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30日星期三

从华侨城事件到罢工权 – 量子

前文几篇文章都讨论到罢工和工运的问题,老麦和Hana对内地的罢工潮都不以为然,态度负面。我却认为内地目前的工运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需要更多的工运才能推动社会进步。

就以昨天刚发生的华侨城事件,来说明我的观点。

华侨城事件是一个悲剧,死了六人。东部华侨城我去过,那里规划良好,风景秀丽,每栋房子要上千万甚至过亿。主题公园给人的感觉也很好,站在山上,可以看到发展的规模非常浩大,将来还要再大肆发展。

现在都蒙上了阴影,发展商损失惨重。

悲剧为什么会发生?伤亡为什么那么惨重?设计可能是一个问题,但更主要的原因,应该是日常的维修保养没有做好。

内地建设的通病是硬件很好,软件跟不上。以这次出事“太空谜航”来算,我不相信会偷工减料,造价甚至很可能不会低于外国的水平。

但我敢肯定,“太空谜航”维修养护工的工资,一定远远低过国外。香港海洋公园同类项目维修养护工的工资大概在两万左右,我估计东部华侨城维修养护工的工资大概在四千到五千之间。

东部华侨城维修养护工的工资值不值得两万?不值。五千工资请不请到人?肯定大把人,因为只要中专学历。

那为什么香港海洋公园要支付三倍的溢价?为什么全世界劳动者,尤其是涉及专业技能的,使用着价值和内地同样的硬件生产工具的劳工,工资会远远高过内地?

这个溢价,是用来维护专业精神的。中国产业的重要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专业精神。

四五千的工资,可以请到维修工,但人家只会当一份普通工作,而不会用专业的精神来要求自己,只是想着随时换工,没有长远的职业打算。

机动游戏的维修养护,是很需要专业精神的。有没有每天按操作手册检查,测试,没有人会知道。只有高度认同和投入这份工作,才会有负责的态度。

以前看过介绍,大秦铁路的火车司机,是全国顶尖的,工资连加班费在内,是八千块。一列满载的运煤火车,火车大概值一亿(130节车卡),煤价大概两亿,总值大概三亿,约等于一辆波音737的价钱。

在内地,一个民航机师工资大概三万多。我就想,为什么大秦铁路的司机工资只有八千(尽管已经是全国最高了)。如果出事,损失同样巨大,同样需要专业精神,因为日常的工作其实很简单。当然,民航机师工资高是因为航空公司竞争的结果,铁路的劳务市场没有竞争。

中国的产业工人,和东部华侨城市维修养护工一样,得到的都是资方支付的最低工资,就好象福士康以往一直按最低工资标准来支付一样,只要请到人就可以了。

这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社会的进步,需要的远远不只是最低标准的劳务付出。

先不问民航机师,火车司机,机动游戏维修员的市价工资是多少,用多少钱就可以请到;而要问,如果你要将一部价值三亿元的机器完全交付一个人,而且涉及人命,而他的专业判断会起关键作用,那你要给他多少钱才能放心?才能体现出对他的专业精神的尊重?就算是廉航公司,也不会用前者的原则来招聘机师。

华侨城的支出结构是不合理的。它愿意付出很多钱,去圈地(就如我在山头上看到的那样),搞那么多大而无当的欧洲小镇建筑,甚至可以想象,也一定花很多钱搞政府公关,但就是不愿意付出更多钱,投资在员工身上。最后受害的是它自己。

这种分配制度的扭曲,是很多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个人难以改变。你可以说,不满意,可以不做,但这又造成员工流动性很高,恰恰是华侨城维修工这种工种所不应该有的。

在华侨城这个个案中,如果员工不满意薪酬,而采用罢工这种形式来争取,而不是随便走人。反而说明他们更在意这份工作,对自己更有期许。

东部华侨城如果员工罢工了,也许只是封园几天,但能改善员工士气。也许“太空迷航”的悲剧就不会发生。员工的待遇和士气比硬件环境更重要,罢工只是帮管理层明白这一点而已。

欧洲罢工频繁,但产品和服务更可让人信赖。当然,中国不可能全面学欧洲,但在某些产业和产品,利用罢工来维持专业尊严,也是必要的。

2010年6月29日星期二

评马云的讲话

马云自许为风清扬,他的讲话,也是大师级水平,行云流水,自出机枢,让人赞叹不已。细细体味,有很多感想。

(1)
第一个感想,是惊讶讲话之长,从内容来看,起码讲话时间长达一小时。

我去过很多香港这类政商领导场合。一般来说,香港的领导,官越大,摆的架子越足。会前秘书打杂人士就会不断问讲话时间会多长。因为领导人的行程都很紧密,每一个环节的时间把握都必须非常精确。一般来说,这样的企业拜访,领导能给与的时间最多只有15分钟。

按照惯例,三分钟两张PPT,接下来的,就是准备十张引人注目的PPT 了,主要精力就是花在这里。这个过程,完全是走形式,没有任何的思想交流可言。

所以,我很惊讶马云讲话的长度。在座都是什么人物?是国务院总理,部门主管,央行主管,省政府高层。

能想象得到,会前,马云的秘书一定会向国务院秘书问,“马总的发言时间能有多长?”

而回答一定是,“他想说多久就说多久。”类似的信息一定是表达了,否则马云不会自讨无趣。

而这样的指示,只能来自温家宝本人,这种礼遇和待遇,除了总理,还有谁能给以?想比之下,更能显示出温总虚怀若谷,认真调研的精神。

当然,这种礼遇不可能给每个人,每个企业。马云是中国互联网的教父,马云当年为了推动互联网,一介书生,辞去工作,一个人去北京各个部门拍门,推广互联网的概念。温总的态度,本是就是对互联网行业的一种态度。一小时的礼遇,他不可能给马化腾或者陈天桥。只有马云。

(2)
好了,给你一个小时讲话时间,听众是总理,以及所有中国经济的决策人物,你会说什么?

首先的问题是怎么说。这样的讲话,当然不能用PPT,PPT 是最差劲的讲话方式,没有互动,没有激情,让人昏昏欲睡。更重要的是,PPT 很容易让人失去重点,流于华丽的表现方式。

当然也不能按讲稿按本宣科,讲什么“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取得了什么成绩”这类的套话。马云不会是这种水平,否则温总也不会给他一小时。

更不会借此来要政策,要优惠,这样太俗,档次太低。

马云的主线是很高明的。他一定是很深刻的了解温总所有的讲话,才能抓住中心。

马云讲话的主线是“向上的青年精神”。从头到尾,他都是在说青年,甚至电子商务,都是放在一个次要位置。

马云其他的讲话,我也看过不少。他这样的铺排,当然是刻意为之的。在别的讲话里,他从来没有这样刻意突出青年精神的重要。

当然,温总最近的多次讲话,以及他经常往大学校园视察,说明了他对青年精神的重视。

主线抓住了,别的铺陈都很好办,从理想层面的现实层面,从宏观经济到企业规划,都很流畅。

这篇讲话,能达到三个效果:

第一,能和政府的关系更加密切。能和政府最高层在心灵方面有所交流,这是最高层次的政府公关。

第二,提高企业士气。

第三,提升企业形象。

请总理放心电子商务

马云真是聪明。温家宝的母亲是老师,知道什么说什么能打动他。
--------------------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e434890100j184.html?tj=1

6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省长吕祖善的陪同下来到阿里巴巴集团杭州滨江园区,了解电子商务发展情况,亲切慰问员工。陪同视察的中央领导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朱之鑫,国务院研究室主任谢伏瞻,国务院副秘书长、总理办公室主任丘小雄,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商务部副部长马秀红,人民银行副行长胡晓炼等。

当日,在阿里巴巴集团数据分析中心,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云向温总理汇报了阿里巴巴集团及子公司架构、运营模式、盈利状况、未来十年的发展目标及在电子商务方面的创新思路。以下是马云专题汇报全文,仅供业界参考:

我们是理想主义者

我们今天真是怀着非常感恩的心态,我们感恩这个时代。因为十年中国经济和互联网的发展才有今天的阿里巴巴。我在这里做一个简要介绍,关于阿里巴巴集团目前的情况。阿里巴巴是一个很年轻的公司,当年十八个人在我家里开始创业,到现在为止只有十年时间。我们的员工平均年龄是28岁,虽然我们在一个非常年轻的行业,是一批非常年轻的员工,但我们是一批非常理想主义的人。阿里巴巴的高管60%以上是老师出身,我自己也当了六年老师,我们是理想主义色彩非常浓的一家企业。但是我们也很务实,我们坚信互联网能帮助大家更成功。在互联网领域里面有三个主要行业:

第一类是以新闻门户站点为主,第二类是游戏类,第三类电子商务。

首先,我们认为做新闻类,对意识形态的把握不是我们的强项。

第二块是游戏,我们坚定的认为游戏不能改变中国,中国本来就是独生子女家庭,孩子们都玩游戏的话,国家将来怎么办?所以游戏我们一分钱也不投。人家投,我们鼓掌,但我们不做,这是我们的一个原则。

第三类,也就是难做的,是电子商务。十年以前做电子商务,人家认为是天方夜谭,互联网在中国不可能发展,电子商务更难发展。凭什么你们做电子商务?我们仔细发现,美国电子商务围绕大企业做,大企业有钱,他们创造的价值为企业省时间、省采购成本。而我们发现在中国,特别是亚洲主要是小企业为主,中小企业除了知道怎么省钱,更想知道怎么挣钱,所以我们跟欧美的电子商务做了一个相反的动作,大家认为我们要帮人家省钱,我们认为我们要帮人家赚钱;大家认为我们应该帮大企业服务,我们认为我们要帮中小企业服务,因此,根据这些思想我们创建了阿里巴巴公司。

十年专注电子商务

第一,十年以来阿里巴巴只专注电子商务。很苦很累的时候一分钱也没得赚,我们还是守住电子商务,不管那时候游戏再赚钱,不管那时候门户站点再能卖广告,我们都一直坚持做电子商务。 坚持为小企业服务

第二,我们坚持为小企业服务。不管大企业给我们多少钱,我们基本不做,我们只盯住小企业,因为我们十年创业的经历告诉我们,小企业非常艰辛,我们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帮助他们完善,帮助他们成长。 全球眼光,当地制胜

第三,我们坚守在浙江。不管再远大的理想,必须立足于本地。全球的眼光,当地制胜,一个企业并不是你在哪里,而是你的心在哪里。你如果看全世界,你能做全世界的生意,所以根据这些想法,并且我们坚信互联网只是一个工具,我们应该帮助传统行业去利用互联网,活得更好、活得更久。

每次灾难都是一次机会

阿里巴巴是充满理想主义的公司,所以我们乐观,我们坚信每次灾难都是一次机会,任何大灾难来了后,我们只要镇定下来,我们一定能对付掉的,无论是SARS,还是金融危机来袭,我们都一次次地度过了。事实上这家公司绝大部分人都是年轻人,这批由80后、90后组建的公司,我们希望跟父辈们的公司不一样,我们专注小企业、专注电子商务、专注帮助别人成功的思想,这是阿里巴巴集团整个经营的思想。 接下来,我想汇报一下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业务。阿里巴巴集团的业务主要是以四家公司为主:

每天买家人数等同于二十个广交会

第一家公司是阿里巴巴,是企业电子商务。阿里巴巴围绕小企业,围绕中小企业我们做两件事情,内贸和外贸,今天看到的这张图,是实时的。现在不是很热闹,到晚上看会非常热闹,因为欧美刚好跟我们时间相反,从这个图上面可以实时看到,比如现在泰国正在寻找编织的东西。这张图我们能够知道全世界的采购量,这些数据从哪里来?

