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7日星期三

轉:評論:鐵路體制或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異化力量

轉:評論:鐵路體制或成危害公共安全的異化力量
http://china.huanqiu.com/roll/2011-07/1850029.html

在這中國鐵路史上最恥辱的一刻,下面鏘然有聲的評論,除了全部同意外,我想,這次現場指揮的人,同意整個方案的人,不管是張德江還是盛光祖,都應該撤職,才能足以平民憤。

另外,21世紀經濟導報在做的深入調查,整個高鐵利益鏈條上的相關人,32家公司,什麼獨董,執董,起碼要抓上百人。

恐怕只有如此,才能挽回人們對執政黨的信心。

當然,如果高鐵停運,接受檢查,那自然是大快人心的事了。


石勇

  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不會有人認為,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中目前被統計遇難的39條生命,只是“天災”導致的“技術故障”的後果。

  同樣,如果不是足夠無恥,也沒有人會認為,這39條生命是“中國”必須經歷的“自我折磨”的一部分。

  殘酷的事實迫使人們得出這個也許誇張的判斷:由權力和利益驅動的鐵路體制、管理制度、技術-論證體系,或許已經成為危害中國公共安全的異化力量。

  早在“高鐵大躍進”的劉志軍時代,就有有良知的專家指出它蘊含了巨大的風險,包括債務上、安全上,當然,他們在鐵道部的各項管理和技術論證上都被推到一邊,換上了另一批“專家”搖旗呐喊。其邏輯後果是,債務反而成了鐵路改革的一個障礙,成為不能承擔“改革後果”的一個理由;而安全的風險終於現實化為危險,在今天,終於變成舉世震驚的巨大災難。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對人們的心理衝擊,已不限於對鐵路部門和一些權力機構的不信任,以及今後坐高速列車的擔憂,它還指向一種由權力操縱的經濟技術體系所潛伏的不確定危害後果的恐懼。它終結的也不僅僅是“世界一流”的神話,在象徵意義上,還以前所未有的質問,敲響了鐵路體制這個“計劃經濟的最後一個堡壘”合法性的喪鐘。

  依照以往的經驗,以及出了大事應承擔什麼責任並進行處理的一系列制度操作,其實可以想像,鐵道部和有些權力機構在這次事故的處理上會如此的讓人失望,甚至感到憤怒。

  在涉及到無數鮮活或已經逝去的生命時,鐵路體制-官僚體系從來就不想打破它們的封閉。從要搞什麼技術,如何收費,到出了事如何調查處理,似乎根本沒公眾什麼事。搶救時對生命的冷漠、回答記者時的傲慢,以及被指控“掩沒真相”的神秘舉動,在邏輯上其實都是這個封閉體系自我維護的一部分。

  幸好,體制的“指令”沒有完全把人性和一個人的基本認知吞沒。一個叫項煒伊的2歲半小女孩被從死亡邊緣拉了回來,而她的得救,完全緣於溫州一特警支隊長邵曳戎對“把車廂吊起放到地上清理”的指令的反對。“萬一裏面有生命呢?你怎麼交代?!”這是他在良知煎熬中的自我說服。這句話能否讓某些人把人性放在首位,那就不得而知。

  但個人的良知其實非常的弱,它最多能稀釋掉一點點體制的僵硬,注入一點點人味和常識,從而給人以多一點的生存機會,卻改變不了開始,也扭轉不了結局。在紙面上被信誓旦旦地承諾的權利尚不足以抗拒在現實中運作的權力的惡,何況依賴于道德才有點力量的良知和人性。

  這次事故的調查和處理,如果沒有打破由鐵路部門和其他權力機構控制的封閉體系,由民間獨立機構或民意機關參與調查,不僅難以重建公信力,而且也有剝奪公眾權益、尋找空間推卸自己對事故應承擔的道德和政治責任之嫌。同時,對它的反思,如果沒有觸及到既有的鐵路體制,沒有對它進行改革的實質性動作,也將是不負責任的,從某種意義上無異於放縱這一體制對公共安全的繼續危害。

  當一種一貫自我維護的體制的力量已經危及公共安全,並壟斷了“調查處理權”,民意機關顯然不應保持沉默。鑒於此,有學者呼籲全國人大常委會緊急設立特別委員會進行調查聽證——這種聲音,理應得到回應。(作者系資深評論人)

2011年7月25日星期一

沒有應急燈的高鐵

一場百年不遇(不是物理意義上的)的大雷電,驚醒了中國的高鐵夢。

整個事件過程中,讓我覺得最不可思議的是,事故發生後,車廂裏竟然是漆黑一片,沒有應急照明燈!

