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2月17日星期三

在莲香楼吃XO 酱炒肠粉

想不到炒肠粉也竟然可以那么好吃,有惊艳的感觉。

用刘建威的形容词来说,就是“有米味”,肠粉是手拉的,和香港吃的机器拉的判若云泥。

莲香楼是广州百年老店,和陶陶居,广州酒家齐名;但价钱不贵,大中小顶点大概是香港低价酒楼价钱的一半,但质量超出酒店的水准。

叫了几个点心,以香港的分量来叫,却是多了,因为这里的分量也是多出很多。

突然想到,我在湾仔生记叫一碟生炒排骨,试过一碟不到十粒排骨;香港这十几年来,酒楼餐厅的价钱没什么变化,但分量一直在减少。只有到了外地,看到人家正常的菜的分量,才知道香港的是如何不正常。

我又另外想到,从数据来说,见不到通货膨胀;但例牌生炒排骨的分量,从97年的二十多粒,缩到现在的十来粒,侧面反映了实际的经济收缩。也许可以像“巨无霸指数”一样,可以设计一个“生炒排骨指数”,来实际衡量经济变化对民生的影响。

7 条评论:

茶怪 说...

同意,食物的實際價值不斷上升而名義價格不升。份量是其一,其二是食物質素。要食到以前的味道,可能要貴幾倍。

茶怪 说...
此评论已被作者删除。
匿名 说...

張五常都經常提到,內地食物及服務近件質量標升。所以,如以 質量/價錢 計算,內地近年通脹並唔嚴重。

另,上年去廣州,行到腳軟,搵唔到泮溪酒家。不過,最終都搵到陶陶居,食物質素一流,份量就同香港差唔多。

又,上網搵資料,發現有人話,廣州近年最受歡迎既竟然係港式酒樓,「小油」唔用豬油,夠健康喎....

~goethe

匿名 说...

論中菜,香港與內地,根本没得比;萬劍歸宗地說,又是高地價惹的禍(當然也有其他因素,但這是最大的因素)

很多現時在香港做得好的老字號,都有一個共同特色──間舖是自己的物業

就如之前灣仔的龍門酒樓,地價四億,賣幾多碟菜才賣到四億?

瞎子 说...

極同意米所說。不只地產為政府/權貴的高地價政策壟斷,大部份日常民生亦被壟斷。

所以政府先要常高調發佈鬼佬的研調說香港是「最自由經濟體系」。

可恨香港太多人有意宣傳或盲目接收此信息。

盲毛太多。

小牛 说...

>例牌生炒排骨的分量,从97年的二十多粒,缩到现在的十来粒,侧面反映了实际的经济收缩。

觀察細微,有張大教授之風,但立論或許略偏。

民以食為天,是正道;但食以肉為先,是貧窮的反映。在現代的已發展經濟地區,肉食便宜不缺,是窮人的最佳糧食,加以缺乏運動,是以窮人大多肥胖。這現象在美國最常見。有些學院蛋頭甚至建議徵收肥胖稅,以助遏止痴肥,減少公損(social cost)。

現在排骨的分量倍減,是經濟好起來的現象,至少在珠江三角洲地區如是。內地食肆小菜現在仍大量使用食油,如果有朝一日,西北地區也一概少油多菜,中國人才算是富起來。

老麥 说...

Big Surprise. 九年前光顧廣東蓮香樓,水準極劣,未吃到一半已想吃。

去廣州有試炳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