的實力。按照這種邏輯﹐要提高國家實力﹐只要加大投資在主力戰列艦上就可以了﹐修多一門炮﹐加多一塊裝甲﹐國家實力就更有了保障。於日本以舉國之力來修建大和號。

在30年代﹐航空母艦的出現﹐改變了海戰模式﹐日本海軍也很重視﹐也建立和美國不相上下的航空母艦力量。

問題在於﹐和日本海軍相比﹐美國海軍更在意的是戰術理論的發展﹐而不是硬件的投入。沒有在理念和思維上的配合﹐再好的硬件也是沒用。

從二十到三十年代﹐美國海軍每年都把所有的艦艇集中在美國南部﹐舉行大型軍事演習﹐其中起碼五六次的年度演習是專門研究航空母艦戰術的。在這些演習的基礎上﹐美國發明了“全甲板理論”-航空母艦的戰鬥力取決於甲板短時間起飛的能力﹐而不是艦載量﹔“特混艦隊理論”- 航空母艦不能和戰列艦編隊﹐而必須獨立行動﹐才能發揮最大效果。美國海軍發現了在航母對抗戰中﹐先發制人決定一切。這些都是耗資無數的演習中摸索出來的。

與此相比﹐在海戰理論方面﹐日本海軍毫無寸進。日本海軍飛行員飽經中國戰場的磨煉﹐是當時世界上最優秀的﹐但在理論方面﹐完全沒有去研究的企圖。

在稍後的太平洋戰爭中﹐儘管在早期日本海軍的數量和質量遠高於美國海軍﹐但一直未能佔到上風﹐直到最後每況愈下。 在1942年末﹐在太平洋戰場﹐美國海軍只剩下一艘“企業號”對陣日本的六艘航空母艦﹐和數之不盡的戰列艦。 在這個時候﹐硬件並不重要。美軍所依靠的是它的戰術理論和體系. 直到1943年美國建造的十五艘新航母下水﹐才扭轉實力對比。

和東方思維的日本海軍相比﹐美國海軍的優越在於它有一個開放的思維體系﹐可以不斷自我修正理論﹐也重視理論﹔而日本海軍思維殭化﹐只重視苦幹﹐沒有自我修正的機製。

從這點來說﹐太平洋海戰的勝負﹐背後更多反映的是東西方思維理念的不同。 大和號和企業號(這恰好是日本電影和美國電影最喜歡用太空艦名字﹐作為各自文化的象征)如果對陣的話﹐恐怕一百次也是前者輸的。

所以﹐我覺得﹐“大和號”代表的是東方文化中比較落後的一面,根本不值得日本驕傲和自豪。

2 条评论:

the inner space 说...

有套新日本片也叫做咩咩咩大和號還有目穿托災擔正演出和美國星空奇遇startrek的企業號enterprise電影系列有冇咩analog呢?

匿名 说...

美國、歐洲和日本都存在著主權債務的潛在危機,日本政府的債務規模確實很大,佔GDP兩倍多,在發達國家中最高。日本在2009年、2012年以 及2016年,其公共債務相對於其名義GDP的佔比數分別為217%、232%、277%。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掌握的數據,日本正陷入1875 年以來最嚴峻的債務危機。根據日本財務省於2月10日發佈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2月底,日本的國家債務餘額已高達919萬億日元,比去年9月 公佈的數據增加約10萬億,日本國民的人均債務負擔已增至721萬日元。IMF預測,日本若以現有的債務增加速度持續下去,2016年的公共債務率將高達 277%,日本將成為發達國家歷史上財政狀況最惡化的國家。

大和號與企業號都在沉沒中,不過大和號應該會先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