記得上兩個禮拜和幾個博友飯聚,有人還問我中國的高鐵有什麼新看法。我當時的看法是三點:第一,中國高鐵短期內必然將出一次大事故,事故過後,中國高鐵將再受一次打擊;第二,中國主動放棄在巴西的高鐵計畫,說明高層也知道自己的技術不過關;第三,劉志軍真是禍國殃民,私自把客運專線變成高鐵,尾大不掉。

溫州鐵路事故,由於是發生在中國技術標準最高的鐵路(該段是I級,是最高級別),暴露出背後的很多系統性問題。如果說,2008年膠濟鐵路死亡70人,是因為那條鐵路是臨時線,還可以理解,那這次溫州鐵路事故真是不可原諒了。

雷電令列車停下,停下的列車無法發出信號,提示後面的列車,這些都是很低級的技術問題,竟然發生在技術最先進的動車上,只能說明,問題是系統性的,而不是個別事件。

京滬、和其他高鐵的安全,真是令人擔心!

為什麼列車發生事故後,後備照明系統沒有啟動?難道沒有裝應急燈?為什麼玻璃砸不開,讓人無法逃生?

這些事情雖小,但正反映了,高鐵的設計者,在安全問題上,是如何的漫不經心!

溫州事故的死難者,主要是因為高架橋的緣故,從高處墜落,這說明高架橋的設計,是何等的危險。京滬高鐵一半路段是高架橋,還要趕工,趕及黨慶獻禮,何等兒戲。

以前曾經提過,鐵道部從來對廣深港線不感興趣,那時還以為是因為一些發展戰略的原因,現在想來,非常簡單,高鐵香港段很難撈錢,鐵道部自然不感興趣了!連鐵道部長都可以在招標上撈8億,那麼,那些機電系統,信號系統,其中上上下下的腐敗可想而之。

鐵道部第一時間把出事的車廂就地掩埋了,把上海鐵路局長撤了(估計過一段時間又會在異地任職,新的上海鐵路局長早前就是因為膠濟鐵路被處分的,現在又上來了),這些都很難挽回聲譽。

應該做的是全面的審查,甚至所有高鐵停開,人命關天,不應該是這樣糊弄過關的。

2011年7月20日星期三

地方債與國情

地方債那麼錯綜複雜,中央有能力解決嗎?

答案當然是,有能力,而且輕而易舉,方法不勝其數。一句話的事而已。

問題是,中央願意去解決嗎?

這就是不理解中國國情的人最容易陷入的誤區。

舉例來說,中央真的要解決地方債問題,很簡單,成立一個金融小組,叫王歧山來組長就可以了。當年國投危機是他解決的,駕輕就熟。恐怕不到三個月就能拆彈。

問題是,如果中央領導是這麼傻,這麼天真,就沒有資格坐在這個位置上了。

“十八大”人事問題沒有解決,憑什麼要去解決地方債問題?

地方債問題,表面是金融問題,實際背後反映的是地方與地方之間,地方與中央之間,地方與國企之間的體制之爭。中央的大政方針沒有定,地方債這種表症根本不會有解決的可能。

從反胡溫派來說,地方債越拖,將來就越能留做清算“胡溫路線”的政治資本,而從胡溫核心來說,當然要借解決地方債問題,最大程度上能保障十八大後對自己最有利的人事安排。

而在這個角力的過程中,地方債只會不斷地被用來做文章,視乎政治形勢的需要,按不同劇本來演繹。提早解決,對那一派來說,都不是樂見的結果。

期望中央現在就拿出一個全面解決方案,可以說是癡心夢想了。

“十八大”起碼要到2012年10月才召開,也就是說,地方債這個問題,起碼還能折騰多一年,期間對經濟的衝擊,不可忽視。

中海油大檸樂

我不明白,為什麼還沒有投行,就中海油渤海漏油事件出報告。

事件爆光已經半個月了,內地的新聞也很多,還說不知道,是說不過去的。

不禁想起,現在從事A股研究,也曾在香港外資投行工作過的的朋友說,外資投行分析員所做的只是翻譯工作,把一些內地資料翻譯成英文而已,而從來不會有自己的分析和判斷。

中海油大檸樂在五個方面:

