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9日星期一

唐山大地震 -3

小说“余震”,也就是“唐山大地震”的原著小说的作者说,现在不可能写得出汶川大地震的作品。因为这样的题材,起码需要几十年的沉淀和反思。“余震”是在2006年写的,作者是复旦大学毕业生,后来在加拿大做心理医生。也许只有这么长的时空距离,才能比较抽离地完成这个沉淀和反思。

真正的灾难都是如此,就如美国现在还拍不出“911”一样。起码要再花十年,才能找到那条能打动人心的主线。

“唐山大地震”几乎是中国第一部严肃的灾难电影,几十年沉淀和反思的结果,是以亲情伦理的角度来切入。不是抗震救灾,也不是悲天悯人,放弃了宏大述事,而是以微观的角度来展示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

在面临“两个只能活一个”的生死抉择的时候,母亲选择了救弟弟,放弃了姐姐。而姐姐长后一直不能原谅母亲,最后通过另一场地震,才解开心结。这条主线,就构成了整个电影的全部张力。

凡顾其他灾难片,例如韩国的“海云台”,日本的“日本沉没”,甚至最近的“2012”等,技术展现和场面是主要内容,而其中的感情线只是点缀。

严肃意义的灾难片也有,有野心的导演,会力求在展现灾难之外,寻求一些升华的主题,务求打动人心。例如“铁达尼号”,主题是阶级的矛盾和超越,“舒特拉的名单”, 主题是自我救赎等。

等而观之,“唐山大地震”的主线是亲情,而且不是美国荷里活的那种天真洋溢的亲情,而是中国传统的那种爱恨交缠,很沉重,沉甸甸,打断骨头连着血的亲情。

“唐山大地震”的预告片长1分半钟,原本是一个小女孩从雨中醒来,穿过令人震撼的灾后场景,直到碰到一个解放军说,“叔叔带你回家”。然而,最新的预告片已经改了,前面仍是小女孩穿过灾区的场面,走着走着,时光慢慢倒流,回到了灾前温馨的生活。这样的改动,更能贴合电影的主题。

也期待有一天,能有一条更亮丽的主线,能把汶川大地震展现出来。当然不是只是救灾,那样太庸俗。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