目前,我们总共使用阿里巴巴的中小企业有五千万家。在国内有3700万中小企业和个体户使用阿里巴巴,在国外有1200万家中小企业卖家。我们搭建了一个买卖平台,帮小企业把产品卖出去。比方说有家小企业卖杯子,只要在网站上放上杯子的信息,想买杯子的人就会联系他们,这样就形成了这套体系。进出口贸易的体系也是一样,现在每天有130万海外买家访问阿里巴巴国际网站,每天买家人数等同于二十个广交会。

提前预测到金融危机

正因为这些数据,使我们提前八个月到九个月预测到金融危机。2008年初,我们突然发现整个询盘数急剧下滑,欧美对中国采购在下滑。海关是卖了货,出去以后再获得数据;而我们提前半年时间从询盘上推断出世界贸易发生变化了。所以我们提前了十二个月做了一些准备,鼓励小企业度过难关,所以我们在2008年7月21日,奥运会前两个礼拜我们写了一封信,告诉企业界冬天来了,请所有企业做好准备。

一图而知中国小企业动态

现在这张图是中国内贸,现在有3700万中国小企业,各种各样的小企业在阿里巴巴进行买卖。这张图是实时在线,实时反映他们的数据,能基本掌握整个中国经济的一些小企业动态。 现在在全国的十几个省,尤其是沿海地区,我们有直销人员每天上门拜访三家以上客户,我们还有电话服务人员,他们每天至少打二十个电话。我们一天大概能够掌握七万家小企业状态,从这些经济的状态,我们来判断小企业需要什么。这是我们的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现在已经在香港上市,它的一切工作都围绕小企业服务。

今后十年努力超越沃尔玛

第二,是淘宝网。今天在中国可能对年轻人影响最大的就是淘宝网。淘宝网在七年前诞生,一开始主要是年轻人,现在大批商家都上淘宝,有些生意做大了就变成B2C了。去年淘宝完成了2000亿交易额,今年我们要完成4000亿的交易额。 淘宝网创造的直接就业机会是113万人,创造的间接就业机会已经超过302万。

这张图能看到整个中国的网上交易状态,在长江三角洲一带最热闹,网上创业人数最多。接下来是华南地区,然后是北方地区,我比较遗憾的是中部和西部发展并不是很迅速。我们希望通过十年努力,超越沃尔玛在全世界的销售额。现在沃尔玛全球销售额是35000亿人民币,我们今年的目标是4000亿,但是我们是有机会的。从这个数字上来看,淘宝网去年交易额是2083亿,目前来讲增长速度非常快。

我一会儿汇报我们如何能做到35000亿,这是一个巨大趋势。因为很多工厂都是直销的,我们今年交易额涨得非常好的主要原因是广东由于金融危机,工厂货卖不出,他们就到淘宝上卖,价格便宜质量也很好,使得中国内需市场由于通过网上交易而迅速发展。 我们在广东帮助广货北上,主要通过网络卖,所以今年4000亿是小数,十年以后我们有把握、有希望、有决心做到40000亿,一旦做到40000亿就非常了不起。

从另外一张结构图来看,淘宝有些数据,从上半年数据来看,淘宝上女装就卖了124亿,今年我们估计服装在淘宝上卖会达到600亿,很多年轻人一个月收入1500块钱,到线下花,没多少钱好花的,但是在网上1000块钱相当于现实生活的2400块钱,所以虽然很多人收入低,但是他们买的又便宜又好,我们扩大了整个低收入人群的消费。现在淘宝每一分钟卖出去的服装是969件衣服,每一分钟卖出去的鞋子203双,现在在这个巨大的市场,淘宝一天成交额已经达到10亿人民币。淘宝三天到四天就能完成整个王府井百货一年的营业额,这是一个巨大无比的需求市场,主要是解决年轻人的消费需求。

信用积累是最值钱的

第三家公司是支付宝。最近央行出来文件对我们也很好,最早网上购物大家最担心就是诈骗,我给了你货,你不给我钱;我给你钱,你不给我货,大家相互扯皮。我们建立支付宝,经过六年发展,现在支付宝已经为中国的3.5亿人提供服务,我们甚至上可以为大家交水费、电费、煤费进行支付,换句话说我们做了银行不愿意做和银行做不了的事情。

银行不可能说从建设银行划一分钱到工商银行,这个成本太高,而我们由于用互联网的技术,能够迅速把一分钱从建行到农行划一百次,让老百姓不需要到街上排队交电费、水费。但支付宝最大的宝贵之处,是我们为每个年轻人,每个网上消费的人建立一套信用机制,你在网上买过什么、卖过什么都在这个信用机制内,信用积累是最值钱的,这给很多银行做小企业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做了很大的保障。

我们真正的进入一个数据时代

第四家公司,也是我们觉得比较骄傲的就是阿里云。我们由于掌握了阿里巴巴的内贸和外贸数据,掌握了淘宝上消费者消费行为(现在淘宝有2亿消费者,每天到淘宝上想来买东西的人有4300万人,完成500万笔交易的大量数据,加上我们支付宝数据,我们突然发现我们真正的在进入一个数据时代。我们今天掌握的数据,对国家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对个人消费,特别对制造业是巨大无比的宝库,所以我们准备做云计算,五年以后,我们的竞争一定是在计算数据上面的竞争,我们在这儿将大力投资,我们主要的思想是让整个社会去分享数据,让制造业掌握消费者的数据,让消费者知道制造业的数据,而且整个数据我们是彻底分享,而不是靠数据挣钱,所以这是我们四家公司。

帮助企业比赚钱更有意义

这四家公司现在盈利状态:阿里巴巴很挣钱,我们收很小的费用,一家企业只要付1688块钱人民币就可以做内贸。外贸,由于金融危机之前是5万块钱一年,金融危机以后我们降到了1.98万,去年我们少赚五亿利润,但是我们去年多服务了五千家企业,对阿里人来讲觉得非常骄傲,我觉得做帮助企业的事情比赚钱更有意义。

淘宝没有收费,因为本来我承诺三年不收费。刚刚准备收费,金融危机过来,我们又决定五年不收费,现在经济形势还不是很好,我们决定还是不收费,所以我们已经七年没收费了。尽管不收费,但是光收点广告的钱,淘宝很盈利。另外,我们觉得支付宝有可能是继VISA、Master card之后,对下一代金融体系创新的信用体系。所以我们对支付宝大力投入,保证它的安全、干净、透明、开放。

这是目前四家公司的状况。 我们是一家理想主义色彩的企业,我刚才讲的一切都是理想主义,但是理想主义加我们现实、务实,才让我们活到现在,接下来我要汇报,我们未来十年想发展什么。

1000万小企业、1亿就业机会、10亿消费者

刚才看的视频是十周年的时候,我在全体员工大会上的承诺,未来十年我们要为一千万家小企业解决一个生存、成长、发展的平台;第二我们要为全世界解决一亿就业机会;第三个目标,我们为十亿人打造网上消费平台。

我们这一代人做企业是去解决社会的问题

我们这一代人做企业跟上一代人最大的区别是,上一代人做企业是在社会中找机会赚钱,而我们这一代人做企业是去解决社会的问题。我们阿里巴巴集团从18人到1.8万人,可能将来还会发展到12万人,没有一个机会大到可以让我们持续发展,只有解决社会不断涌出来的问题,才有可能让我们这代年轻人持续不断发展。我们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就是小企业就业以及让企业更加开放、透明。 所以根据这些思想,以及我们的目标,我们想在未来十年重点投资三个领域。

创造小企业银行服务的直升机部队

第一个领域,我们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小企业发展。今天阻碍中小企业发展主要有三块,中小企业的融资、中小企业的税收、中小企业的培训。我们觉得中小企业的融资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从我们的数据来看,现在的经济形势并不是很乐观,小企业的倒闭率跟金融危机刚刚开始的时候差不多,而一个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没解决金融问题。

在这儿看一张图,我们跟工商银行和建设银行联手做了一个给小企业贷款项目的调查:今天中国55%的小企业贷款需求是50万人民币以下,而中国各大银行贷款期望至少是两三百万以上,让大银行做小企业贷款也真的很为难,就像让香格里拉偶尔摆一个地摊、摆一个大排挡可以,天天摆大排挡,他也吃不消,因为他训练的人是做大企业的。

全中国网商在阿里巴巴上面申请的贷款金额总共2512亿元,获得贷款的客户是1.3万家,获贷金额是132亿,获贷比例只有5.25%,也就是只有5%的小企业获得了贷款,大批的企业不能获得贷款。 小企业是无抵押,而银行一定要抵押,现在很多小企业感觉把银行当成当铺了,我交给你什么,你贷一点现金出来。今天通过电子商务、通过互联网数据也可以进行贷款了,而今天为止,我们贷出去的132亿中,坏账率只有0.28%,几乎是没有什么坏账,小企业贷款非常注重自己的信用。

我们只贷50万人民币以下的款,我们有把握和保证。给我们这一次机会,我们要创造一个奇迹出来,因为世界没有一个公司拥有这么多小企业数据,并时刻掌握这些数据。我们要创造小企业银行的直升机部队,直升机部队不是空军,空军是高空飞行,大银行就应该高空飞行,而小企业银行是低空飞行,对小企业机制进行创新。我们的使命是帮助小企业成功,这是我们未来十年全力以赴想做的。

四个小时把货送到家门口

第二件事情,今天淘宝看到了一万亿的交易,但是我们看不到三万亿、四万亿交易,什么原因?被物流挡住了,中国的物流体系分散,原先是邮政为主,现在出现了很多民营快递。由于淘宝,出现了大量小的民营物流公司,但是我们缺乏像日本、美国那样好的体系建设,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在中国任何一个地方网上下单,四个小时把货送到家门口,这是我们在十年以内想做的,我们想在全中国找十个省,建十个大的仓储体系,让所有小企业把仓储放在里面,同时鼓励所有物流发展现代物流,信息化。

乡村都市化,而不是都市乡村化

我们还有一个思想,我们觉得在城镇化过程中,不能把都市乡村化,不是把农民推到城市里去,大家一起来建一个城市,这就是城市化了,我们认为要把乡村都市化,住在乡村里的农民,假如高速公路能通,假如网上下一个定单就可以把城市的货运进去,我们就能真正做到乡村都市化,而不是都市乡村化。现在大批民工到城市找工作,都市乡村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我觉得在信息化和工业化时代,我们全力想推进十二五规划想发展现代物流业和现代信息的沟通。如果这个打通以后,我们看到中国有可能建立一个巨大的物流系统,而今天沃尔玛在全美国布到乡村的商场其实就是仓储系统,我们其实今天有机会,阿里巴巴想在这上面全力以赴,我也不希望政府投什么钱,一直以来我们得到浙江政府全力支持,这也是我们的理念和思想,我们也不会向政府要钱,我们全力想推进现代物流。

全世界商业数据最完备的公司

第三,大力推进云计算,因为高科技能力就在于计算能力、储存能力和信息分享的能力,我们今后有可能是全世界商业数据最完备的公司。这些数据如何给社会提供服务、提供价值,这是我们想做的第三块工作。云计算五年以后将成为新的增长点,我们会全力以赴。 最后,汇报一下外贸和小企业的经济状态,未来三个季度,我们预测是每个季度外贸同比增速会下滑十个点,外贸状态不理想也不乐观,这是我们从订单上进行的分析。外贸企业可能会遇到三个问题:汇率、用工,原材料涨价,这三个问题如果合在一起的话,困难会非常大,我们将紧密盯住这些问题的发展。

请总理放心电子商务

请总理放心电子商务,阿里巴巴是一家拥有理想主义的公司。我们感恩这个时代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为几千万甚至上亿人提供服务。

请总理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放心

也请总理对80后、90后的年轻人放心,我觉得我们这批人在创造至少前面没有人做过的事情--我们想创造一个新的商业文明,不再以自我为中心、以赚钱为目的。我们说赚钱只是一个手段,它不是目的。我们还是一家很开心的公司,一会儿总理去走一走、看一看,我们倡导的是"认真生活、快乐工作",别人说快乐生活、认真工作,我们是倒过来说,我们觉得生活一定要认真,你不认真生活,生活也不会对你认真,而工作要快乐。

回H by 量子

工会有两种,一种是会搞罢工的工会;一种是不会搞的,中国的官方工会是后者。而你认为中国不应该有前者。

我的前文,并非说后者应该出现,而是推论,会很可能出现,从而带来深刻的影响。

从经济角度,工会主导,工潮频频当然并非好事。但前文是从政治角度出发,尝试从一个逻辑演绎的角度来推论。

1. 佛山工运已经证明了,搞工运有很大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几千个工人,工资总额不过亿,但可以骑劫几十亿的产值,一整条产业链。

2. 佛山工运有偶然性,主事者是几个已经辞职的工人,放胆去做,反而获得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3. 事情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罢工权的巨大价值被发现了,必然会被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利用,就如同掉在地上的钱一定会被捡走一样。

4. 中共放弃了工运,有可能影响到它的统治正统性。那只有两种结果:第一,中共抢回工运主导性,强化工会的罢工主导权,以挽回正统性。

5. 第二,出现另一股政治力量,可以是新中共,可以是党内势力,甚至是党外力量,以马克思主义正统自居。通过搞工运,取得政治资本。

6. 中共原来是以搞工运起家,由于当时社会经济条件不成熟,放弃了工运,走农运路线;以现在中国而言,工运条件已经很成熟了,有心人完全可以再整旗鼓。

按照以上的逻辑推演,中国未来的工运绝非“搞搞整”,而可能是波澜壮阔。

你的看法,是搞事工人没有资格和本钱,不应该“搞搞整”。

但政治逻辑的演绎,从来就不需要考虑合理与否,而只是力量权衡的结果。从个体来考虑,佛山工人的要求不合理,是搞搞整;但背后揭示的力量不可轻视。

2010年6月28日星期一

工运

佛山本田罢工事件,在中国工运史上,应该有很重要的意义。

罢工,是工运的最重要武器,是工人和资本家的斗争中,唯一的谈判筹码;没有罢工,就没有工运。没有罢工的工运,就像被阉割的男人。

佛山事件,提醒中国产业工人,自己的重要性,自己的谈判筹码,远远大过所能想象的。

佛山本田厂工人的加薪幅度,厂方最多每年只增加几亿开支,但罢工停产,资方每天的产值损失就上亿。

更重要的是,现代工业生产都是链条化,一座工厂的停产,上下游的生产都受到影响。整个行业的损失每日数十亿计。这是政府承受不起的。就算本田愿意耗下去,中国政府也不允许,它才是话事的资本方。

咱们工人力量大!

