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0月17日星期日

中学通识的国情教育

饭聚,有参与中学通识课程的朋友提起一些安排内地考察的经历。很多学生不热心,老师也不热心等等。

我说,这些交流考察自己学生时代也去过很多,但都是水过鸭背,很多也没什么深刻印象。

不过,如果是高考的通识,这些学生也应该认真一点,毕竟很他们的成绩相关。

例如,朋友提到,去参观一个规模很庞大的商业城,但去到看到商铺都关门了,等于没什么参观的。结果老师和学生都失去了兴致,只想走人。

其实,这个商业城是做建材生意的,是批发为主,商铺不是每天都开,很多时候是在特定的日子才开。

学生可以尝试去了解,为甚么内地建材市场的渠道有这样的特征,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不景气,还是别的原因。如果是真的不景气,为甚么还可以每天在香港电视上卖广告?

也可以了解,为什么这个商业城的规模可以这么宏大,当初是怎么规划的,政府和发展商什么意图?他们的意图是否错了,这个商业城的潜力如何?他们是如何看待的,等等,等等。

事实上,因为商业城的人也在,这些问题都可以当面问。所能学到的东西,用来做报告能取得的分数,甚至比去参观一个生意茂盛,人来人往,但和骆克道装修商铺无异的大型商业城更多。

我又说,学生去参观工厂,除了看生产流程,老师也可以启发他们去看那些工人,他们的年龄其实和中六学生差不了多少。为什么他们会在这里,而不是在学校学习?为什么在这些工厂里,看到的工人大多数是这个年龄段的?很多工厂都有超过十年的历史,之前的工人都去那里?

这些问题这样追问下去,学生就可以自己对国情有更多深刻的理解。

我又说,既然是通识教育,为什么不能有一些基本的国内政治或经济的基本常识呢?例如,党和政府的关系,政府的组成等。这些不需要是大学的课程,既然中学开了这个课程,一些背景知识也是很好的。

不过饭聚上也有一个观点说了,中学教通识的老师中,如果是涉及国情的,老师其实多数不懂,另外,香港的老师也多数对内地抱抗拒的态度,这是最大的障碍。

2 条评论:

往前跑 说...

"老师其实多数不懂,另外,香港的老师也多数对内地抱抗拒的态度,这是最大的障碍。"

老師不懂, 原因也是後面說的對內地抗拒。在我認識的教師當中, 有十多人, 全部都對內地普遍持否定態度; 既然如此, 又如何願意去學習, 去了解呢?

尤其, 六四後, 教協的立場對一眾教師有很深厚的影響力。

只是, 如未能做到對政治經濟(中國/香港)有較深入而客觀的了解, 相信很多教師都未能好好地教授通識。

Giantdragon (巨龍先生) 说...

其實如果在內地,又有多少中學教師能夠提出和回答你提到的問題?我看也是不多;這都是研究級別的東西。所以我覺的對香港的老師是無可厚非的。相反,從教育的角度上,如果能夠提出和回答關於香港自身的問題,可能更難能可貴。不了解自己的人,對國情如何熟悉,充其量只會加速同化,奴隸化,和邊緣化;可能對香港一代人的出路有幫助,但會毀了五十年不變之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