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9月28日星期三

建材下鄉是否空中樓閣﹖

(1)
久旱逢甘露﹐一則建材下鄉試點範圍從原來的山東﹐寧夏﹐擴大到包括北京﹐天津﹐重慶三個直轄市的消息﹐引爆了昨日的水泥板塊行情。

毫無疑問﹐由於試點範圍太小(增加的三個直轄市也不是什麼鄉下)﹐這個政策暫時只在心理層面起作用﹐為已經絕望的水泥股﹐帶來一線轉機。

是的﹐一直以來﹐水泥板塊的強勢﹐是來自政策的預期﹐而隨着這些政策利好都一一轉入休眠狀態﹐水泥股也由原來的天子驕子成為地底泥。

其中﹐建材下鄉政策是最為典型的一個。在2010年的中央一號文件已經提出﹐但遲遲沒有任何具體落實的跡象﹐市場以為已經擱置了。

建材下鄉試點的擴大﹐其實只是發出一個類似“黨中央沒有忘了你們”信息﹐自然讓人期待﹐其他那些在休眠狀態的利好政策﹐例如水利建設﹐保障房建設等﹐也有可能敗部復活﹐重新啟動。

拋開心理層面不談﹐建材下鄉政策本身﹐是否一個空中樓閣﹐還是如之前的家電下鄉﹐汽車下鄉﹐為板塊帶來天翻地覆的改變﹖

以下討論的數據﹐全部來自網上看到的資料﹐憑腦海印象摘下﹐也沒有什麼比較權威的信息渠道。

(2)
我們先來看市場潛力。

1﹐目前中國有233億平方米的農村居住面積﹐其中七成是非水泥鋼筋或磚混結構﹐也就是說﹐有166億平方米建築面積有可能需要改建。

以一平方米改建需要0.1噸水泥計算﹐那潛在市場的最大上限就是16億噸﹐對比中國20億噸水泥的年產數字﹐自然是很驚人的數字。

2﹐但這個自然是非常樂觀的假設。比較貼近現實的估計是以每年農村新落成建築面積計算﹐這個數字大概是10億平方米﹐帶來大概1億噸的年需求量﹐而這個需求量是原有的。

假設建材下鄉實施20%的補貼﹐會帶動額外的水泥需求﹐那額外的水泥需求則有2000萬噸﹐對比全國20億噸的水泥產量﹐大概能額外增加1%的需求。

當然﹐就算是1%﹐也不能算少﹐也有可能引起水泥價格的巨變﹐如果有前面上述那些休眠政策一起啟動的配合的話。

3﹐農村建築的要求不高﹐需要的水泥標號比較低﹐所以消化的主要是一些鄉鎮水泥企業的產品。建材下鄉政策要求使用一些節能產品﹐要求參與企業經過認證﹐自然對那些上市公司有利﹐可以更容易佔領農村市場。

4﹐汽車下鄉已經完結﹐家電下鄉也快結束﹐中央需要一個新的扶助農村政策來接力和擴大內需﹐建材下鄉是很好的替代品。

(3)
但是﹐儘管有上述的種種利好﹐建材下鄉要有實質效果﹐還是很不容易﹐起碼﹐不會如家電下鄉那樣﹐一下就起很大轉變。

1﹐家電可能幾年就買一次﹐農村修房子可能是一輩子的事﹐花得錢要多得多﹐期間的財政負擔難以估計﹐這也是中央如此慎重的原因。

家電下鄉目前財政補助已經為460億﹐整個政策可能需要的財政支出在五百多億﹐中國建材聯會曾經提出的建材下鄉財政補助額為1500億﹐為家電下鄉的三倍。事實上﹐這也很可能是一個比較低的估計。

2﹐由於對財政負擔沒有把握﹐中央要求各試點地區自己制定方案上報﹐也就是說﹐由地方財政負擔。地方政府自然沒有積極性。和家電下鄉由中央支出截然不同。

3﹐從實際效果看﹐2010年10月﹐山東和寧夏已經被列為試點﹐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出過任何的實施方案和細節。山東省至今只以統購的方式﹐買了600萬噸水泥給當地農戶﹐對比山東年產2億噸的產量﹐只是九牛一毛。寧夏更少﹐只有6.5萬噸。這可以說是完全的虛應故事﹐應付中央。

中央要求地方為保障房買單﹐已經得罪了地方政府﹐自然不可能再為建材下鄉而施加太多政治壓力來強力推行。

4﹐水泥下鄉的操作﹐比家電下鄉和汽車下鄉複雜得多。後者只需要農民憑發票﹐就可以向政府報銷13%或每部5000元﹐整個過程還在網上公開﹐透明而簡單。水泥的標號﹐外形﹐很難一眼認證﹐貪污舞弊﹐弄虛作假的環節很多﹐這也是為什麼山東寧夏用統購﹐而不是直補方式來推行的原因。