1,渤海油田是其最大油田,如果要停產,打擊之大,難以想像。

2,事件說明海上油田的安全投入很不足,將來全部要追加,將是天文數字。中海油的全球最低成本公司地位不保。

3,中海油每年增產計畫都很進取,是帶動股價上升的主要因素。現在為避風頭,公司的增產計畫很可能削減。

4,外資和中海油合作會更謹慎。

5,中海油在國內已犯了眾怒,有11個環保組織聲言要“搞”它。已向美國證監會投訴,美國那邊的反應很難預料。

最重要的,也是投行不會寫的,中海油的CEO已經換了人。原來的CEO在美國石油公司待過,而新的管理層不懂得應付這類危機,才搞得這麼被動。

地方債問題:到底是誰更瞭解國情?

專家對地方債問題的駁斥,通常來自以下一個觀點:外國人對國情不瞭解,用西方標準,例如壞帳率、不良資產率等標準來看待,而忽略了中央的財政實力,政治意志,更有印鈔票這最後武器可用。

可是到底是誰更瞭解國情?長期以來,A股內銀股都較H股有折讓,正說明內地股民對地方債問題的瞭解,比境外投資者更為透徹。只能說,境外投資者不是更瞭解國情,而根本是後知後覺,現在是對國情補課而已。

按照審計署、銀監會的報告,4萬億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一半投向高速公路基建,而其中又有一半是無法還本付息,只能靠借新債還舊債,必然越滾越大。

中國改革開放這麼多年,能賺錢的高速公路項目,早已經上市了,這兩年大興土木新建的,都是沒有經濟效益的。雲南、陝西高速公路出問題,之後肯定陸續有來。

中央現在整治公路收費,必然會發現一些違規項目,而這些違規項目,很可能是那些公路公司唯一能有收益的“金蛋”,一旦公佈這些項目,恐怕到時候出現的連環骨牌效應,一推全倒。

而整治公路收費現在成了一個政治議題,不可不推行,稍有不慎,就會造成意向不到的後果。

4萬億的地方融資平臺貸款,一半投向高速公路,一半就是投向房地產開發了,如果房地產泡沫爆破,後果更不堪想像。

另外,鐵道部現在負債兩萬億(這個還沒有算進10萬億“地方”債中),2010年還本付息1500億,而2010年營運現金也不過1500億,只是剛剛夠;而在2011年,鐵道部還本付息壓力肯定更大,虧損肯定更多。也就是說,鐵道部債務危機在2011年爆發,已是既成的現實。

審計署報告沒有提到10.7萬億地方債,是如何分佈的,西部省份占多少,東部省份占多少;然而,憑常識也可想到,必然是財力不濟的西部省份借得多,財力充分的東部省份借得少,這10萬億的償還,恐怕要大打問號。

有一種說法,說中央必然不會座視不理,必然會承受這些債務。說這些話的人,必然忘了當年國投事件的教訓,那些外資銀行當初也還不是以為,地方政府窗口公司的債務,中央必然承擔嗎?中央如何考慮,要視乎當時的政治,經濟環境,本身就有很大的不確定因素。

中央不可能,也不會一下子拿出一個全面方案,這樣是最愚蠢的做法,聰明的方式是讓市場慢慢消化。投資者如果要等這個消息的明朗化,那真是太過天真。

例如,地方政府的財政無法還債,讓就讓地方窗口公司慢慢出售旗下資產,單單這股“大小非”解禁股的壓力,已經可以讓股市壓得喘不過氣來!

可以說,地方債的負面影響,怎樣估計也不為過。

到底是誰更瞭解國情?

