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用城市道路/高速公路的例子来理解高铁经济学,也许会更容易。
例如说,天津市建立了一个渤海新区,修了一条高速公路连接市区和新区。这条高速公路当然会收费,但使用量多少,能否回本都不是关键的。关键是渤海新区能搞起来,高速公路是为新区而搞的。
用高速公路的例子,还能理解高铁经济学的另一个内容,就是整个经济带是怎样发展的,两者之间是怎样的关系。
用广深高速来做例子。
广深高速的设计初衷,和后来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不符合的。广深高速最初的设计是为香港汽车服务,方便港车前往珠江三角洲。实际上,到了今天,不要说港车极少(深圳段的车流量极少),在整条广深高速,来往广州和深圳的车辆恐怕还占不到十分之一的比例。
广深高速的车流量,主要来自东莞虎门,长安一带的中段,沿广深高速形成了一个经济走廊,它的车流量大部分都是来往于这个经济走廊中的几个主要经济区域,也就是东莞和深圳的几个经济强镇。
在广深高速没有出现以前,行驶在107国道广州到深圳段的车辆,主要都是以往返广州深圳为主的,这段107国道的功能,也就是为了接驳广州深圳这两个城市。
在广深高速出现后,沿线的经济带逐渐形成了,广深高速上的车流量实际上是intra city 而不是inter city,主要为经济带服务。这实际上有违设计者的初衷,是没有预料到的,但反而赚到盘满钵满。
同样的情况,也是高铁设计者的意图。尽管高铁将有武广高铁,沪宁高铁,京沪高铁的名目,但在将来,来往两个终点大站的旅客肯定不会占很大比例。
这和传统铁路是不一样的。例如目前的京广线,往返北京广州,在这个两个终端大站上下的旅客肯定占主要比例;但在将来高铁,这种“点到点”的旅客肯定会占一个微不足道的比例。就好像广深高速一样,车流量最多的是东莞虎门往返深圳宝安,真正来往广州深圳的车辆极少。
高铁的目的是带动“线”的发展,而不是像目前的普通铁路一样,只是服务“点到点”的服务。
一家公司,可以把门市放在广州,生产基地放在清远,后勤管理放在韶关,这家公司的员工,也许一天内可能在高铁上跑几次,穿梭在公司的几个部门之间。就好像一家公司把不同的部门分布在同一个城市的几个地方一样一样。当然,还可以其他各种的组合。可以是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的组合,也可以是二线城市和二线城市之间的组合,也可以是不同经济模式的组合。这种在“线”上往返的旅客需求,将占主要比例。
这样的经济带,当然也会沿着各条高铁走廊逐渐形成。
2 条评论:
同意。
只想補充一下,你在「5」這一篇說出了一個很多人都有的盲點:規劃與之後的成果。
要準確地預測/規劃將來的發展(包括土地發展*),基本上差不多是一個没可能的事;預測人流/載客量,基本上都很難準確,地方政策、經濟環境、政治風向...很多外部因素根本没可能預視。
所以說高鐵的載客量會如何如何,基本上作不得準。
但,方向卻是可以定的。高鐵一定會如你所說,影響著地方佈局。會如何影響?影響有多大?那就不知了(你有興趣可以說一說)
*我的領悟是由澳門路氹(即現今威尼斯人座落之地)大形填海計劃而來:澳門在九十年代開始路氹大形填海,其面積約為五十個太古城之大,當時絶大部份人都認為只是浪費,要知當時澳門樓價就算在本島也是低殘得很。誰知之後為澳門政府主要收入來源。
要說這個最後結果,其實當初推行計劃的人也未必料得到;而且,如果澳門回歸以後的利益分配最終談不攏,賭業没有大盛的話,這個填海工程也的確是如最初所料般,其實只是一個大白象。
米
我自己覺得, 概念是無限. 但是錢是有限, 錢是有限有好多野巳經不能再前進. 我再大膽假設, 假設錢是無限. 就像美國狂印銀紙. 起基健鐵路, 這個鐵路會將美國全國reshape嗎? 我完全不見得會有大改動. 可能會有一小部份既人移動. 但係主因多數不是因為有高鐵, 可能係周邊既生活水平比較低, 人工比較高, 治安等等, 諸如此類.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