张五常认为集体谈判权,罢工权严重影响经济发展,会带来灾难影响。

我不同意。中国的劳动分配市场,本身就是不健全的,是一种错配,工人被过度剥削。罢工权的回复,不过是一种市场的纠正,更能让工人体现自己的价值。

中国的工运为什么会没有了罢工,为什么工会要自我阉割,全球最大的工会沦落为一个吃喝玩乐的弱势工会,背后有很多历史因素。是一种历史的错误,是必须要被修正的。

简略来说,中共起家的时候,依靠三股力量,工运,农运,兵运;农运的代表是毛泽东,早期最受轻视;兵运代表是周恩来,朱德,势力也很大。

但在起家早期,最受共产国际重视的,最为得势的是工运干部;早期的李立三,向忠发,都是总书记,执行的是立三路线。

后来我们知道了,农运和兵运干部成为了中共的主流,工运干部成为了被批判的对象,工运对共产主义的意义被否定了。中国的共产主义已经偏离原来的精神很远了。

建国后,李立三仍然领导工会工作,但是仍是夹着尾巴。尽管如此,毛泽东仍是不能放过,五十年代还是批判工会工作,工会干部受到清洗。

中国工会因为历史的原因,一直自我矮化,向波兰共产党那样的工会是不可能出现的。

市场是自由竞争的。工运市场也是如此。中国工会放弃了罢工这一天职武器,而罢工已经被证明了极具经济价值;那么,就肯定会有更多人从事工运,另起炉灶。原教旨意义的共产主义更有了市场。

佛山事件后,中国产业的发展,会走向另一条道路。

央行的“七种武器”

又是一篇值得学习的好文章。

--------------------------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4013_2.html

2010-6-26 文章来源于《证券市场周刊》证券市场周刊订阅

央票和存款准备金率是央行最常用的管理流动性工具,只有在通胀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或者经济增长堪忧时,央行才会动用利率工具。而汇率调整往往更多基于政治考虑,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付衰退的最上的后一招。

名义利率固定在导致通货膨胀大幅波动的同时,还导致巨额的财富转移。由于贷款是以事前确定的名义利率偿还,如果事后实现的通货膨胀高于预期,居民的财富会向银行和企业转移,企业家可以扩大投资从而经济扩张。反之,真实资源就从企业家转移到家庭,这压缩了企业利润和投资,经济会陷入通货紧缩的陷阱。经济学家欧文.费雪利用这一机制解释1930年代美国大萧条的发生,因此又被称为“费雪债务紧缩机制”。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政府通过压缩银行贷款就可以控制货币和总需求;但是通货紧缩更为复杂。货币数量是由银行和企业的存贷款行为共同决定的;在通货紧缩时,货币具有更强的内生性。货币政策类似控制宏观经济马车的缰绳,可以拉但是不能推。当经济面对负向冲击导致衰退(比如次贷危机或者出口下降),央行通过降低利率缓冲负面冲击。如果经济主体的通胀预期是很大的负值,那么即便名义利率为零,真实利率仍然高于使经济达到均衡的利率。此时利率工具失灵,实体经济则在向下的轨道上越滑越远。这一现象往往被称为“流动性陷阱”,央行常规的货币工具就失效了,无法进一步扩大货币数量。此时财政政策往往成为最后的救命稻草。

Krugman研究了1990年代的日本经济,提出另外一种避免通缩的方法:创造未来的通胀预期。即便当期货币供给无法增加,未来货币供给增加的承诺也会刺激总需求。简而言之,通过管理通胀预期可以降低真实利率,使经济摆脱通缩-衰退的死循环。

2006年以来的次贷危机,美联储为了应对危机对货币政策工具做了多种创新。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正是弗里德曼思想的实践:“为了克服通货紧缩,不惜从直升机上撒钱。”

武器杀伤力

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中,央票是最为温和、灵活的,市场分析者通过央票发行情况来判断货币政策走向;在银行体系流动性过于宽裕时,提高法定准备金率尽管在边际上无效,但表明了央行对通胀的忧虑,对于管理通胀预期有一定作用;窗口指导和信贷数量控制则越过从基础货币到广义货币的乘数过程,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行为,区别在于前者是软约束,后者是硬约束;理论上调整存贷款利率应该成为控制总需求的常规手段,而在过去的实践中,只有在通胀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或者经济增长堪忧的时候,央行才会动用利率工具;汇率调整往往更多是基于政治考虑;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对付经济衰退的最后一招,往往和财政政策一起使用。

货币冲击的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间牵涉各种复杂的机制:经济主体的预期加快了对货币冲击的调整,而实体经济的粘性摩擦又阻滞了这一过程。存货行为、信贷摩擦又会在经济波动中引入乘数-加速数机制,产生更加复杂的动态。

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对市场利率、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的影响存在差异。中央银行在执行货币政策时,首先要建立计量模型,将模型作为一个理想的实验室,对于不同货币政策的效应进行模拟和评估。在此基础上,才会将货币政策付诸实施。

货币扩张可以表述为一个完整的链条:“货币增加(利率调低)——需求扩张——投资增加——资产价格提高——企业利润和企业家净值增加——信贷扩张——货币和产出增加”。货币政策首当其冲的作用对象是资本市场,这主要是通过改变投资者的预期和流动性效应来实现;然后才会逐渐扩散到实体经济,实体经济又会对资本市场和货币政策形成反馈作用。

货币政策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是即时的,主要的机制是“流动性效应”。由于不同的资产市场是分割的,当货币增加的时候,投资者不能很快的调整其资产结构。因此短期内在某一种资产市场上,资产价格不是完全由未来资产收益的当期折现决定,还要取决于这个市场当前的买方购买力(买压)。货币扩张代表的购买压力没有同等作用在所有存量资产和流量商品上,而是首先表现在离货币当局最近的金融市场上,引起资产价格的上升。

商品价格对于货币冲击的反应可以区分为两类:第一类商品往往位于产业链的上游,比如石油、农产品和原材料。其市场结构往往是完全竞争性的。由于可以储存,这类商品价格粘性较小,波动较大,决定其价格的主要是预期因素。货币增长的压力往往首先作用在这一类商品上,使其表现出超调。为了规避这类大宗商品价格的过度波动,往往会建立期货市场,完善其定价机制。

第二类是普通的工业消费品和服务,位于产业链的下游。这一类商品的市场结构往往是垄断竞争的。由于垄断,企业可以得到超额利润,因此存在扩大生产的冲动;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使得企业不能贸然提价,那样就可能失去顾客。这种囚徒困境导致了价格的粘性,当需求增长的时候,生产者的第一反应不是提价,而是扩大生产。这会增加资本和劳动的雇佣,对生产要素价格形成压力。这类商品价格(核心CPI)的变化反映了当期和预期生产成本的变化,总的来说是经济周期的滞后指标。而PMI(采购经理人指数)代表了企业对生产要素的需求,反映了企业面对需求变化的第一反应,在更大程度上是经济周期的先行指标。

反映第一类商品价格变化的包括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和企业商品价格指数,相对处于下游的是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更下游的是核心CPI。一般认为,价格波动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的PPI,然后通过产业链传导到下游的CPI。但是这种价格传导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决定因素是由货币控制的总需求。在总需求没有紧缩的情况下,上游价格可能传导到下游,即PPI领先于CPI;如果总需求是固定不变的,上游价格上升,下游企业的反应可能不是提价而是降低工资或者退出生产。由于总的购买力是固定的,结果反而有可能是PPI上升而CPI下降。

基于作者构建的模型进行粗略测算,如果货币增长年率从14%增加到22%,并且持续4个季度左右,那么GDP增长加快3个百分点,其高峰在4个季度以后达到;通货膨胀最高峰为年率10%左右,高点在3个季度以后达到;资产价格最高提高8%,高点在货币增长的当期实现。以对实体经济的影响而言,一个百分点的利率提高大约相当于三个百分点货币量的增加。

真实经济的粘性使得货币冲击的影响有延迟作用,影响更加持久,主要变量都呈现驼峰状反应。货币冲击的影响还与货币冲击的持续性成正相关。这反映了经济主体的预期:当央行保持通胀稳定的承诺可信时,经济主体相信当前的货币高增长在下一期不会持续,这相当于持续性较低的情形;如果央行的承诺不可信,经济主体相信当前的高增长会持续下去,这相当于持续性较高的情形。

理想的货币政策应该是坚定而又温和的,在中长期坚定的控制通胀,稳定经济主体的预期;在短期则可以相应的微调,以缓冲外生冲击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保证经济增长更加平稳。

2010年6月27日星期日

三大战役的决战时刻

之前曾经写过,人民币升值,房地产调控,农行上市,是三大战役,全国一盘棋,三个战场是一体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说,不能只单看一个战场,它们之间的关系更重要。

打个比方来说,现在大概是淮海战役中的陈官庄阶段,一个战场牵制另一个战场,得失在战场以外。

有关汇改的分析文章,香港的,不提也罢,没有见到一篇像样的。没有任何一篇有任何的分析。

内地的分析文章很多,其中这一篇比较专业,值得贴下来,好好学习。

------------------------------
汇改倒逼农行IPO提速

http://www.chinatimes.cc/caijin/yinhang/2010-06-25/15070.shtml
央行兑现周小川5年前的承诺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贺江兵 北京报道

7月15日和16日,中国农业银行将在上海和香港先后上市,农行上市标志着大型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全面完成,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和发展步入新阶段。

农行上市后,中国汇改将大提速;同时,汇改也倒逼了农行上市提速。《华夏时报》记者发现,央行始终掌握着汇改主动权,按照既定长远目标有条不紊地推进。汇改受制于农行改革,这是因为,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5年7月23日接受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专访时明确表态: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完成改革是汇改的前提。“改革是很敏感的事,需要国内宏观经济比较稳定,同时,吸取亚洲金融风暴的教训,需要国内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比较健康。所以,中国一直想在改革的顺序安排上先抓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使之确实有实质性的改进。”

现在,随着农行的即将上市,周小川所说的国有商业银行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后,接下来就是央行推进汇改的时间了。今年的6月19日,央行宣布将重启人民币汇改。“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 现在也不难理解农行为何必须在7月中旬完成IPO了,一方面是汇改倒逼农行尽早上市,另一方面亦是农行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庆幸的是,当央行宣布“二次汇改”后第一个交易日,A股引领全球市场大涨。

汇改倒逼农行上市加速

如果说,央行这次进行的汇改源于外国压力——主要是美国的压力而进行的,或者说为防止在即将召开的G20峰会上诸国施压人民币升值,被迫升值。那就大错特错了。

如果还有人记得周小川5年前和3周前的讲话,就会明白这个道理了。月初,周小川在20国集团会议上接受媒体访问的时候说:“中国的退出时机,主要还是考虑到国内情况。”

央行在推动汇改时同样主要考虑的是国内情况,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成功,是汇改的必要前提。周小川在2005年7月23日进行第一次汇改的时候,接受央视采访的那番表态,已经制定了二次汇改的时间表,即:国有商业银行股改上市之后,立即进行二次汇改,或者说,汇改提速。 惟一能将农行上市点与汇改时间点做到完美平衡的是中国人民银行,即央行。

早在2003年11月,国务院成立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分管金融的副总理,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央行行长周小川兼任办公室主任近七年。 自那时算起,农行的股改一波三折,股改方案经历了多次修改,2007年,农行主动承担支农重任,并在部分省市试点。同年,国务院原则通过农行股改方案。

由于农行股改时间漫长,在一定程度上延误了汇改。央行力保汇改和农行IPO成功 最近一个月,央行不仅仅未收缩市场流动性,反而大笔大笔的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显然,是为农行上市提供资金保障。 6月19日,央行宣布将重启人民币汇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被调动了起来,周一即21日,金融和地产股暴涨,随即拉动大盘大幅上涨,上证综指全天大涨72.99点,涨幅为2.9%,A股上涨带动了香港和周边市场大幅上涨,也带动欧美股市上涨。

已经被严重低估的银行股出现一丝曙光。如果银行股在农行上市之前依然被打压,很难保证农行能卖出好价钱。相信央行还会有很多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影响市场。 对于二次汇改,瑞银证券中国区经济学家汪涛的解读是,人民币汇率将更具弹性,而不是人民币汇率将大幅重估。她个人认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不会进行一次性升值,甚至不会出现很多市场评论人士期待的2%-3%的象征性重估;人民币的升值幅度将会是温和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包括双向变动的风险,波动幅度将有所扩大但幅度仍会得到控制,以降低对出口企业带来的风险。

汪涛还认为,政府有可能面临来自于国内利益集团的压力,尤其是如果今年晚些时候国内需求和外部需求的增长双双放缓的话。由于人民币升值有助于抑制通胀,其他紧缩政策可能会被进一步推迟。“我们预计未来几个月内将不会加息。但是如果今年下半年通胀进一步上升的话,年内加息的可能性仍无法排除。”

汪涛判断,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3%-4%如果假设其他双边汇率不出现调整的话,则按贸易加权的有效汇率也将升值相同的幅度),对中国出口和整体经济的影响将很有限我们预计2010年中国出口额将增长18%。 接受采访的经济学家均认为,央行的汇改一定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汇改前提是国有银行股改成功

至少,央行是这么认为的。

或许有人不解,为什么汇改的时间由农行股改上市来决定。从央行的职能定位看,为什么要关心和促进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 把时间倒拨到2004年11月,周小川当时撰文和接受媒体采访时,多次回答过这个问题:从中国对中央银行责任的要求来看,中央银行要维护币值稳定、制订和履行货币政策、发展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稳定和提供其他金融服务,“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中央银行职能履行的效果。”

“亚洲金融风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金融稳定的风险实际上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宏观政策是否适当,例如泰国在危机前在汇率政策、外债政策上的失误导致金融稳定出现问题;另一个是微观经济是否健康,如果微观基础中的金融机构不健康,金融稳定难以保持。”

“有相当一段时间,国内外十分关注我国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过高、金融体系比较脆弱的问题。因此,不能认为中央银行只要制定合适的利率和汇率政策,中国金融就能稳定。如果不去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健全的微观基础的金融机构作支撑,宏观的金融稳定恐怕就是一句空话。”

当时,周小川强调,必须要注意的是,作为微观基础的银行,如果对资本充足率没有有效的约束,宏观调控所给出的价格信号、数量信号都难以传导下去。仅仅依靠行政命令进行宏观调控,又不符合改革的方向。