2011年7月19日星期二

杜雙華的萬言書

杜雙華反擊了!昨天在網上公佈了他的萬言書: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10719/005810167164.shtml

我就奇怪,杜雙華原來不過是首鋼集團的一個司機,短短二十年,能成為中國第二首富,而且從事的是最艱難的鋼鐵業,必有過人之處,怎會如之前媒體描述的如此不堪。

萬言書,是我喜歡的。估計是杜雙華身邊的才子執筆,把他描述得有情,有義,有血,有淚,立論和文筆,都是高手。如此一來,反而變得不堪的是前妻宋雅紅。

我想,這種事如果發生在香港,幾百億的糾紛,當事人所要做的,必然是聘請公關公司和律師團體,在外操作。

打個比方說,你能想像陳振聰也來寫一個萬言書嗎?或者說,如果他寫了,效果又會如何?

杜雙華,或他身邊的才子,深諳國人的心理,創造出“宋雅紅背後的利益共同體”這個概念,一下扭轉了局勢。宋雅紅那邊的故事,我也看過,驚訝於語言的表達,可以讓人對事情的觀感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宋雅紅那邊沒有寫萬言書,能寫萬言書的,不會是壞人。

這一下子,我真的很佩服杜雙華,他在我心中的形象高大了很多。

2011年7月16日星期六

西藏投资概念

(1)
有朋友在內地投資機構工作﹐7月底﹐要和客户到拉薩搞投資講座﹐作為西藏解放六十週年活動的一部份。為準備講稿﹐問我有什麼想法可以分享。

我說﹐講西藏投資概念﹐不外兩個主題吧﹐一個是中央對西藏的政策扶持﹐參考早前新疆和內蒙古的產業振興規劃﹐中央領導人七月底去拉薩﹐肯定不會兩手空空﹐肯定會帶一些更具體的政策扶持和規劃。內地之前的西藏板塊概念主要是藏藥﹐現在肯定會多很多了。

另一個主題是青藏鐵路﹐貨運潛力無窮﹐鐵道部也會入股﹐搞物流中心等等﹐西藏的礦業應該有大發展。另外還有青藏鐵路在搞延伸﹐鐵路網越搞越大﹐基建概念可以發掘。

(2)
過了一會﹐朋友又來電說﹐這些東西不夠﹐要我再幫忙想想。我說﹐你是認真的嗎﹐朋友說是很認真的。

過了五分鐘﹐我打電話給他﹐說我認真的想了一下﹐前面說的東西是太行貨了﹐這是大陸人人會講的東西﹐這樣去拉薩講﹐沒有新意﹐也會讓人看不起﹐覺得“沒料到”。

我說﹐既然如此﹐應該發揮香港人的優勢﹐有些話和觀點﹐內地不方便講的﹐可以包裝一下講出來﹐包管讓人覺得耳目一新。

我建议﹐這個投資概念的主題﹐可以用國際化的主題去包裝。套用外國的例子﹐例如美國開發阿拉斯加﹐加拿大開發育空地區﹐甚至早期加州開發的例子﹐如果套到西藏﹐會有什麼啟示。產業鏈會如何變化。

第二個可以講的觀點是西藏將來的全面開放和國際化。目前因為政治問題﹐西藏對外很不開放﹐外國人和外國資本進藏很受限制。假設在10年後﹐達賴去世﹐中央和海外勢力全面和解﹐西藏能象沿海地區一樣開放﹐將是翻天覆地的改變。因西藏在西方的地位很高﹐是聖地。當然﹐這個觀點﹐在語言上的包裝﹐要很講技巧。

