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網路小說和實體小說不同,網路小說是按字數收錢,盈利來自1)故事要夠長、2)要有讓讀者願意看下去的欲望。實體小說則是靠銷量和口碑。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
從這點來看,網路小說有點象當年的金庸小說,不是為了銷量而寫,而是為了吸引讀者看下去,而且文章要夠長,才能帶旺報紙的銷量。寫得越久越長越好。
所以這類小說都是寫得天馬行空,枝節蔓延,大開大闊。當然,如果到了要出實體書的時候,自然會砍去很多枝節。金庸武俠報紙版和小說版也大有不同。
(2)
“橙紅年代”故事大概兩條主線,一條是主角劉子光在江北(徐州)市,逐步從一個保安,成長為當地黑老大的經歷。一個是劉子光在西非經營一個富有鐵礦小國,最後成為該國首相的故事。這兩條主線,一開始放在一起顯得突兀,後來就混然天成,增加了很多閱讀趣味。
和金庸武俠一樣,主角劉子光無所不能,尤其在他機緣巧合下,擁有了西非鐵礦,懷璧其罪,成了CIA,國際礦業巨頭的追殺對象;中國的國務院、總參謀部、國安局為謀他的股份,屢屢陷害,而劉子光總能在絕境中化險為夷,的確很有金庸武俠的感覺。
不過,和金庸武俠不同的,“橙紅年代”沒有交代劉子光的來歷和成長,一身能上天下海的本事是從何而來的,只是很隱晦地提到他曾有穿越的經歷,大概是曾做過明朝的將軍之類。這是小說的硬傷。
(3)
如果不理這個硬傷,小說的確很過癮,快意恩仇。小說幾乎是對中國黑暗面的全面大揭露,富二代、官二代、貪官不斷和劉子光做對。劉子光心地善良,義薄雲天,但對壞人手段殘暴,爆頭,挑腳筋、剝皮、釘手掌,種種殘忍手段層出不窮,的確帶來很多閱讀快感。
在一個不太通順的故事框架下,作者的描寫很見功力,語言生動,對中國官場,國際鐵礦石格局的描述有板有眼。劉子光在香港打了三場槍戰,其中地形、道路和香港警方架構的描述都對得上,不是亂寫一通。人物對白也自動換上“TVB體”,很有心機。
很多句子讓人印象深刻,例如“他們要證明自己不是落後產能”,“中國法院是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等。
(4)
意味深長的是,劉子光精忠報國,但國家機器一直視為眼中釘。各方聯合陷害,判他死刑,逼他交出西非鐵礦股權,令人悲憤莫明。但劉子光在公開的股權轉讓儀式上,只是宣佈將鐵礦捐給非洲慈善基金,而沒有乘機揭露黑幕,給國家留了面子。
凡是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劉子光後來脫險,成為西非國家的首相,又成了中南海的坐上賓,得到國內的大力援助,抗衡西方勢力。
如此處理方式,也真是很富有中國特色。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