周小川当时已经认识到,从金融市场的发展来看,如果金融市场活动中的主体自我约束不够,金融市场也难以发展。 “因此,无论从党中央的文件决定,还是从国有商业银行对中央银行职能履行的影响来看,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都是中央银行工作的重点之一。”

汇改作为影响金融市场的重大改革,在国有商业银行全面完成改革之前,央行是断然不会推进的。

2010年6月26日星期六

统战民主党

一般的香港评论,是从政改方案的角度出发,去分析民主党的得失影响。实际上,这样的逻辑关系有点颠倒。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中,香港是因为成就一段爱情而陷落的。相同的逻辑也可以说,整个政改方案的工程,是为了统战民主党而存在的,后者是主,前者是客。

对于中央来说,所谓政改根本无关轻重,不会放在心上,中央在意的是和民主党的关系。在这个图局中,政改只是一种工具罢了。这次统战民主党成功,中央可以说是大获全胜了。

对于中共香港工委(中联办只是对外的一个牌子而已)来说,香港工作的方针是有两点:第一,香港不能成为反共基地;第二,维持香港的繁荣稳定。而后者的重要性远远大过前者。

在泛民的政治光谱上,中央对民主党的重视远远大过一些所谓的激进民主派,无论是公民党还是社民联,这是因为,这些激进民主派是以香港为本位的,闹得再厉害,也不会影响到内地,井水不犯河水。

民主党不同。民主党有支联会背景,几个大佬,司徒华,李柱铭的终极目标是中国民主。政治上的能量不可轻视。

如果香港民主党坚持原有的立场,而又在政治上成了气候,将来如果内地民主运动兴起,两相结合,其后果对中央来说是不堪设想的。解决民主党,对香港工委来说,是最重要的任务,其重要性,甚至超过什么香港的管治。

如果要统战民主派,必然是分而化之,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民主党,剩下的成不了什么气候;反过来说,激进民主派也没什么统战价值。

所以我不觉得什么中央转肽是突然之举,这一切都是策划好的,预计好的,是多年的努力结果。整个政改方案设计的目的,也可以说是做民主党统战工作的一部份。之前中央的叫价那么高,掉高来卖,无非是一种谈判策略的运用,以达到最大的统战效果而已。

其道理,就如中央一直不给民主党高层回乡证,非常不合人情;但也是政治策略的一部份。现在统战起步,不单马上会发回乡证,而且民主党回内地的待遇肯定高过民建联,到处夹道欢迎,豪吃豪住。向何伟途那样的事肯定不会再发生,甚至可以为他“平反”,尽管放心大胆地去嫖吧。前冷而后热,冰火五重天,这样才能达到最大的统战效果。甚至可以预料,民主党的地区工作也将会大为改观,得到更多资源。

当然,你也可以说,回乡证和民主,本来就是应有的,不是恩赐的;更不应该用来做政治斗争的筹码。但政治就是如此。尤其是对这么讲究斗争策略的中共来说。

至于社民联和司徒华的开火,对于中央来说,更是意外之喜了,等于是敌人自取灭亡,大获全胜。

2010年6月25日星期五

新三国演义

把世界大势的道理说得很清楚。转贴之,学习。

为什么香港报纸没有能把问题说得这么清楚的文章呢?

------------------------
http://www.stockinfo.com.cn/paper_new/html/2010-06/25/content_28951.htm-

多伦多峰会能重建财经政策共识吗

2010-06-25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闻 涛

眼见各经济体恢复冷热不均,退出经济刺激的政策渐显分化,可以预见,本届峰会将有美国与欧洲关于何时紧缩以及欧美与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两个交锋。但各自为政将促发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相信会迫使各方最终达成理性的妥协,以求得巩固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目的。如果本次峰会提振投资者信心,那将成为推动经济恢复不可逆转的契机。

⊙闻 涛

明天,新一轮二十国金融峰会将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在全球各经济体恢复冷热不均,退出经济刺激的政策渐显分化,以及在欧洲货币危机带来新的不确定因素的大背景下,如何协调各国的经济政策取向,巩固经济恢复的势头将是最重要的议题。如何既达成共识,又能保护各自核心利益,考验着各国领袖们的智慧。

若从各国当前经济恢复的态势和在退出刺激政策上已经做出的选择来划分,则二十国集团分为三个阵营。第一阵营经济强势恢复,政策开始从紧,包括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国家,也包括受危机影响较小的澳大利亚和加拿大。今年首季,中国GDP年增速高达11.9%,巴西、印度均在9%左右,澳大利亚3%,加拿大6%,与此同时,通胀压力显现,巴西、印度的通胀率均在向10%迈进,中国5月生产价格指数亦上升7%。在政策取向上,除中国外,上述各国均已开始提升利率,有的也开始削减财政开支。第二个阵营是美国,坚定维持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虽然经济恢复比较有力,但基础不稳。首季GDP增长率为3%,房价企稳,失业率缓慢下降,但新就业创造仍然微小。美联储6月23日再次表示,要长时间维持现在0%至0.25%的基准利率,奥巴马总统也坦言削减赤字不是当务之急。第三阵营是以德、法、英为代表的欧洲,德、法、英今年首季GDP同比增长分别为1.6%,1.2%,-0.2%,是二十国集团里经济恢复最为乏力的区域,刺激还是紧缩,左右为难。

随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蔓延,欧洲经济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大增,根据6月发表的经济数据,芬兰已成首个经济二次探底的欧盟国家。为保护欧元地位,重新取信于投资者,传统上财务保守的德国在削减财政赤字上占了上风。德国在6月宣布,未来4年将削减近1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在2014年前把年财政赤字降至GDP的3%以下。法国亦同时宣布,在未来3年内削减财政开支550亿美元。德法的思维逻辑是,通过削减财政赤字以巩固欧元,降低借贷利率;同时利用欧元贬值以出口带动经济恢复。欧元区以外的英国,在保守党自由党联合政府上台后,财政政策出现了180度急转弯,本周也跟随德法宣布了有史以来涵盖面最广的削减财政赤字政策,意在五年内削减超过15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

占世界经济四分之一的份额的欧洲出现货币危机,加大了世界经济出现二次探底的可能性,而欧洲大规模财政紧缩的政策回应,结果可能适得其反。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美国,以及德、法、英,作为这三大阵营的主要角色,非得借此峰会协调政策以提振全球经济恢复的可持续性不可,当然,同时也会为各自利益提出针锋相对的解决之道。

美国总统奥巴马6月17日在给二十国峰会的公开信中强悍地表明了三个观点。第一,靠出口拉动经济的国家应更多靠内需来拉动,并实行更市场化的汇率机制以解决全球经济的失衡;第二,削减债务应当是中期目标,当务之急是保持刺激和经济增长;第三,加快金融监管改造,跟上美国步伐。以上三点似可作如下解读,即中国、德国别再依赖出口了,人民币快点升值;欧洲现在别忙着削减开支,理该继续保持刺激经济政策;金融改革么,还是由美国主导,请赶紧表态支持吧!

中国外交部6月18日提出了我国对多伦多峰会的四点期望:巩固世界经济复苏势头;推动IMF改革,给新兴市场更多发言权;关注发展问题;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多哈谈判。很清楚,中国在提醒各方,我们有共同的目标,而新兴国家要在国际金融领域有更大的发言权。德法英甚至包括日本则以赶在峰会前宣布详细的财政紧缩计划表明了立场。

可以预见,在经济政策上,峰会将有美国与欧洲关于何时紧缩以及欧美与中国对人民币汇率问题的两个交锋。欧洲的财政紧缩,其规模大,时间急,影响广,大大增加了欧洲把全球带向二次探底的几率。欧洲的算盘是,靠出口即很大程度上靠美国、中国的消费者把欧洲拉出泥潭。美国不愿意背负更大的贸易赤字,中国也不愿意看到欧洲对中国产品需求的下降。有关人民币汇率以及相关贸易保护主义的交锋,原来市场预计双方在峰会上的正面较量不可避免。虽然我国央行发表“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讲话,从6月21日开始实施新的汇改措施,不过笔者判断,欧美在峰会上仍会就汇率、人民币升值幅度和速度继续向中国施压,我们在坚决顶住压力的同时,更应在贸易保护主义问题上回击欧美。

尽管各国各自面临艰难的选择,台前幕后纷争不断,但相信各自为政将促发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会迫使各方最终达成理性的妥协,以求得巩固全球经济复苏的根本目的。如果本次峰会提振投资者信心,那将成为推动经济恢复不可逆转的契机。这要看峰会能否在经济恢复政策上达成以下共识:一,中国和美国能采用具体措施帮助欧洲渡过货币危机。我们可以在主权债务投资,直接投资,进口等方面支持欧洲。欧洲和欧元的强大可以抑制美国和美元的独大。二,欧洲应减缓财政紧缩步调,而把经济恢复作为2010年首要政策目标。三,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明确尊重中国主权,支持中国对汇率改革机制和时机选择,不妨碍中国继续成为拉动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四,经济强劲恢复的国家避免过快收紧,在目前经济有放缓迹象和通胀预期下降的情况下,注重保持更加中性的经济政策;五,在增收银行税,提高资本金,加强消费者保护等金融改革问题上不急于求成。

(作者系CFA特许金融分析师)

2010年6月22日星期二

破解“温家宝不可能三角”

此文甚好。转贴做学习之用。

http://www.capitalweek.com.cn/article_3890.html

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高增长、房价稳定和经济结构优化三者不可兼得。最优方案是汇率升值的同时辅以适当的产业政策,减轻结构调整的痛苦;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无论是提高利率还是数量调控都是以牺牲内需来满足外需,是低效的政策选择。

【《证券市场周刊》研究员 仝冰】“资本自由流动、货币完全独立、汇率稳定三项目标中,一国政府最多只能同时实现两项”,这一结论被国际经济学界称之为“蒙代尔-克鲁格曼不可能三角形”。这个三角关系的中国版本则为“流动性充裕带来的资产价格泡沫、币值低估导致经济结构调整滞后和GDP高增长之间的内在矛盾”。这一矛盾,挑战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我们暂且将其命名为“温家宝不可能三角”,并从学术上分析这三重目标不可能同时实现的原理。

在汇率低估的情形下,低房价、产业升级、经济快速增长,三重目标无法同时实现,靠宏观调控只能实现两个。汇率低估会使出口扩张,拉动经济增长,而由外汇占款带来的充裕流动性也同时推高了房地产价格。人民币升值会优化产业结构的同时,却有可能带来失业和经济增长下滑。本币低估的情况下,提高利率以防止实体经济过热的同时,有可能吸引热钱流入套利,外汇占款增加使得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如果贷款对利率调整不敏感,那么信贷扩张会导致投资过热,同时催生资产价格泡沫。

资产价格是资产未来收益在当期的折现值,因此决定名义资产价格的两个最重要因素是(名义)预期收益和(折现所使用的)名义利率。前者取决于实体经济的冷热状况,后者更多取决于货币政策。名义利率是真实利率和预期通货膨胀二者之和:短期内预期通胀率不变,货币扩张导致真实利率从而名义利率下降,这在经济学上称作“流动性效应”;随着货币进入实体经济,产出增加并且预期通胀抬头,名义利率转而逐步上升,这被称为“费雪效应”。流动性效应和费雪效应二者的权衡决定了名义利率的变化;而预期收益和名义利率二者的权衡则决定了资产价格上涨还是下跌。

高增长的货币量在长期必将转化为高通货膨胀率。在通胀来临之前,对未来通胀和经济高增长的预期使得经济主体将财富配置在保值性资产上面,于是股票、房屋、艺术品乃至于普洱茶、大蒜、绿豆、黄金、钢材等一切可以储存的资产价格轮番上涨,此起彼伏。其中,与老百姓福利最相关的是房地产价格:从2008年底的最低点,房屋价格指数同比增长率一路攀升,目前已经达到2007年来的历史最高点。

房价泡沫

房地产可以类比粮食,二者都有金融属性,在通货紧缩时,房价和粮价相对于CPI以更大幅度下跌;在通货膨胀时候,则以更大幅度上涨。在汇率、利率不动的前提下,真的能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同时又不对实体经济伤筋动骨吗?