然而﹐對農戶﹐消費者來說﹐恐怕沒什麼人喜歡統購﹐別人來代買。如果要大規模啟動﹐必然要用直補﹐這也是這次擴大政策所規定的。但也可想見難度之大。畢竟蓋房子是一生一世的事。

5﹐中國現在水泥年產能大概為28億噸﹐年產銷量大概20億噸﹐而過剩的產能﹐尤其需淘汰的﹐污染嚴重的水泥產能主要在鄉鎮水泥企業。如果建材下鄉一下啟動﹐就會放生這些企業﹐產能過剩和污染問題就會更加惡化。

6﹐由於上述種種問題﹐建材下鄉的推進必然十分緩慢﹐由2010年10月提出的兩個試點﹐到了現在過了將近一年﹐也只是增加了三個試點城市﹐而且還是沒有任何實施方案和操作細節﹐要推廣到全國﹐從而對水泥市場帶來實質性的帶動﹐更不知道是猴年馬月的事了。

從實際情況來看﹐目前兩省三市的試點﹐對水泥供需和價格的影響﹐可以說是微乎其微。

但如前所述﹐改變的只是市場的心理預期。

2011年9月25日星期日

中醫功德無量

(1)
我想﹐建政後的共產黨的德政(其實不多)之一就是保留了中醫。在民國政府﹐因為孫中山是西醫的關係﹐對中醫是全面封殺﹐基本政策就是要消滅之。

共產黨是窮人打天下﹐尤其是在長征和游擊隊時期﹐沒有西方醫療的條件﹐只能靠中醫﹐所以領導人對中醫有感情。從對待中醫的態度﹐也能看出何者更能得民心。

其實世界上很多國家﹐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醫學”﹐但一般政府都是任其自生自滅﹐唯有中國﹐是很認真重視﹐想發揚光大﹐還建立很龐大的體系﹐和西醫體系分庭抗禮。

(2)
我想﹐美國經濟根深蒂固的就是被醫療問題拖垮了。

美國沒有西歐那樣的福利主義和人口結構問題﹐唯有醫療問題﹐真是難解。醫療費用佔政府支出四分之一以上﹐而且還越來越大。

醫生工資那麼高﹐有龐大的利益集團﹐自然不肯減成本。美國人的飲食習慣又很不健康﹐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3)
中醫體制﹐是中國的很大優勢。起碼中國將來不會有美國那樣的問題。

中醫能以很低的代價﹐解決一大部份基層醫療問題﹐成本效益很高。

另外﹐中醫的醫療方式﹐對人體素質是良性作用的﹐長遠而言﹐是在減低整個社會的醫療成本。

美國人小病小痛都用阿斯匹林﹐短期能解決問題﹐但體質越搞越差﹐長遠而言﹐社會的醫療成本也就越來越大。

(4)
還有一點就是﹐中國的國情﹐實在不適合大規模推廣西醫﹐還是應該以中醫為主。

舉一個例子﹐中國濫用抗生素的情況很嚴重﹐醫生動不動就亂開。其中有藥廠的利益﹐醫院的利益等。對患者的健康和財政﹐都傷害很大。

如果沒有中醫﹐這些問題會更加嚴重﹐中國在醫療上的社會成本會比美國還要惡化。好在民間的智慧也是信賴中醫多於西醫。

所以中医真是功德无量。

2011年9月22日星期四

惠理為什麼會買南車時代?

8月起,惠理持續大買南車時代,大概買了3.7億,平均價20元,以現在價計,短短一個半月跌了大概50%,輸了大概1.8億。

惠理買股,一向是小注多股的買,大手買南車,算是重錘出擊了。我懷疑它的決策機制是怎樣的。從所有的估值標準來說,南車時代當然很便宜,鐵路也是中國不可放棄發展的行業。

但套用中國國情,南車時代可以說是處於非常危險的境界。動車意外的責任,到底是設備還是管理,是信號系統還是鐵路調度,本來是一個很簡單的專業技術問題,但意外報告一再延期,說明背後涉及的利益非常龐大,角力非常複雜。甚至不惜令一國總理失信的地步。