即使這個大和解不會出現﹐西藏的更加開放也是不可逆轉的﹐旅遊資源潛力無窮。

還有一個參考的意見就是﹐講稿的內容﹐要儘量宏觀﹐要多從西藏的地理﹐人口﹐經濟潛力講﹐如果只懂一味講中央對西藏的扶持政策﹐那將是很行貨的。

這些東西﹐我自己記一下﹐做個參考。

2011年7月14日星期四

深南大道:一條街道的國家記憶

這是一篇非常出色的文章﹐激揚沉厚﹐信息量也很豐富﹐從深南大道的起源開始﹐一個個地標的仔細描述﹐剛好把深圳的歷史和整個中國改革開放的歷程串連起來。

http://money.163.com/10/1216/14/6O1J3BO900253DC8.html

地王大廈﹐蔡屋圍﹐華強北﹐華僑城﹐電子大廈﹐高交館﹐原來背後有這麼多的故事﹐讀來興致趣然。

不禁感慨﹐深南大道的建設﹐延續了幾十年﹐從八十年代初期起﹐到2003年才算建完﹐其間有多少的黃金機會存在過﹐就在眼前。而我們都視而不見。

2011年7月13日星期三

日本人種菜﹐中國人不是對手

中國傳媒報道﹐日本企業在山東租下幾萬畝耕地﹐種菜﹐養牛﹐農田有鐵絲網保護﹐有攝像頭﹐高科技檢測﹐幾十個日本來的工程師派駐﹐已經花了幾千萬美元。

但由於不打農藥﹐不施化肥﹐不除草﹐五年下來都是虧損。產量不到當地農民的五分之一﹐這樣蹧蹋土地﹐當地農民都覺得心痛。由於不打農藥﹐農田的害蟲爬到當地農民的田里﹐造成糾紛﹐最後日企還要賠償當地農民。

日本企業負責人說﹐這些土地﹐由於已經之前被化肥和農藥污染了﹐所以土壤需要花很多年時間來培養。“在十年內不會想盈利。”

文章的報道在中國有很多反響﹐有的罵是為日本企業做廣告﹐但也有表示敬佩﹐覺得中國農業模式應該反思。

我覺得這真是活生生的例子﹐讓人對日本這個民族震驚不已。

首先﹐相信沒有一家中國企業﹐沒有一個中國政府可以做到這樣的事。

先不說﹐現在的企業和政府都是急功近利﹐其實現在在中國﹐也有很多人在搞有機農業﹐但都沒有這樣的決心和魄力。

其次﹐日本人的目光遠大﹐真是讓人感到恐怖﹗

這家日本企業和中國政府簽的協議﹐已經說明產品不會銷售日本﹐只會在中國市場銷售﹐這也山東政府願意把這麼大土地出租給它的原因。

它的目標市場是將來中國的高端市場﹐大概有幾千萬的消費人口﹐為了吃完全放心的食品﹐不會在意金錢那種。

坦白說﹐這樣的消費群體﹐目前中國還在培養﹐但過幾年﹐一定是龐大無比。

對這家日本企業來說﹐租了土地﹐完全沒有必要急功近利地推出產品﹐還不如等這個市場慢慢成長。而在頭幾年﹐可以慢慢恢復地力﹐建立品牌。

試想﹐再過五年﹐如果消費者(他們的數量是現在的好幾倍﹐也將更捨得花錢)知道有一家這樣的公司﹐肯花十年的時間來回復土地有機耕作的能力﹐你覺得他們還有選擇嗎﹖它到時要怎麼定價都可以﹗

到時候﹐中國本土的高端有機食品公司﹐恐怕只會剩下這家日本企業了﹐所有中國公司都不會是它的對手。悲哀的是﹐這到時將是現實。

管不住自己雞巴的男人

民主黨總幹事在香檳大廈嫖妓,被收到爆料的記者房外等候,逮個正著,支吾以對,編造種種荒唐的理由應付,更添醜態,成為報章頭條。

根據報導,早前該幹事在香檳大廈等候入房時,被炮友認出打招呼,當時他也回應。估計是這為炮友之後向傳媒報料。

也就是說,該幹事已經知道自己在香檳大廈是暴光了,自己身份敏感,再加上民主黨這類醜聞已多,就應該更加小心才是。再加上,香檳大廈之前已經被另一份報紙大肆報導過,已是高危區。好去不去,還要再去香檳大廈,簡直是自尋死路。

唯一的解釋是,男人有時是管不住自己的雞巴,槍指揮黨,控制不了自己。一時衝動,才會做這種不可思議的蠢行。

總幹事需要辭職,除了道德上被置疑外,自控和判斷力如此之差,也與這大黨關鍵位置的要求有所不配。

2011年7月9日星期六

地方債“黑天鵝”機率有多大﹖

所有對地方債的樂觀看法﹐都是來自一些“量化”的推論方式。

比如說﹐銀監會說地方債規模9萬億(遠少過審計署的10萬7千億)﹐其中23%有問題(也不知道是如何推論出來的)﹐就是最多2萬億的壞帳。其中﹐中央﹐地方﹐銀行各承擔三分一﹐內銀的壞帳率最多4%﹐也不過是一年的利潤。