从长期来看,决定房价的是供给(土地成本)和需求(居民的住房要求)。需求方面最重要的因素无疑是城市化。当前正处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时期——城市化进程造成的住房需求处于高增长阶段。中国目前的城市化率只有46%,如果到2020年要达到55%的目标,则将有3亿左右农村人口转入城市。这种刚性需求是支撑未来房价的关键因素。

房屋需求还受到人口结构、文化习惯等因素的影响。随着人口结构的变化,目前中国适合工作年龄人口处于历史上的高峰期,加之中国人普遍存在强烈的家庭观念,对房子有特殊的偏好——安得广厦,形成住房需求高峰期。另一方面,在中国这样一个高增长的经济中,未来收入的不确定性很高,尤其是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的缺失进一步增加了居民的预防性储蓄。金融创新不足,缺乏足够的流动性工具导致投资渠道不通畅,居民的储蓄无法有效转化为投资;尽管投资收益很高、经济快速增长,但是这种高收益无法被普通家庭获取。对于普通民众,最可行的投资(投机)渠道就是房地产。

从供给来看,国家政策规定“18亿亩”红线是推动地价和房价上涨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收益率进行粗略的测算,位于城市边缘的同样一亩土地,如果用于农业,年收益不过1000元左右;用于工业,收益可能上涨10倍;而用于房地产开发,每年的租金至少超过2万元。如果国家放松土地政策,那么除了大城市的核心区域,全国的房地产价格会有一个大幅度的下跌。

2009年以来的房价上涨是一场低利率和超宽松流动性催生的资产泡沫游戏,而政府的宏观调控则表现得顾此失彼、手忙脚乱。2008年底全球经济急速下滑,为了保住中国经济增长的底线,政府对房地产的政策由原来的打压来了个180度大转弯,改为鼓励并强刺激房地产快速回升。到2009年12月,随着当年“保增长”目标的实现,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了“国四条”,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转变为“调结构,压房价,抑投机”。2010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进一步发出了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国11条”。两次急拐弯,“矫枉过正”在客观上加大了经济的波动。

回顾历史,自从住房市场改革以来,针对房地产的调控持续不断。从2005年的“国八条”、2006年的“国六条”到2007年的房地产新政,政府每一次房地产调控的记录是次次不如意,其间当然也存在投鼠忌器的诸多为难之处。这一次的急转弯,大有重蹈覆辙之可能。2010年初,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使得中国政府有底气对高企的房价痛下杀手,国际铜价和BDI指数应声而跌。但是,房价降幅有限:一边是购买者持币观望,一边是开发商拒不降价。这反映了市场主体对未来的乐观预期没有受到政府打压政策的影响。

房屋作为一种资产,短期内有投机、追涨杀跌的特征。对房地产价格的思考可以类比粮食,二者都有金融属性,存在囤积行为。由于消费品价格存在一定的粘性,因此资产价格存在超调性质。在通货紧缩的时候,房价和粮价相对于CPI以更大幅度下跌;在通货膨胀的时候,房价和粮价则以更大幅度上涨。

因此,短期来说调控房价关键在于打击卖方(地产商,初级卖方为地方政府的土地转让)和买方(炒房客)的囤积行为。政府这一次的调控动用了信贷、财税等价格杠杆,相对于以前的行政调控是一个进步,但也只是投石问路,因为最有效的政策(征收物业税)并没有使用。

事实上,所有的人都不希望真的把房地产行业打趴下,决策层只是不愿看到的是房地产价格的暴涨暴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是“挤泡沫”的行为,在于给预期过热的经济打预防针,尽量减少未来房价“高处不胜寒”、无以为继最终暴跌的悲剧。但是汇率、利率不动的前提下,真的能防止房价过快增长,同时又不对实体经济伤筋动骨吗?

通胀隐忧

货币似蜜,流淌到的地方,经济鼓起一个个水泡,最终这些水泡或自己出头或被挑破。央行正在观望,资本市场非常聪明,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在2500点止住下滑,完成了至少是阶段性探底
从历史上看,资产价格膨胀往往是CPI通胀的前导。货币似蜜,流淌到的地方,经济鼓起一个个水泡,最终这些水泡或自己出头或被挑破,就是通货膨胀来临的时候。2009年上半年信贷猛烈增长,在促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保八”的同时,也给未来的宏观调控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
货币代表了居民和企业的购买力,货币政策冲击的传播机制是这样的:企业货币增加会产生投资需求,居民货币增加会产生消费需求。在价格粘性调整的情形下需求增加使得企业首先选择扩大生产,这提高了劳动力和资本需求。前者对工资产生向上压力;后者导致资本利用率、投资和资本边际产出的增加。工资粘性和企业融资成本决定了企业生产成本缓慢增加,而通货膨胀取决于当期和预期的生产成本。

2008年上半年的货币紧缩政策,在外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是比较合适的。不巧的是货币紧缩赶上了外需急剧下降,二者迭加造成了经济增长急速下降。2009年上半年高速增长的货币供应量为经济注入了巨额的流动性,而这种流动性进入实体经济、转化为有效需求则有一个滞后的过程。在此之前,高速增长的货币量首先会在资本市场上兴风作浪。资产价格的提升通过财富效应可以提高居民的消费能力,通过改善企业资产负债表使得企业可以增加贷款扩大投资。

目前来看,2009年下半年的信贷收紧正在产生影响,这决定了2010年上半年的通胀在低位运行。而在2010年初,政府的主要忧虑还处在对2009年超发的货币可能导致经济过热上,为了遏制房价快速上涨,政府连续出台多项措施。2010年以来,央行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春节后通过公开市场操作连续大量回收流动性。4月7日重启了3年期央票发行。4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下一阶段工作,稳物价、调结构成为政策重点。

在货币监管部门收紧流动性、政府调控房价的关键时刻,欧洲债务危机起于青萍之末,仿佛一夜之间回到了2008年底。雷曼倒闭的阴影记忆犹新,莫非世界经济要二次探底?遥想当年,保尔森放任雷曼倒闭,世界金融体系近于崩溃的边缘。油价、海运价格垂直下落,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速齐齐下滑,俄罗斯更是被逼得几乎政治动乱。美国的隔山打牛之计实在是高明之极,也让中国人至今心有余悸。

那么,这一次的希腊会成为上一次的雷曼吗?最坏的情形下,欧元可能崩溃,欧盟分崩离析,天下大乱。但是这只有10%的可能性,其中关键在于德国的政策。有了雷曼的前车之鉴,相信欧盟不会重蹈覆辙。从乐观的方面看,世界经济的两驾马车——中国的生产和美国的消费——已经重新开始运转。世界经济重新进入快车道的步伐缓慢但是坚定。

央行目前处于观望阶段,力图避免2008年下半年的覆辙。这从近日央行暂停正回购和缩减资金回笼数量可以看出这一点。在外部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央行会执行更为宽松的货币政策,以投资增加来弥补外部需求的下降,从而维持总需求的平稳运行。资本市场的表现非常聪明,迅速捕捉到这一变化,在2500点止住下滑,完成了至少是阶段性探底过程。

内部需求旺盛

“美国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用掉100亿吨钢,中国从1986年到现在用掉30亿吨钢,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 相关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以后,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会逐渐回升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讲话中指出,“到中国的农村去看一看,多少东西都填不满”。北京大学的周其仁教授则认为,“美国从工业革命到现在用掉100亿吨钢,中国从1986年到现在用掉30亿吨钢,而中国人口是美国的好几倍。”单从投资来看,中国的内需是非常旺盛的,完全可以弥补出口下降并绰绰有余。

消费决定于居民收入和储蓄。虽然近年来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在持续下降,未来这一趋势有望得到扭转。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的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8000美元以后,劳动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会逐渐回升。从储蓄率来看,尽管医疗、养老和失业保险的缺失可能增加居民的预防性储蓄,但是近年来居民的储蓄率并没有大幅上升。储蓄率的提高主要来自企业储蓄,尤其是国有企业利润占了很大一部分。随着国民保障体系的逐步完善,居民消费在未来几年很可能会有较高的增长。从衣食住行来看,消费的重点在住(房地产)和行(汽车)。

投资决定于企业预期的回报率和企业贷款约束。资本回报率近年来有持续上升趋势,这决定了投资需求仍然会保持高增长。尤其是在城市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建设,比如地铁、地面公共交通、铁路、房屋等,这些几乎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瓶颈。房地产价格的高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土地和房屋供给不足,这方面的投资也足以支撑中国经济的高增长。从贷款来看,银行方面坏账率很低,企业利润持续增长,这些都有助于企业获取信贷和投资决心。

从外需来看,出口主要决定于国外的经济增长和真实汇率。与中国出口密切相关的变量是美国和欧洲的GDP增长速度。美国经济回暖对中国出口是一个利好,但是这方面不应该期望过高。短期内影响外部需求最大的不确定性是希腊的债务危机会蔓延到什么程度,市场对未来的预期不确定性增加;在中期,人民币的升值是出口增长的不利因素。

随着工资的增加以及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居民消费能力在未来会出现大的飞跃。在中期,经济增长必将会逐渐由投资驱动向消费驱动转换。投资增速略有下降,而消费增速会稳步上升。随着人民币升值,内部需求将逐渐取代外部需求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即使人民币升值导致外部需求下降,国内投资的增长也完全可以弥补出口下降并且绰绰有余。投资需求在前些年一直被政府政策所压制,主要原因是对银行坏账和过剩生产能力的担忧。

投资在短期来说是需求,在长期则会转化为经济的实际生产能力。普遍存在的一种担忧是:投资比例过高而消费不足,高投资形成的过剩生产能力可能会引起通缩;而在通缩情况下,投资收益无法实现,就会转化为银行坏账,从而埋下金融危机的祸根。事实上,对于中国这样的高速发展的经济,生产能力的扩张有足够的需求支撑。暂时性的局部产能过剩很快就会被迅速增长的需求所填补。加上国内资本回报率很高,只要货币政策不出现骤然紧缩的情形,银行出现大量坏账和通货紧缩的情况是可以避免的。

更没有哪一本经济学教科书规定多高的投资比例算“过高”。从最基本的索罗模型来看,在经济从低收入稳态向高收入稳态水平的转移路径上,初期的投资比例甚至是可以接近于1的。随着经济向稳态的趋近,投资比例会逐渐下降,而消费比例会逐渐上升。

长期高速增长

在刘易斯拐点之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驱动;在这之后,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的提高。在内需强劲的情况下,中国的高速增长进程不会被货币升值所打断

总供给和总需求共同决定了经济的真实产出水平,这一产出水平围绕经济的增长趋势上下波动,正如价格围绕价值波动。实际产出与趋势产出的缺口代表了经济体生产能力的利用水平,对价格产生向上或者向下的压力。

短期内货币决定需求,需求又决定产出。而在中期(1-3年)产出受到供给能力的约束,需求扩张可能转化为通货膨胀。具体的机制表现为:货币扩张导致总需求曲线右移,在价格粘性的情况下,在2至3个季度以内需求增加主要表现为产出增加。面对需求增加,企业首先会增加产出和要素投入,这又会导致就业增加。就业增加引起工资提高,生产成本提高和未来通胀预期共同导致企业向上调整价格的行为,从而引起通货膨胀。

这一调整过程表明在通胀和产出之间存在权衡关系,这在经济学上被称作菲利普斯曲线,代表了经济总供给方面的状况。由于资本存量在短期内不会有大幅波动,短期内总供给的变化表现为资本利用率和劳动就业率的波动。

从资本利用率来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表明自然资源开始对供给产生约束,环境恶化也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从劳动利用率来看,研究表明中国劳动人口的供求在2012年会达到平衡,之后中国将面临劳动力供给小于需求、工资膨胀的情形。2004年开始出现的“民工荒”现象,目前已经从沿海地区蔓延到中部地区甚至劳动力输出省份,这说明低端的劳动就业比率已经达到极限。

在经济运行接近满负荷的情况下,总供给曲线更加陡峭,此时需求扩张更可能引起资本租金和劳动工资的上升。生产成本上升导致货币增加不是表现为更快的经济增长,而是表现为更高的通胀。

在工业化过程中,现代经济部门不断吸收农村劳动力,使得农村富余劳动力逐渐减少,最终劳动力供给的增长速度低于劳动力需求的增长速度,普通劳动者工资开始上涨。这一现象被称为刘易斯拐点。在这个转折以前,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资本和劳动力的投入驱动;而在这个转折之后,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力素质(人力资本)的提高。

正如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卢卡斯所认为的,人力资本积累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互联网和搜索引擎的出现大大提高了人力资本的积累速度,也加快了技术水平从发达国家向中国的转移。从这两个因素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来看,未来10年中国经济将会保持目前的增速。
人口红利在10年内会消失,但是劳动人口从农业向非农业的转移、经济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的攀升为人力资本的积累打开了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其他生产投入要素(比如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知识产权保护、贸易约束、法律规定等等因素),简要地称之制度变迁,也有很大的改善空间。对于附加值更高的生产过程,重要的是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因此,就业人数增幅下降不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推动产业升级的进程。

对人民币升值的一个担忧是中国经济会重蹈日本的覆辙。在1980年代 “广场协议”以后,伴随着日元升值,日本也从1970年代的高速增长转入1990年代的经济停滞。人们往往将日本的停滞归咎于日元升值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事实上,日本在1990年代的增长停滞完全符合Solow模型的预测,日本经济已经沿着转移路径达到了高收入的稳态水平,此时必然面临经济增长方式的转换。日本的停滞是经济增长由追赶模式向自主创新的过渡出现了问题,而这一转换失败被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和货币政策失误所掩盖。

日本的通货紧缩则是货币政策的责任。如果日本的央行行长是伯南克,那么日本是不可能有通货紧缩的。从极端的情形来看,正如弗里德曼所说的,即便从飞机上往下撒钱,也是可以将经济拉出通货紧缩的。事实上这正是2008年以来美联储和欧洲央行所做的事情(数量扩张)。对于中国经济来说,只要货币政策不犯大的错误,通货紧缩是不太可能的。

中期的供给分析表明,劳动力和资源约束对总需求的扩张形成制约,因此在中期经济增长速度无法更加提高;而长期的增长趋势分析表明,人力资本积累和技术进步保证了较长时期(10年左右)中国经济增长不会出现下降的趋势。在内需强劲的情况下,中国的高速增长进程不会被货币升值所打断。

三元悖论

出口换汇使得国内流动性充裕,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利率是控制经济过热和房价高企的最理想工具,而汇率低估阻碍了加息步伐。一旦利率调升,热钱就会流入套利,逼迫人民币升值

从政府的角度,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但是汇率低估在促进就业的同时,也纵容了不合理的经济结构。低效率的生产企业由于低汇率而得以生存,并且污染环境、浪费资源。这正像温水中的青蛙,中国经济会在这样的发展方式中逐渐失去产业升级的动力和机会。汇率低估也导致外汇储备剧增,国内资产价格泡沫膨胀。

