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

建材下鄉是否空中樓閣﹖

(1)
久旱逢甘露﹐一則建材下鄉試點範圍從原來的山東﹐寧夏﹐擴大到包括北京﹐天津﹐重慶三個直轄市的消息﹐引爆了昨日的水泥板塊行情。

毫無疑問﹐由於試點範圍太小(增加的三個直轄市也不是什麼鄉下)﹐這個政策暫時只在心理層面起作用﹐為已經絕望的水泥股﹐帶來一線轉機。

是的﹐一直以來﹐水泥板塊的強勢﹐是來自政策的預期﹐而隨着這些政策利好都一一轉入休眠狀態﹐水泥股也由原來的天子驕子成為地底泥。

其中﹐建材下鄉政策是最為典型的一個。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提出﹐但遲遲沒有任何具體落實的跡象﹐市場以為已經擱置了。

建材下鄉試點的擴大﹐其實只是發出一個類似“黨中央沒有忘了你們”信息﹐自然讓人期待﹐其他那些在休眠狀態的利好政策﹐例如水利建設﹐保障房建設等﹐也有可能敗部復活﹐重新啟動。

拋開心理層面不談﹐建材下鄉政策本身﹐是否一個空中樓閣﹐還是如之前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為板塊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以下討論的數據﹐全部來自網上看到的資料﹐憑腦海印象摘下﹐也沒有什麼比較權威的信息渠道。

(2)
我們先來看市場潛力。

1﹐目前中國有233億平方米的農村居住面積﹐其中七成是非水泥鋼筋或磚混結構﹐也就是說﹐有166億平方米建築面積有可能需要改建。

以一平方米改建需要0.1噸水泥計算﹐那潛在市場的最大上限就是16億噸﹐對比中國20億噸水泥的年產數字﹐自然是很驚人的數字。

2﹐但這個自然是非常樂觀的假設。比較貼近現實的估計是以每年農村新落成建築面積計算﹐這個數字大概是10億平方米﹐帶來大概1億噸的年需求量﹐而這個需求量是原有的。

假設建材下鄉實施20%的補貼﹐會帶動額外的水泥需求﹐那額外的水泥需求則有2000萬噸﹐對比全國20億噸的水泥產量﹐大概能額外增加1%的需求。

當然﹐就算是1%﹐也不能算少﹐也有可能引起水泥價格的巨變﹐如果有前面上述那些休眠政策一起啟動的配合的話。

3﹐農村建築的要求不高﹐需要的水泥標號比較低﹐所以消化的主要是一些鄉鎮水泥企業的產品。建材下鄉政策要求使用一些節能產品﹐要求參與企業經過認證﹐自然對那些上市公司有利﹐可以更容易佔領農村市場。

4﹐汽車下鄉已經完結﹐家電下鄉也快結束﹐中央需要一個新的扶助農村政策來接力和擴大內需﹐建材下鄉是很好的替代品。

(3)
但是﹐儘管有上述的種種利好﹐建材下鄉要有實質效果﹐還是很不容易﹐起碼﹐不會如家電下鄉那樣﹐一下就起很大轉變。

1﹐家電可能幾年就買一次﹐農村修房子可能是一輩子的事﹐花得錢要多得多﹐期間的財政負擔難以估計﹐這也是中央如此慎重的原因。

家電下鄉目前財政補助已經為460億﹐整個政策可能需要的財政支出在五百多億﹐中國建材聯會曾經提出的建材下鄉財政補助額為1500億﹐為家電下鄉的三倍。事實上﹐這也很可能是一個比較低的估計。

2﹐由於對財政負擔沒有把握﹐中央要求各試點地區自己制定方案上報﹐也就是說﹐由地方財政負擔。地方政府自然沒有積極性。和家電下鄉由中央支出截然不同。

3﹐從實際效果看﹐2010年10月﹐山東和寧夏已經被列為試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任何的實施方案和細節。山東省至今只以統購的方式﹐買了600萬噸水泥給當地農戶﹐對比山東年產2億噸的產量﹐只是九牛一毛。寧夏更少﹐只有6.5萬噸。這可以說是完全的虛應故事﹐應付中央。

中央要求地方為保障房買單﹐已經得罪了地方政府﹐自然不可能再為建材下鄉而施加太多政治壓力來強力推行。

4﹐水泥下鄉的操作﹐比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複雜得多。後者只需要農民憑發票﹐就可以向政府報銷13%或每部5000元﹐整個過程還在網上公開﹐透明而簡單。水泥的標號﹐外形﹐很難一眼認證﹐貪污舞弊﹐弄虛作假的環節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山東寧夏用統購﹐而不是直補方式來推行的原因。

然而﹐對農戶﹐消費者來說﹐恐怕沒什麼人喜歡統購﹐別人來代買。如果要大規模啟動﹐必然要用直補﹐這也是這次擴大政策所規定的。但也可想見難度之大。畢竟蓋房子是一生一世的事。

5﹐中國現在水泥年產能大概為28億噸﹐年產銷量大概20億噸﹐而過剩的產能﹐尤其需淘汰的﹐污染嚴重的水泥產能主要在鄉鎮水泥企業。如果建材下鄉一下啟動﹐就會放生這些企業﹐產能過剩和污染問題就會更加惡化。

6﹐由於上述種種問題﹐建材下鄉的推進必然十分緩慢﹐由2010年10月提出的兩個試點﹐到了現在過了將近一年﹐也只是增加了三個試點城市﹐而且還是沒有任何實施方案和操作細節﹐要推廣到全國﹐從而對水泥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帶動﹐更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了。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兩省三市的試點﹐對水泥供需和價格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但如前所述﹐改變的只是市場的心理預期。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