在這種推論的方式看來﹐這已是最壞﹐最不可想象的情況﹐即使這個情況出現﹐內銀的價值也遠遠高過現在水平。

又比如說﹐地方債規模最多10萬7千億﹐不過等於一年的財政收入﹐是GDP的四分之一﹐即使加上國債規模﹐和日本﹐美國﹐歐洲的政府債務規模也完全不能相比。還有﹐中央政府擁有幾十萬的優資國企資產﹐出色的現金流﹐再差勁的情況下﹐也可以把這些地方債和央企資產打包證券化﹐所以不會成為爛帳云云。

這些推論﹐是否有些和當年次按危機前的推論有些似曾相似的感覺﹖

次按危機最後演變成金融海嘯﹐有兩個特點不容忽視。

第一﹐次按危機前﹐所有的模型和推論﹐都是考慮在“正常情況下”的演變﹐所有“異常情況”都被當做統計上的誤差﹐給排除了。這種推論方式﹐非常依靠邏輯鏈條的緊扣﹐一環扣一環。

真的是10萬7千億嗎﹖恐怕中央自己也不敢肯定。23%的計算從何而來﹖中央和地方真的會互相拆分爛賬﹖如果政局出現不穩怎麼辦﹖如果什麼派系要和另一個派系鬥一番﹐把這個問題拿來做籌碼怎麼辦﹖

這些都是黑天鵝事件﹐但當它在意想不到的時間發生﹐就會形成完美風暴﹐而這些任何模型無法模擬的。

次按危機的危害﹐並非在於它真的“暴煲”﹐而在於它的潛在危險﹐使市場混亂﹐形成意向不到的後果。雷曼的倒閉即是一例。

中國地方債的危險﹐並非在於它的規模﹐而在背後系統性風險無法估算﹐也沒有人敢去估算﹐當一出事時﹐市場很可能草木皆兵﹐然後再一些別的地方形成意想不到的風暴﹐火燒連鐶船。

中國地方債多數是以土地財政為擔保的﹐而中國的土地泡沫﹐可以說是世界上最大的泡沫之一。


越是窮的地方﹐越是熱衷用地方債來搞基建﹐搞土地開發﹐越是沒有錢來還債。云南和陝西的公路建設﹐欠下上千億﹐現在沒有收入來付息﹐只是冰山一角。

更為可憂的是﹐內地公司﹐所謂的政府融資平台﹐都喜歡連鐶擔保﹐搞賬目外融資。什麼23%壞帳率﹐10萬7千億規模﹐中國是個數字造假登峰造極的國家﹐這些都是毫無意義的數字。如果真的出事﹐面臨恐怕是好幾倍的數字。

當然﹐我們可以說﹐內銀高層不是華爾街的資本家﹐他們沒有誘因去做假賬。但這是一個體制性問題﹐不是什麼人想特意去做什麼。地方政府層層加碼﹐每每糊弄﹐從來都是慣例﹐恐怕到最後﹐也沒有人知道實際情況到底如何﹗

地方債問題會暴煲嗎﹖可以說百分之九十九不會﹐因為有什麼都“拆得掂”的中央政府﹐有無比權威的黨中央﹐有財雄勢大國企做後盾﹐不會有什麼驚天動地的事發生。

但一切都如走鋼絲﹐小心翼翼。如果在政治層面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而這種可能性又被市場看到了﹐那就會形成衝擊力很大的黑天鵝事件。在這種情況下﹐內銀的壞帳率提高幾個百分比根本是無足輕重了。

2011年7月4日星期一

馬雲﹐朱清時

(1)
有關馬雲和支付寶﹐也許應該再多看一些了解﹐按下不表。

作為一個曾經看過很多關於馬雲事跡﹐深深感佩他早年做互聯網民工的經歷的人﹐在這個事上﹐自然先入為主地站在馬雲一邊來考慮。前提是﹐馬雲是對的﹐至於為什麼他是對的﹐可以慢慢論證。

這樣的思考方式﹐當然很有問題。

但如果馬雲是錯的﹐那真的是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要接受他不是神﹐不是風清揚﹐而只是凡人﹐尤其是一個從私利角度考慮的凡人﹐恐怕還要時間才能轉過彎來。