在放弃汇率杠杆的情况下,利用行政手段调整结构的效果令人怀疑。出口换汇使得国内流动性充裕,拉动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导致资产价格膨胀。理论上,利率是控制经济过热和房价高企的最理想工具,而汇率低估阻碍了加息步伐。利率平价关系表明一旦利率调升,那么热钱会流入套利,逼迫人民币升值。马挡车路,在价格工具无法使用的情况下,央行被迫转向贷款额度控制。数量调控相对来说过于刚猛,有可能导致经济硬着陆和银行坏账增加。

在汇率低估的情况下,高增长、低房价和经济结构优化三者不可兼得。提高利率可以稳定房价,但是打击实体经济,同时带来升值压力;低利率保证币值低估和高增长,但是产生资产价格泡沫;人民币升值产生逆差,可以吮吸经济中多余的流动性,降低资产价格并且推动经济的产业升级,但是调整过程中的结构性失业则是痛苦的。在内需提升不足情况下,外部需求下降会拉低经济增长速度。这正是宏观调控“三元悖论”的含义所在。

回依

1.余曾辩的规格极高,是中国第一次在野和执政的公开辩论(如果不算台湾的马蔡辩)。中央能给绿灯,当然非同小可。

2.曾不能说是输了。如果政改是整体工程,辩论工程是增加了机动空间,扭转了局势。辩论本身对政改方案的效果是正面的。

3.有点可惜的是,既然文章在戏外,辩论结果本身不重要,曾的辩稿可以放得更开,不要计较政改的得失。可以更多从义理性的角度去发挥,讨论民主,平等,程序正义的定义等。可以为将来的民主辩论立下标杆。

4.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提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来自七十年代末期真理检验标准的大辩论;文革也可以上搠到六十年代初期“合二为一,唯心唯物”的辩论。

5.辩论推动思想,思想改变了,才有可能改变政治现实。

6.所以很可惜。曾取得了绿灯,但没有把握好这次推动思想解放的机会。

7.当然,这和个人的胸襟,气度,见识有关;也是政客和政治家的区别。

8.但当然,能愿意辩论,已经是比政客向政治家的方向高了半格。所以整体的效果是好的,尽管可以更好,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2010年6月21日星期一

普选与汇改

(1)
余曾辩论,没有全部看完。但从媒体来看,曾的表现评价不好。

回忆起一些有关辩论的往事。香港学界有粤辩,国辩,英辩三种。中学时玩过粤辩,大学玩过国辩,英辩没有玩过。

粤辩大致讲究逻辑性和临场反应,国辩和粤辩的风格完全不同。国辩讲究的是“主线”。国辩的训练,大都是锤炼出那条“主线”,如果能砌得出来,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大半的工作。

国辩主线大概有几个标准,第一,必须非常简练,两句话能说完,不能超过一百字。

第二,必须比辩论的议题高“半格”。例如说,辩论的题目是“不应该怎样”,主线就必须立论于“该怎样”。例如说,辩论题目是“废除死刑“,从粤辩的角度来说,只要论证死刑利弊就可以了;但一篇合格的国辩主线,五十字说死刑不好,起码还要有五十字必须说“如何才能社会和谐,罪与罚的关系”之类。一定要有理论上可以升华的空间,在最后唱高调之用。否则就算把对方驳倒了,评判也不会给高分。

第三当然就是,讨论主线的过程非常重要,虽然是短短两句话,但背后涉及的是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和框架。

粤辩和国辩的辩题很不一样,粤辩的题目是单一而聚焦的,是很具体的,例如应否扩大禁烟之类。国辩的题目都是判断性,焦点很模糊,例如“人性本善或本恶“(这是国际大专赛当年最出名的一条题目,经典比赛,胜出的是人性本恶,胜方复旦大学队的主线非常精彩,以顾城的诗做总结,但背后是十几个教授的功力)。

不经过讨论,透彻理解,这样的主线很难建起来。以经验而言,这样的主线起码要四个人花十小时以上时间才能建起来。

至于粤辩很讲究的比喻,国辩不是那么重要,只要主线有了,比喻不是什么难题。

我想,有关普选的辩论,背后的是非曲直先不要管,从辩论的角度来说,更像是国辩的设置,而多粤辩的设置。

如果曾特首用国辩的手法,用哲学的理念来升华,模糊化,学理化,提出一个貌似庞大的主线和框架,表现会好很多。用粤辩针锋相对的方式,在这样一个立场和题目下,是以己之短应敌之长,很容易处下风。

从辩论的角度来说,立场本身没什么合理不合理的,但当抽签决定了,就要“上身”,完全投入,完全相信自己所说的东西,相信自己说的都是真理,对方说的都是荒谬。国辩的主线建立就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如果看看国际大专辩论赛的题目,什么千奇百怪的题目都有,立场本身不是问题。

(2)
央行汇改的长文,我看了好几次,不禁又想到这个国辩和粤辩风格的问题。

http://finance.sina.com.cn/g/20100620/14438142061.shtml

首先想到的是,这篇文章,举世关注,当然也应该有英文版了。但不知道外国人看了有什么感觉,因为充满了很多“中国特色”的用词和表达方式,例如,文章的第一句是这样的:

“2005年7月建立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是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六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根据我国国情和发展战略作出的正确选择,是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WTO后适应新的发展和开放格局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这是给全世界看的文章。照道理,这种文风,多数会给人取笑,而中央政府毫不顾忌,可见其自信程度。

第二个感想就是,当年领教的国辩风格,(应该说是社会主义中国的)中文魅力完全展露无遗。

文章高度升华,概念性很强,可进可退,可攻可守,尽量不留破绽。

人民币应否升值,本来就像香港应否普选一样,是一个单一性,操作性的问题,问的是“what, how, when“这些直接问题。

但央行的文章,处处高调,处处占领高地,但对于直接问题就是不去回答,而是在展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框架。

从辩论的角度来说,曾特首不先建立自己的框架,而疲于应付人家的问题,自然就很被动,处处受制,处于下风。同样,央行的文章,就没有像曾这样的毛病,专门去回应别人关心的问题,而不是自己去建立一套框架;对于这种问题,最重要的是高瓯建瓦,占领高地,才有可为。

2010年6月19日星期六

中国的色情产业政策

最近北京警方高调查封全国最出名的“天上人间”夜总会,首善之区采取这样的动作,各个地方政府也纷纷跟风,估计全国的色情行业将进入一个寒潮。再加上一向有“中国性都”之称的东莞也开始铁腕扫黄,让人不禁猜想,中央政府对色情产业的政策是否出现调整。

中国色情产业非常庞大,从业者估计不少于千万人,产值以千亿计,从社会影响和产值来说,也许不亚于餐饮行业。对于这样一个规模和影响这么巨大的行业来说,中央政府不可能视而不见,没有政策;当然,没有政策的本身也可以就是最大的政策。

客观来说,中国色情行业的蓬勃是中央容忍的结果,考虑的因素肯定有几个:

第一,促进就业。色情业是劳力密集行业,技术含量低,可以吸纳大量低技术的劳动力。

第二,促进社会稳定。中国城市农民工有一亿多,其中相当部分是血气方刚的年轻男性,较为宽松的色情行业政策可以减少城市的强奸案。否则变成南非了。

第三,减少贫富差距。色情业造成了一种财富转移,有助于金钱从城市向农村,由高端阶级向低端阶级转移,是一种有效的财富再分配。

第四,减少交易费用。中国法律制度不健全,经济运行的费用可以很高。娱乐色情行业能减少这些费用。

当然,负面影响也很多:

第一,影响政府的权威。一个政府,对色情行业这样宽容,是很难说得过去的。

第二,壮大了黑社会。色情行业的地下经济性质,很容易给黑社会壮大生存的空间。

第三,影响社会伦理。

第四,增加社会用于治疗性病的医疗费用。

如果从整体趋势来看,中国政府在经济上越来越着重发挥有为的角色,每个行业的介入都越来越深。同样,之前对色情行业的那种放任和无序应该是不会再容忍的了,应该有所改变。

难度在于,对于色情行业,政府想要调整政策,但又不能有任何的明文规定和说明,也不能和体制的工具发生任何关系(例如税费等),所以也有难度。

2010年6月14日星期一

中国的科幻小说

(1)
前面文章写相对论,这么闷的题材,也有读者来留言,说明这里是有一些不怕这些比较闷题材的读者。能纯粹智识性的讨论,不理烦纷的世事,在香港也很少见难得,值得珍惜。

这篇文章,想谈谈科幻小说。

以我读过的科幻小说,大致有几种。

第一种,是香港的通俗幻想小说,例如倪匡,黄易写的。事实上,他们的作品,我大都看过。这类作品的科学性和哲理性比较弱,但简单明快,夹以偶尔的官能刺激,很能带来阅读的快感。

倪匡是快枪手,也是说故事的高手,能做到引人入胜。可惜的是,他的故事虎头蛇尾的多,很多故事烂尾了。

但倪匡的原创性惊人,很多作品,可以说是匠心独运,是很出色的小说作品。例如“背叛”,“木炭”,“黄金故事”等,把中国传统和奇幻完美地结合起来。

可惜的是,倪匡的作品,因为他的反共立场,在大陆不能得到推广。否则,他的作品可以启发很多内地的创作,带来更多原创性的视角。例如黄易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他的“寻秦记”在大陆一纸风行,现在到处都是类似的“穿越小说”,跟风之作。

后面会说到,这种原创精神的缺乏,是中国科幻小说的硬伤。

第二类,是台湾的科幻小说,例如张系国和黄凡的。台湾的科幻小说有比较浓郁的人文色彩,官能性的东西不多。

第三类,是外国的翻译科幻小说。最喜欢的是一个台湾翻译的“国家科幻小说系列”,很多精品,百看不厌。例如“双星”,讲一个火星政治家的故事,“深海潜龙”是讲潜艇心理战等等。这些小说的构思新奇,文笔优美,而且背后都有哲理性的思考。

第四类,是内地的科幻小说。早期的内地科幻小说,例如“小灵通漫游未来”等,属于科普一类的作品,谈不上什么文学性。比较接近文学意义的科幻小说,我看得主要是刘慈欣的作品,应该代表内地的最高水平了。他的作品虽然大气,但原创性比较差。总体而言,在我看来,内地科幻小说的水平是最低的。

(2)
中国内地的科幻小说为什么不能起到气候呢?

从表面看,似乎不应该是这样的。中国内地的出版事业非常发达,有世界上最大的读者群,读书风气也很浓,很多编辑天天都在发掘新鲜的题材来炒作。另一方面,有关未来的描述和设想,也应该条条框框最少,更可以天马行空了。

为什么中国内地的读者不喜欢看科学小说呢?

事实上,内地出版界火热的题材都是以历史类的为多,科幻类的极少。

我设想了几个解释。

第一,很可能是最简单的原因。中国人已经失去了想象力。

科幻小说火不起来,可能是因为没有出色的作者,能写出吸引力的小说。写别的题材,只要资料收集充分,再加上文字的包装,不难写出吸引人的作品。唯有科幻小说,在思想上是要无畏无惧,有一种独立的精神。

在各种种类的文学作品中,只有科幻小说是没有底线的,是要敢于去反思所有的社会科技人文环境。美丽新世界和1984这类的作品最初都是以科幻小说的面貌出现的。

反过来说,以现在出版市场火红的官场小说,情感小说,历史小说来说,只要在既定的框框下发挥就可以了,更多的只是一种匠气。

而我想,这种精神的丧失,本是就是几十年来教育体系和意识形态教育的结果,无法形成这样的作家。

当然,这样条件和素质的作者也许存在,不过很多从事其他行业而已。

第二,对中国的未来很难设想。

科幻小说很难不涉及政治。一部出色的科幻小说必然要涉及将来政治社会背景。例如西方的科幻小说,星际联邦和银河帝国的冲突是永恒的主题,甚至在我喜欢的“双星”中,地球未来实行了帝制,美国成为帝国一员。而在中国的科幻小说中,则很难涉及这个话题。太阳系是否应该实行共产主义?未来月球能否成为中国的一个海外联邦,和台湾有相同政治地位?这些问题,一旦不能涉及,整个科幻小说的时空框架就无法建立,黯然失色。而如果把目前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延续到未来的五百年后,我想任何一个作家也会觉得非常恐怖,完全失去写作的兴趣。

写作本是就应该是有趣的,而中国现在的政治结构是无趣的,但你不能想法为它增加趣味,否则就会犯禁。这成为中国科幻小说创作的一大障碍。

(3)
中国科幻小说的疲弱,恰恰正说明了中国在想象力方面的薄弱,长远来说,这是制约中国发展的一个很大因素。

八十年代台湾出版的“国家科幻小说”系列的前言说道,想象力关乎一个国家的前途,所以他们认为向国人介绍科幻小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我想,如何形成科幻小说的风气,对现在的中国来说,更为迫切。

2010年6月12日星期六

扯谈爱恩斯坦

大概在26岁到27岁的时候,爱恩斯坦一次发表了三篇文章,讲述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光电效应;篇篇都是现代物理的开山之作。

从个人来说,是个不朽的奇迹,那么轻的年纪,也没有高等学位,读的也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在一个普通的机关工作。那么短时间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想象的巅峰。

然而,最近觉得,对爱恩斯坦的想法,可能忽略了一点,就是爱恩斯坦的理论,不管它是什么时候发表的,怎样发表的,它本身就是一个奇迹。

爱恩斯坦的理论和视角,本身就是颠覆性的,用一种完全和现实生活相异的思维来看待我们这个世界。距离等于时间乘以速度,如果距离不变,速度不变(光速不变),那能变的就只有时间了。时间的快慢取决于速度。谁会去这样想?这些理论,是怎样从一个人的脑子中产生的?爱恩斯坦把自己死后的大脑捐出做医学研究,他自己也知道,能想出这些理论,是很不正常的。

