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5日星期一

人间正道是沧桑-2

看到第三十一到第四十集。其中第三十一和第三十二集,看得时候一直流泪。两个小时的剧情,每个镜头都是震撼人心,都是铺陈了许久的高潮。

三十一和三十二集,都是说杨家的重聚,让我一直流泪;第四十集也是重聚,是弟弟杨立青的喜宴,场面的感动话更多,但没有流泪,反而感到政治的残酷。

现随便说一些感想。

人间前面很难看下去,越到后面,越到佳境,我想主要的原因是,人间的铺陈太大了,由于中国现代史的戏剧性太强,所以在表现上用很多戏剧性的手法,才能渲染。但在剧情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北伐前,相对来说,是比较平平无奇的,用这些渲染的手法,就觉得很夸张。其实这些都是一种铺陈。

人间一剧的写作水平已经很高了。把国共的历史言情化,伦理剧化,已经十分不可想象。我想,再过几十年,将来的拍摄手法,是不是要更多这些人情的东西来包装了。

剧中人物都有象征性。杨老父亲,大概是象征着传统中国吧,看着两个儿子斗来斗去,无奈又心酸。

我有时想,国内如此热衷拍国共戏,不知道台湾那边如果来拍这段历史,会怎么拍。印象中,讲这种题材的,台湾好像没有。

人间一剧的水平已经达到很高的高度,有思想的境界,是作家型的作品了。从制作的水平来说,非常之高。

对了,演员的水平真的非常之好。也如前面说的,人间的演员都有一种舞台腔,话剧的感觉,在前面剧情比较平淡的时候,就会觉得有点过火;但到后面,随着剧情越来越复杂,主题越来越深刻,这种演技方式才是恰到火候。 就好像剧中的一些场面,恩怨太多,只有烈酒才能到味。

还有一个好就是,这种国共的历史题材,尽管故事主线荒唐,但历史性的细节不会乱来,因为审批肯定比较严。对我们这些比较了解历史的观众来说,就不会因为看到太多的犯驳之处而影响观剧的情绪。当然,要挑毛病还是可以很多的,例如当时的武器不大对,战场场面的炮战太多,其实上当时国民党用炮很少。日机的型号也不对,等等,等等。

孙红雷的演技实在太强了。从“军歌嘹亮”起我就看他的军旅戏,他能演出那种军人干练的杀气,又能演出感情充沛的情戏,出入自如,实在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

对了,看“人间”的时候,脑子突然冒出一个想法:都说印度是中国的最大竞争对手。我想,印度那有资格和中国竞争,一个曾经投降过的国家,一个没有气节的民族,心甘情愿地接受殖民统治,那里能立得起来。它的经济社会政治条件再好也没有用,没有骨气,何成大国。

5 条评论:

Hana 说...

我沒推介錯吧?你差點錯過一部好劇了。hehe...

印度有種性制度根本難以和中國比較。09年印度的國稅只有大陸的10分之1而已。

依馬打 说...

若中國的城鄉戶籍制度不遂步放寬, 城鄉自會形成種性制度.

Hana 说...

呀???

印度種姓制度歷史長遠且嚴密苛細分四種階級。

階級最高的是白色,婆羅門,包括學者與主司祭祀的僧侶,他們是眾生與印度教神只之間的連系;其次是紅色的刹帝利,包括王族與戰士,負責司法與統治;再次是以黃色為代表的吠舍,包括商人及庶民;最後是黑色的首陀羅,包括工匠與奴僕。

除此之外,還有一種賤民,從事清潔穢物的工作,因此不配列入任何種姓,譬如洗衣,清掃街道與廁所,搬運垃圾,火化屍體,清理動物的死屍以及由此衍生而來的制革,制鞋,在婚喪中擊鼓等。

同一種姓之中,又按職業,可以分為許多小團體,叫作jat。這種次級團體之間也有尊卑之分,但是並不明確,自認階級較高的,會排斥他們覺得地位不如他們的人。

不同種姓有不同的行為規範,給人不同的社會觀感,婆羅門是祭司,知書達禮,排斥暴力,而且茹素;刹帝利屬於統治者與武士,強壯勇猛,喝酒吃肉;吠舍是商販,精明練達;首陀羅不讓人討厭但是有些低下;賤民被認為是鄙陋粗俗的一群。相反的,在低階層的眼裏,高階層的人都傲慢無情。

婦德也和種姓相關,一般而言,種姓愈高,閫范愈嚴。婆羅門的新婦應該是處子,對丈夫忠貞不二,夫死也不再嫁。相形之下,清潔夫的妻子離異或守寡之後可以再婚。這是因為高等種姓注重門第,嚴防血統混雜。

就算中國的城鄉戶籍制度不遂步放寬, 城鄉形成種性制度.又怎可與印度的種性制度相比擬呢?

C.M. 说...

在中國情況,城鄉二元制絕對不會形成任何類似種姓的文化制度。

種姓是由文化,繼之而產生法律的制度,不是光從法律可以形成。回顧中國(人)的文化以及環境,以至歷史認知,絕不會輕易被法律所管轄,更絕不可能屈服於令自己遜色於人的處境。

C.M. 说...

補充:

所謂種姓法律,不是指已經被廢除的規則,而是不列入法定法律規則,亦即Hana所指的規則/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