(2)
朱清時與南科大﹐可以說又陷入了“中國式的困境”中去了。

朱清時辦南科大﹐就是為了破解中國教育的種種官僚體制﹐不民主﹐獨裁霸道的弊端。想不到學校還沒辦起來﹐自己已經成了當初要打倒的對象﹐成為別人眼里的學閥。

朱清時辦南科大﹐有他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模式﹐現在看起來﹐這種模式更象古代的那種書院﹐以山長的人格力量為主導的那種。所以批評他的人說是要把南科大辦成私塾。

朱清時抗拒任何的制度建設﹐這和現代的教育理念又何其格格不入。

有學生放棄讀南科大﹐想退學﹐被視為“背叛”﹐放棄理想。

殊不知﹐在任何西方名牌大學﹐學生轉校轉學是家常便飯。而建立一個可以讓學生自由轉學的機製﹐學分可以互認﹐知識系統可以互相傳承互相開放﹐正是西方教育體系的優越之處。

朱校長恐怕忘記了﹐中國的那種“門派之爭”﹐“門戶之見”習慣﹐ 轻制度重人事, 才是傳統學術停滯不前的最大原因。

郭美美

郭美美借红十字会身份炫富,事件被炒得这么大,是因為三個原因:

第一,內地可以負面報導,而又不犯政治風險的題材很少,這種香豔的醜聞真是可遇不可求。所有的傳媒動花巨大資源全力深入報導。

第二,郭美美只是一個二十歲的女孩,社會閱歷有限,只要窮追猛打,必然越挖越臭。媒體已如聞了腥的鯊魚,必然要見血,有人坐牢才能甘休。

第三,自然是紅十字會這個機構非常受人厭惡有關。基本上,對它的負面報導只會吸引讀者。

郭美美的無知加愚蠢,使她不知道這些深刻的背景,還以為是網路和媒體大驚小怪。卻不知道,她做了一件多麼蠢的事,會帶來多大傷害。

第一,內地傳媒現在擺出“不見血不甘休”的姿勢,事件的結果,很可能不是她自己坐牢,就是她背後的那些朋友出事。

第二,她已經是媒體關注的對象,未來幾年,其一舉一動都會受到監視追查,更不能有任何行差踏錯了。

第三,她的人身安全甚至都無法保障。在內地現在這樣的民間氣氛下,很可能有人會對她做不利的舉動。

我看“非誠勿擾”,很多很漂亮的女孩,真的是非常無腦,在大庭廣眾下說出一些其蠢無比,對自己傷害很大的話。美貌和智慧的反差如此之大,讓人驚異。


2011年7月3日星期日

建黨偉業 -2

(1)
建黨偉業的導演說﹐他想拍的﹐是一部中國人在民國頭十年的心靈史。

不禁想起﹐馮小剛也有這樣的想法﹐借“唐山大地震”﹐來反映中國在76年後的心靈史﹐集體心理歷程。

這大概是中國精英階級的一種執着﹐從票房和電影的角度來說﹐無須這樣做。建黨的偉業的票房和資源都有保證﹐不必那麼認真(還將有“建軍X業”﹐“改革X業”等共七部系列﹐幾年無憂﹐更不應該冒風險)。

建黨偉業是拍給黨員看的﹐特別是領導幹部黨員看的。有一位領導說﹐他是七十年代入黨的﹐看了電影﹐還想再入黨一次。這大概是這部電影能得到的最高評價了。

當然﹐這樣的評價﹐也未必是中央現領導所願見的。最怕對這些問題認真。

我想﹐如果不是借“建黨偉業”之名﹐這部電影﹐很可能象“走向共和”一樣成為禁片。

當然﹐也很可能是中宣部的人對現狀不滿﹐借機發揮。

(2)

如果說要展現中國人的近代心靈史﹐逃不掉的大概是八九民運。“唐山大地震”初稿里也有這段﹐但當然無法拍出(陳道明出身三十八軍不是偶然為之)。從電影的角度來說﹐八十年代那段歷史﹐心靈的震撼更甚。還有一點很具備條件的﹐當時出現的很多歌曲﹐和那個時代息息相關﹐是那個時空的特定回憶﹐例如血染的風采﹐一無所有﹐龍的傳人等。