爱恩斯坦的理论体系可以说是横空出世的,不象量子力学,经典物理那样,是前人理论体系的不断累积演进。他的理论和前人的理论没有瓜葛,而且在发表的时候就已经完善完备了,后世再也很难再做修进。

从这点来说,爱恩斯坦和他的理论的诞生,完全是一个偶然现象,是一个奇迹。从这点来说,爱恩斯坦是在扮演了一个上帝的角色也不为过。

打个比方来说,假设银河系有一千个星球有智慧生命,文明水平相当于人类十九世纪时的水平。在这一千个星球上,能发现相对论的文明会有多少呢?我估计一个也没有。在正常条件下,再有智慧的生命体系也很难推导出这种完全超越现实体验认知的理论。我想,就算是放在今天,以现有的科技水平(假设相对论没有起任何作用),恐怕也没有人能想得出来。从这个角度抽离来看,就更能体会到爱恩斯坦的难能可贵之处,为什么会被时代周刊选为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人物。

爱恩斯坦的理论,在我看来,有一个破绽。按照广义相对论,时空旅行是可行的。这是一种自我饽论,因为未来的人可以回到过去,把过去改变,从而逻辑上不通的。而我们也没有观察到这种现象。

电影和科幻作品可以有很多解释,例如有时空警察,或者存在很多平行世界,时空旅行去的是另一个时空等,但这些都经不起推敲。

这也是广义相对论让人费解的地方。

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两个关于中国房地产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两个想法,都来自与朋友的对话。我觉得很值得深思,就写了下来,有机会再深入探讨。

(1)
朋友说,他们老家的拆迁,赔偿条件很优厚,等于是发达了。

我说,以我的观察,起码在南方,城市拆迁的赔偿条件都非常优厚,没有乱来,等于一下造成了一个财富阶层。是史所未有的财富创造。

我问朋友,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这样大规模的,因为城市化所带来的巨额财富创造和转移,在韩国,日本,台湾也有发生,由此带来的资金,又投入产业发展,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原始资金。等于两个轮子在同时推动发展,也造成很多巨大的私营企业就此起家。这样的过程,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

当然,答案是有的。中国产业的发展,最有利润的行业,不是为国企就是为外资所垄断。民间就是有钱,也很难投入产业发展。所以因为城市化所带来的民间财富很难投入工业化,这些钱大多再投入了房地产市场,以泡沫养泡沫。

从政治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一直避免民间出现类似韩国,日本,台湾那种有政治影响力的财阀,从而和国家权力抗衡。对于这种财富分配,当然是小心翼翼。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带动中国发展的两个轮子。问题是,如果从城镇化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传动到工业化,会对后者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了,对工业化进程有什么影响?

(2)
有关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我向朋友引述过一个在内地杂志上看来的观点。

2004和2007年的房地产调控,是整个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当整体经济调控达到原来的目的,房地产调控也就终止了。房地产价格也就报复性“V ”型反弹。

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有所不同,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从目前经济来讲,没有整体调控的必要,所以中央的房地产政策打压不会手软,不用考虑整体经济的运行因素,会一直达到它想达到的,整顿房地产目的为止,否则不罢休。

中央的考虑因素之一,可能是人口结构。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收入关系不大。反而结婚的置业需求是刚性需求,影响更大。在目前的一孩政策下,年轻人结婚,等于是两个家庭用其所有购买一套房子,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怎样和收入脱钩也没有关系。

如果房地产的价格受到结婚的刚性需求影响大于收入增长,那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适婚人口的比例变化,而不是国民收入增长。

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是在逐步老化,按照人口金字塔,25岁到30岁的适婚人口比例在2012年会达到最高峰,之后就一路下跌。

也就是说,最为关键的结婚刚性需求在2012年会开始下跌,而在2012年以前,则是最高潮。那在2012年之前,房地产价格就可能一直攀升,之后达到拐点,再开始下跌,完成泡沫化过程。

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存在一种倒逼机制,等于是背水一战,必须在2012年之前理顺整个价格机制。否则泡沫破裂,中国经济将大受拖累。

针对这种说法,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几个。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是在那个部门,那个层面制定的?是发改委,还是城乡住房建设部?

第二,房地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什么因素?上述的“人口结构说”,有多大的影响作用?中国房地产政策到底会不会考虑人口结构的因素?

人口政策是百年大计,在政策的层面很高,是压倒性的考虑。而这种来自人口方面的考虑,会否进入房地产政策决策机制当中?

第三,对于婚房的问题,是否只有靠打压房地产一途?廉价房和福利房是否可以优先考虑分配结婚需要,而不必扭曲整个房地产市场?

第四,这种“绝不手软”的背后,有多强的政治意志,能否抗拒利益团体的干扰,一直执行下去?

2010年6月8日星期二

相亲节目,让生活更美好 -2

(1)
今晚又看了浙江卫视的电视相亲节目,“让爱向前冲”。

这集是请上个周末,成功牵手的三对,经过了几天的甜蜜相处后,再回到这个舞台,说说感受。

如前文说的,比起江苏卫视名气更大的“非诚勿扰”,我比较喜欢浙江卫视“让爱向前冲”,因为觉得后者更加深刻,更多互动,更多人性。

节目有几个环节,玩游戏,真心对话,互相问最想问的问题,亲友团提问等。这个节目,不是那种童话般王子公主相爱了,就万事大吉,happy ending ever那种结局,而是带来很多反思。

尤其亲友团的互相提问这个环节,提问都很尖锐,连主持人都说,气氛有点压抑。

最后一个环节,是“爱的选择”,牵手的一对男女,在经过这么多环节后,在最后考虑是否还要牵手。

今晚三对男女中的一对,小雨和浩南,在最后选择的时候,小雨决定放弃了。浩南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而他们出场的时候,浩南抱着小雨出来,还是那样亲密。

上个周末,浩南和小雨的牵手过程,有点跌宕起伏。在出场前,男嘉宾会根据照片,选出自己最心仪和觉得最绝缘的女嘉宾,当时浩南选择的绝缘女嘉宾就是小雨。但在节目过程中,小雨很亢奋,一直流露好感,而最后浩南也选择小雨,听起来像很甜蜜的故事。

但今天的节目里,亲友团不断指出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对未来生活设想的差异等,小雨也动摇了。小雨是模特,想在舞台发展,浩南看起来不太喜欢。互相提问的环节,也看到他们有些地方有些牵强了。 浩南的梦想是想开自己的影楼,小雨说,“我不想做影楼老板娘。”

现代爱情故事,离合聚散,在电视舞台上短时间地高度溶合了。

由于是真人秀,而不是职业演员的表演,所以才很可观。

(2)
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前文说到的泷泷和胖子陆凯,这么不可能的一对,上个礼拜,也把我感动了,他们是否还坚持自己的选择,对爱无悔? 我也算是泷泷的粉丝,所以也特别关心。

亲友团的质问也很尖锐。对他们不看好,灭灯的亲友也很多。

泷泷是比较传统的女生,生活简单,从亲友的提问来看,应该是教师之类的职业。

胖子陆凯,在上海开一家广告公司,由于在上集陆凯说自己是田径队出身,我估计他的学历也不会很高。所谓的广告公司应该是近乎野路子的那一类。

陆凯的朋友大力反对他们,因为他们平时朋友圈子玩得很high,认为泷泷这样的性格,很难融入这个圈子。

我估计也是,如果是开野路子的广告公司,从事广告行业,那种很颠的晨昏颠倒的生活是免不了的。

泷泷的亲友团大概也是同样意见,而且对陆凯的亲友团很不友善。大家都直话直说。泷泷也表示不能接受这种很high的聚会方式(亲友团的一个例子是,聚会时如果喝酒输了,男女要互相亲嘴,陆凯忙说,这是单身的时候)。而陆凯也没有表态,一定就会收心养性。

有个泷泷的亲友团说,在上个周末,泷泷是被陆凯的故事感动了,但那是个为了之前女友付出的故事,这样故事,很多人也都被感动了,连主持也被感动了。但这种感动,对泷泷来说,是否就是爱情?

泷泷说,是的,她也很担心。

在真心对话环节,每对男女都可以问对方一个最想问的问题,泷泷的问题是,“你的人生阅历那么多,能否说说之前有几段恋情,为什么分手?”陆凯就简短交待了他的几段感情,如何认识,为何分手等。但以我的观察,他的说法当然是不尽不实的,眼色和声音是低着的。当然,这种问题,恐怕没有人会如实交待的,不是时间长短的问题。

陆凯的问题是,“如果我的事业失败了,你是否还会和我在一起?”我想,这对陆凯来说,是很现实的问题,他的广告公司是在草创阶段,以广告行业的竞争激烈,这个问题是很值得考虑的。

泷泷的回答是,之前有的男嘉宾有五亿身家,如果在乎钱的话,早就和他走了。

这个回答,我觉得很不好。第一,有自抬身价的嫌疑,显得比较肤浅。选择陆凯不等于就放弃了那五亿,那个五亿身家男也未必会选择她。另外,既然选择在一起了,这种之前相亲的话题还是少题为妙。打个比方,如果他们结婚了,将来吵架,女方拿这个来说事会显得很傻。

第二,最关键的,我想这不是陆凯想要听到的答案。他要问的,不是“我在没有钱的时候,你是否还会要我”,而是“在我困难的时候,你是否愿意和我在一起,共同患难”。

在上一集的节目中,陆凯说对女朋友的最重要条件,是一定要能理解他。我想,他听了这个答案,应该有些失望。

这么多的阴影,连我也在怀疑,他们是否合适。既然陆凯是在这样的创业草莽阶段,他也许不能给以泷泷所期望的安逸生活。话都说得很明白了。

在最后选择的时候,两个人是背对着的,如果还要在一起,十秒钟后就转过身来,向对方伸出双手;如果选择放弃,就不要转身,一直背对着对方。

十秒钟的等待里,陆凯一直嬉皮笑脸,神态轻松;泷泷则紧闭双眼,抿着嘴唇。

十秒钟过去了,两个人同时转过身来,泷泷的眼里有泪花。

那个坐一旁的所谓感情顾问,又流泪了。

我想,泷泷很清楚自己的选择,也忠于自己的选择,在我看来,有一种古典爱情的意味在里面。尽管陆凯也许不知道。对他来说,这也许不是他最关心的。

老实说,尽管是泷泷因为同情陆凯之前被伤害的经历而喜欢上了他,但他们这段感情,泷泷作为被伤害者的机会要大得多。她的纯情和陆凯的世故,是亲友团,也是她自己忧虑的地方。她只能相信爱情,从头到尾。

这样的相亲节目,应该能让每个人,参与者,观众,都感到了生活更加美好,因为更真实地体现了人生。

2010年6月7日星期一

相亲节目,让生活更美好



这个周末,都在看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和浙江卫视的“让爱向前冲”,都是目前非常非常火红的电视相亲节目。

节目的娱乐性很强,也充分体现人性和社会,过程也跌宕起伏。

“让爱向前冲”是向“非诚勿扰”抄的,后者的名气也大很多。

相比起来,我更喜欢“让爱向前冲”,因为更人性化一些,互动也更多。

最重要的,能在这个节目中真的看到爱情,实地真人秀的发生,真的很难得。连续两集,我都看见了;相比之下,“非诚勿扰”比较机械,都是一些条件的列比之类。

“让爱向前冲”里面有一集,一个两百斤的胖子走上来,现场都是美女,照道理,应该很快就被淘汰了。胖子说他之前为女友在三个月里减了六十斤,又被抛弃,然后又变胖的故事,很多女孩就掉眼泪了。

这种节目的游戏规则是,一个男嘉宾在现场介绍自己,和女嘉宾问答,经历几个环节,18个美女嘉宾不断挑剔,可以随时灭他的灯,表示不再有兴趣。等到几个环节过去了,只要还有灯亮着,男嘉宾就可以选择其中一个女嘉宾牵手了,当然,没有心仪的女生,男嘉宾也可以不选择。

看的这几集,能在几轮后还有灯亮着的男嘉宾是很少的。至于牵手的,就更少了。大概十个里面只有一个吧。

11号的女嘉宾泷泷,是我认为这几集节目中最漂亮,最有气质的,也是最早为这个胖子流泪的。一个个环节过去了,女嘉宾都灭了灯,只有龙泷一个人的灯还亮着。她看胖子的那种眼神,真的是完全不同了,泪眼婆娑。胖子男生本来出来的时候很幽默轻松,到后来说话也不能完整,不断抬头看天。

到男生选择了,在节目开始前,男生可以选择自己的心仪对象,但不对女生公开,胖子选择的是另一个女生。按节目规则,虽然这个女生之前已灭灯了,但这时也应该出来,给男生机会选择,当然,女生也可以拒绝。

这个最后的环节,胖子和两个女生应对了几句,最后还是选择了11号女嘉宾泷泷。两个人都流泪了,也很激动。这种相亲节目,大都时候是搞笑,但一到这样的环节,就非常感人,有真挚的感情在空中流溢。主持节目的感情顾问一直很多理论和点评,这是也流泪了,什么也说不出来了,只是祝福他们。

11号的女嘉宾泷泷也是很挑剔的人,之前对男嘉宾的评点总能说出三点,哪里好,哪里不好之类。这次她说,自己一点也说不出来,只是一见钟情了。胖子穿得很随便,T shirt,短裤,身形又巨大,真的很难让人一见钟情。但的确是个好男人,没有炫耀自己,有一种亲和力,为人也很实在。 男嘉宾很多都太优秀了,年薪几百万,投行高层,家族企业经营额几十亿的富二代,海归之类,反而让人感觉更不真实。不象是平凡老百姓的爱情。