建黨偉業的導演說﹐為了拍這部電影﹐曾經閉關三個月看那段歷史的書﹐看得血脈沸騰。

拍這種電影﹐歷史細節的考證特別重要。編劇董哲說他每天十萬字以上的閱讀量﹐他自己讀理工科出身﹐但對中國現代史的熟悉﹐可以以星期為單位﹐梳理事件。

(3)

在1927年以前﹐中國有兩千多個政黨﹐其中一半以救國為已任。

為什麼只有中共能走上武裝道路﹐並且成功﹐其實很值得思考。

按照欽定的歷史邏輯﹐是歷史選擇了中共﹐選擇了毛澤東﹐建黨偉業想表現的也是這一點﹐在一個民族最絕望的時刻﹐誕生最光明的選擇。

不過﹐環顧全球﹐當時馬克思主義思潮此起彼伏﹐戲中陳獨秀﹐李大釗雖然感人﹐但相信當時的德共﹐日共﹐甚至美共也都不乏這樣的領袖人物。

我想﹐當時中共能崛起﹐主要是共產國際的作用﹐蘇聯給槍﹐給錢﹐給培訓﹐是中共能在早期得以發展的最主要原因。至於為什麼當時蘇共那麼重視中國﹐肯下本錢﹐自然和它的亞洲戰略有關﹐但那時另一個問題了。

(4)

看了訪問﹐我才知道為什麼建黨偉業看起來很舒服﹐有看美國大片的那種節奏和畫面都很流暢明快的感覺。

原來美國大片都是靠剪出來的﹐拍的時候﹐是九部攝像機同時開動﹐後期靠電腦剪片﹐是工業化到登峰造極的做法。當然﹐這樣的製作費﹐也只有荷里活才付得起。

建黨偉業的導演說﹐這次拍攝﹐完全是照這套方法來﹐連剪片也是美國來的香港人負責。變形金剛的鏡頭轉數是2200﹐而建黨偉業是2400﹐是最高水平。(我理解這大概象西裝的針數一樣﹐越密就越貴﹐質量也越好吧)

原來這些鏡頭感都是用錢堆出來的。我想﹐以中國電影業的能力﹐將來很快在製作上就可以超出荷里活了。

甚至﹐在金錢的作用下﹐將來還要再拍這種政治性的應景之作﹐都可以拍得更加具感染力和衝擊力。結合荷里活的技術和中國舉國體制的資源﹐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宣傳武器。

2011年7月2日星期六

馬雲為什麼是對的

首先﹐我認為﹐在支付寶事件上﹐馬雲沒有違反誠信。

支付寶不轉讓給內資企業﹐就有違規的風險﹐整個企業就可能倒臺。

馬雲這次的做法﹐是對企業發展最為正確的事﹐而他一再說過﹐在他的企業﹐股東的利益是次要的﹐是最微不足道的。員工和客戶的價值才最重要。

當股東的利益﹐和顧客的利益﹐員工的利益發生衝突時﹐馬雲必然會選擇後者。這是他一再說明的。

當年軟庫和雅虎入股﹐也是看中了馬雲這個人﹐而馬雲也從來不掩飾他對股東利益輕視的觀點。所以他這次的選擇﹐不牽涉到什麼誠信問題。

第二點﹐阿里巴巴要做的是一家偉大的公司﹐而不是成功的公司﹐或賺錢的公司。這也是馬雲一再說明的。

一家公司要生存﹐當然要守法﹐但要做一家偉大的公司﹐不一定需要尊重合約精神。

尊重合約精神﹐是商業倫理﹐是現代資本主義的基石。但阿里巴巴追求的目標﹐不是一家成功的公司﹐把股東利益最大化那種。既然要做偉大的公司﹐那就不需要墨守成規﹐讓一些規則來限制自己。它要做的﹐是最符合企業發展的事。更何況﹐在互聯網行業﹐墨守成規﹐自限方圓﹐只是限死自己。

財經雜誌的長文﹐“馬雲為什麼錯了”﹐對支付寶事件痛心疾首﹐這是從整個商業發展的角度來看待。但我想﹐馬雲只需要為自己的公司負責﹐從這點來說﹐他做的選擇是對公司最為正確的事﹐所以他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