陆凯和泷泷,衷心祝福他们。

这样的相亲节目,看了让人感到生活的美好。

2010年6月6日星期日

一些有关盗墓的想法

觉得这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老麦那里提过,提出类似私有化的方式来解决文物保护问题。

1,先从供应说起。中国地下文物资源之多,当然是不用质疑的。在民国之前,有几十个朝代,中国人又有厚葬的传统。中国过往死亡人口总有几十亿了,厚葬的墓源,按最低的人口比例计,也该有上千万个吧。足以支撑一个很庞大的产业了。

2,从需求说起。我参观过很多博物馆,感觉是,很有乏味的感觉。为什么呢?内地的文物展览,多数是墓葬用品,所谓的地下出土文物。这些东西,一般比较精巧,看多了也乏味。也可以想象,还有更多地下文物没有展览出来,都是放在那里的。

3,我觉得,这些地下文物的艺术价值都不高,当然,偶有佳品,但整体价值肯定不高。毕竟是墓葬的东西。民间也未必见得那么热衷收藏,尤其是供应量预计将大幅增加的情况下。

4,所以老麦的文章也提到,现代技术的进步,文物的价格暴跌,以前上万美金的汉俑,现在只要几百美金了。

5,当然,值得指出的是,南方比较潮湿,地下文物比较难以长久保持,地下文物资源就不是那么多了。盗墓现象主要在北方。中国经济中心一直南移,但地下文物资源应该不是和这种经济发展地理匹配的。

随便扯了这些,主要是想说我的看法。

我的看法是,虽然内地的盗墓文化非常猖狂,但我觉得不需要从保护文物的角度去特别打击。市场供应多了,需求也不是那么大,现代技术的发展,盗墓技术的提高,自然就会达到一个平衡。也让老百姓赚点小钱。

当然,从文化的角度来说,几个皇陵是要重点保护的,但这些都是有名有姓,记载在案的,专门保护起来,也不是很难的事。皇陵有特殊的意义,是文化传统的重要部分,不能随便给破坏了。

当然,政府也不可能把盗墓当作一种产业,还是要加以打击的;但不是为了保护文物,而是一种对社会伦理的维护。盗别人的墓,总是不能鼓励的,需要惩罚的。

我的看法是,保护文物,很重要,也很有必要。但保护文物的资源有限,重点应该是放在保护在地上的可见文物,这是非常迫切的。

至于地下的文物,那就由它吧。真的毁坏了,也没什么损失。

2010年6月5日星期六

什么是花果飘零?

(1)
如果用一个春上村树的比喻,一方是鸡蛋,一方是石墙;现在看起来,鸡蛋一方得到胜利的机会是越来越大了。

其实,六四这回事,只要肯坚持下去,“石墙”的一方必然是会让步的。石墙一方当初镇压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当它越来越自信,越来越有安全感时,也必然要面对这段历史,要有一个说法。袁木自杀了,陈希同被抓起来了,对六四的定论,本来就不涉及什么基本原则问题。是可以随时准备被推翻的。

当然,如果没有鸡蛋的存在,石墙的一方也许永远没有动力和意愿去做,去反思。镇反,反右,三年饥荒;鸡蛋的一方不存在了,所以石墙就永远不需要给一个说法;文革冲击的是当权派,鸡蛋没有消失,甚至变成了石墙,所以可以大肆否定。

关键是“鸡蛋”的一方,是否能坚持下去,愿意坚持下去。而从种种形势来判断,鸡蛋一方输的机会是很大的。实际上,消灭鸡蛋,在整个中国大陆,可以说是成功了。干干净净。

但神差鬼使的是,鸡蛋的一方,能在香港活了下来,坚持到了今天。而既然到今天还能坚持下来,没有消亡,那它的力量就只会越来越强大。套句老土的话,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人是很讲究记忆的民族。既然记忆活了下来,生命力只会越来越强。

香港帮中国保管了这段记忆,有点像伊斯兰文明保管了希腊文化的种子,等到中世纪的野蛮过后,又带来欧洲文艺复兴一样。

什么时候, 才能说鸡蛋会得到胜利?大概要等到内地社会回收了有关六四的记忆时候,能活化当时的辩论和反思的时候,在这段时间,香港只是扮演了一个代管人的角色,但也功德无量了。

这样的时候,大概要再等十年,等到中国国力更强大,“石墙”更有自信;而社会矛盾也更加尖锐,很多深刻的反思无法回避的时候。到时候,把六四的记忆拿出来,不但是允许的,而且是现实的需要。从形势来判断,这样的事情不可能不会发生。

也就是说,香港只要再坚持十年左右,就可以大功告成了,完璧归赵,完成自己的历史任务。三十年的孤独坚持,有点像一个文化孤岛,但当这个使命完成后,香港的历史肯定会添上亮丽的一笔。

反过来说,如果在未来十年,鸡蛋的一方在香港不能坚持下去,那就等于一笔属于中国人的精神遗产就这样丧失了。没有这笔精神遗产,面对将来中国社会达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会有的种种更多深层次的矛盾和挑战,中国将更难应付,更加艰难。

香港保留了这颗种子,在中国就可以慢慢发酵,大陆的人,懂得自己慢慢去反思。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香港在经济上的经验,让中国少走了很多弯路,少犯了很多错误;香港保存下来的有关六四的经验,对中国也应该有同样的意义。

(2)
上面所说的,用四个字可以概括,“花果飘零”。

基本上,四九年以后,海外的文人志士都是在干这件事,等到中国文明复兴的一天,把中国文化的遗产归还。

这也是中国,中国文化的伟大之处,能百折不屈,既古老又有强大的生命力,百川归流。不因一时一事而消亡。

“花果飘零”这四个字,是中大最基本和最原始的精神,是其意义之所在,是中大所以为中大的原因。否则和中山大学有何区别。中大诸高层不是这样想,反而让人感到惊讶。这是完全违背了中大的精神。

和什么学术排名,内地网络发展相比,“花果飘零”才是中大安身立命之所在,如果做不到这一点,其他都毫无意义。如果以其他的现实考虑来否定它的使命,那完全是舍本逐末,主次颠倒了。

正气

一如前文所料,中大行政当局根本不可能阻挡民主女神像进入校园。

这个结果是可以预见的,任何的行政程序都无法阻挡。我在想,不要说管理层全体无记名投票,就算是让中大学生会搞公投,而全校的投票结果是反对民主女神像进入(这样的结果恐怕是很正常的,以人数计,反对的人分分钟高过赞成的),恐怕也是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挡的。除非是真的出动坦克和机枪。

这种凌驾一切行政程序和规章的奇怪规则,我想,大概就是所谓的“正气”吧。一些事,应该做,不应该做,不需理由和任何推论。任何理由和推论都显得牵强。让民主女神像进中大的理由和不让民主女神像进中大的理由都是同样的荒谬。

读书的时候,读过有关法律的介绍课程,提到西方法律中的“natural law”概念,上帝的法则,可以凌驾一切成文法之上。当时觉得很神秘,现在想来,大概也就是和中文说的“正气”是一样的东西吧。

2010年6月4日星期五

愚不可及

“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

九七年的六四,也曾参与把国殇之柱冲进港大校园的行动。

还记得,深夜的港大校园,“We shall overcome, we shall overcome”歌声响彻耳际。

当时一个印象是,进港大的那条路很斜,几百个热血的学生,沉重的货车,这样前进,这样对峙下去,很容易出事的。最后必然是校方退让。当年主事的校长,最后也下了台。

当然,这样的情怀,现在看来,是恍如隔世了;大一的学生是无所畏惧的。

今年的民主女神事件,愚不可及的,当然不是学生,而是中大校方。

难道真的以为,可以阻碍女神像进入校园吗?崇基校门的那条路,可以用陡峭来形容,如果真的出了事,没有人可以承担责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校方的退让。

既然如此,为什么要搞到那么丑怪?明知道不能不放,为什么要做一次丑人?

当然,也可以理解,中大在内地很多交流项目;很多教授在内地“揾真银”,无论如何,要表一下姿势,向中央交代。

无记名投票,这是必然的结果,任何时候,理想都是少数,利益占于上风。

既然女神像进来是无法避免,这样一搞,受损的是中大的声誉。

2010年6月2日星期三

富士康2

前文说华为没有员工自杀,有网友指出是错了,华为也有很多员工自杀个案。这里的文章是随想随写的,想到什么写什么,自说自话,扯闲话一般,不会去考证,写过就算了,所以资料经常有误。

自己对富士康没有什么价值判断,也不认为它做错了还是做对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来去自由;公道地说,员工自杀不是富士康的责任。如果一定要说责任的话,政府的责任要大于企业,这些社会后勤,福利,人身环境等,本来就应该是政府的责任,企业只是一个人生活的一个方面。人可以很轻易转换工作环境,但比较难转换社会和生活环境,企业缴税给政府,也隐含了政府应该为员工的社会和生活环境负上责任。

但的确对企业有负面影响,前文主要是从“富士康如何可以做得更好”来看问题。和解放军一样,“人海战术”也是富士康的核心竞争力,在中国的国情下,解放军的经验更值得借鉴。

当然,前提条件是台湾管理层要改变自己的心态。台湾人在内地的声誉很差,是所有外商中形象最不好的,无论是工厂管理还是娱乐场所,都给人很霸道,盛气凌人的印象。归根到底,是内地台湾人存在一种报复心理,由于自小受“反攻大陆”教育熏陶,当发现无法实现,就有一种扭曲的心理,以粗暴对待大陆人来发泄(当然,可以视之为胡说)。 另外,闽南文化的大男人主义再加兵役文化也有影响。(又是胡说)再加上台湾人自视是身处“匪区”,很多道德和伦理的阀值也低了很多了。匪区嘛,什么都乱来也没关系,就算是做了坏事,就当是为反共救国事业做贡献罢了。这样的潜意识影响下,很多台湾人都乱来。

台湾媒体的聚焦在“草莓族承受不了压力”,认为责任更多在员工方;内地媒体聚焦在富士康的管理问题。立场不同,看问题的角度就不同。

今晚和友人吃饭,说起富士康厂里一下“潜伏”了上百个卧底记者,大笑不已。这个场面太好笑了。近来心情不好,难得笑得如此开怀,这种黑色幽默和自己无关,但又苦乐交集,笑中带泪,所以笑得非常开心。

信报林行止赞扬内地对传媒报道的“和谐”,禁止媒体再负面报道,初看令人诧异,竟然会去认同压制新闻自由;但在所有的评论中,这种论调对富士康是比较公道的,现在和谐化对富士康的报道,在目前中国条件下,是理性的做法。

我在想,过一段时间,那种揭露富士康黑幕的书一定会大卖特卖了。从整个企业如何运作,生产线如何划分,招工,管理,福利流程,林林总总,很多人都有好奇心,出版商可以炒作。

当然,以现有的条件,这样名目张胆的书还不可能出版。但也有可能像当年的“中国农村调查报告”,曲线出版,搞一个“中国工厂调查报告”,这样的书,目前中国好像还没有,但肯定市场潜力很大,销路比农村调查报告好得多。

最近再看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中国经济改革史,吴晓波写得相当负面。成书是2007年,写了很多失败的个案,经济制度的问题;唯独是富士康这段,写得赞溢有加,简直像是富士康的公关稿。

吴晓波对中国经济改革提了很多很深刻的问题,忧国忧民,但富士康今天面临的问题,在书里完全没有提及。我在想,如果今天来写,他的想法会不会有所不同,还是依然觉得,这些不是什么大问题,富士康仍然是难得的奇迹?

从富士康看台湾军事素质和军事思想

台湾军队的战斗力如何,因为没有实战的考验,比较难以得知。但富士康最近的例子,也许可以提供一些看法。从这个侧面来看,台湾军队的军事思想还是在比较低下的水平,如果台海有事,战斗力很值得存疑。

富士康号称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创办人和中层干部大都有服役背景,把军队的一套搬到工厂来。

军队管理是一门学问,除了严格的纪律以外,更重要的,是要维持高昂的士气。真正出色的军队,在这方面会下很大苦功,培养出战友情谊。例如维持小班制度,同吃同住同睡,交流思想等等。

从目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富士康对“精神建设”这方面完全没有留意,所谓的军事化管理,只是徒具其形而无神。

和共军相比,国民党部队的士气一向是一个大问题。蒋介石是日本士官学校出身,讲究军容军貌,实际上都是花架子,对于战斗力最重要的士气却不以为意。李敖的传记里也有描写,整个军队上下,精神层面萎顿不堪。

美军的训练,也非常重视精神层面,部队讲究团队,战友精神;军事训练中形而上的东西也很多。

富士康管理上的问题,归根到底,也是台湾军队的问题,把这一套完全搬过来,重视纪律而轻视士气,终究会出大问题。

同样的军事化管理的电子企业,解放军背景的华为也作为龙头,但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华为的压力之大,不下于富士康,但一直只有员工过劳淬死,而没有自杀的。

富士康如果还是想维持它的高压军事管理风格,看来要多借鉴解放军的管理方式了。

如何形成团队凝聚力,尤其是农民子弟兵的团队凝聚力,如何打造一只革命的队伍,也就是说,如何让大家在贫乏的物质条件下,为了一些虚无缥缈的愿景而奋斗,这些都是解放军在半个世纪以前就解决的问题了。并且靠这些打败了看起来更规范,管理更优秀的国民党军。

富士康现在面临的是同样的问题,是很需要取经的。这些和钱与成本无关,纯粹是思想和认识的问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