報告的角力如此政治化,只能說明作為替罪羊的一方,面對的懲罰必然十分嚴峻。中國政治環境已變,在十八大前夕,一出事必然是殺無赦,要多狠有多狠。

中國鐵路股是政治股,其騰飛,是因政治因素;其衰敗也是政治。惠理做這樣的重錘出擊,總不會以以往訂單量來做考慮吧。

就算要買,也應該等動車報告公佈之後再買,惠理在動車報告之前就大買南車時代,做一個這樣的重大決策而不考慮國情,真是難以理解。

2011年9月20日星期二

說三體

(1)
“三體”看到最後,讓人有毛骨聳然之感,我們觀察到的宇宙時空,竟然是一場場宇宙戰爭所留下來的廢墟,而無處不在的暗物質,竟然是戰爭所遺留下來的殘骸。

一般人看到瑰麗無比的星空,總是有浪漫的想像,真不知道為什麼劉慈欣反而有如此恐怖而殘忍的想法。

“三體”的想像驚心動魄,充滿哲學的深思:如果地球的現時地貌,並不是純粹自然演變的結果,而是有人力參與在內;那麼,為什麼宇宙不可以同樣如此?在幾百億年時間尺度內,什麼都可以發生。

而如果不光是面貌,背後的時空規律,空間維度,物理定律,都可以智慧生命參與的演變結果,這樣的宇宙,會是怎樣?

在西方的科幻世界,難見這樣的想像,因為西方人潛意識裏總是保留著對上帝的敬畏,再大膽的科幻作家也不敢去挑戰上帝。“神”和“造物”是西方的盲點。

單憑這點,“三體”就可在世界科幻小說中占很高的地位。從來只有西方科幻譯為中文的,“三體”是完全值得譯為英文的中國科幻。

(2)
說說程心。

程心,在網上討論中被讀者恨得咬牙切齒。因為她自以為是的愚昧,對黑暗宇宙規律的茫然無知,兩次讓人類陷入危險境界,最後並導致了太陽系的毀滅。

不過,我想大劉創作這個人物,還是充滿深意的。程心善良無比,充滿母性的光輝,這樣的人物,反而一次又一次把人類拖入深淵,是真正的悲劇。

真正的悲劇是,人類滅亡的責任,不應該由程心來完全承擔。在第一次被選為“執劍人”時,是民意的結果。對於她在面臨三體人的威脅時,會有什麼反應,已是可預料的結果。

而這種民意,更是三體星人操縱的結果。威懾紀元開始後,三體星人開展了大量文化交流活動,施展了大量善意,對高科技轉給地球更是不留遺力(儘管很多是故意的誤導),三體星人在地球的形象大為改善。

在這樣處心積慮的安排下,就算程心無法當選,下一任的“執劍人”也必然是一個心腸軟的執劍人,無法在面臨威脅時,發出那個能讓兩個文明同歸於盡的指令。

不過我想,大劉的制度設計,還是有所漏洞。這樣的MAD (mutual assused destutstion),人類曾經出現過,而且在制度上得到很好的解決,就是利用戰略核潛艇。

美國的戰略核潛艇,任何時候總有一半在外海,這樣就保障了二次打擊能力,沒有國家敢對美國輕舉妄動。

面臨三體星人的威脅,其實人類只要在太陽系的兩端,部署幾艘具備廣播能力的飛船,就可解決問題,執劍人不需起到什麼作用。美國的MAD是按博弈論設計的,是最為理性,但也最瘋狂的設計。大劉雖然經天緯地,連“宇宙社會學”都可以想得出,但恐怕對博弈論還是沒有研究。

第二次,程心交出星環城,要求維德放棄光速研究,從而斷送了人類挽救自己的最後機會。但責任也不完全在她。

禁止光速研究,以免暴露地球在宇宙中位置,是聯邦政府的決定。程心當時只從冬眠中剛剛醒來,無法詳細考慮其中的厲害得失。

程心的問題是,在這樣的關鍵時刻,讓自己的偏見蒙蔽了判斷。當維德表示要用反物質導彈催毀聯邦的太空城時,出於對暴力的天然厭惡,她命令維德放下武器。

當然,這也是性格衝突的悲劇,維德喜歡直接簡單的處理方式,而程心一直深痛惡覺,對她的這位前上司,更有逆反心理。

其實如果好好協商,事件可以有妥善的解決方式,星環城可以獨立,當時已經具備低光速飛船技術,可以離開太陽系,在外星進行獨立光速研究。地球人類不受波及。而當宇宙的真相被揭露後,人類對光速研究的態度自然會有所改變。

這樣關乎人類前途命運的重大抉擇,不應該是單憑個人喜好,臨場拍板作出決定,這是程心的悲劇,也是人類的悲劇。




(3)
說說雲天明。

雲天明的故事悲壯無比。他出於對程心的愛,把自己的大腦送入三體星人的艦隊,最後為人類帶來絕境中的情報。他和程心相約,在人類毀滅後,在當年他送給程心的那顆星星上相會。

這樣的一個故事,蕩氣佪腸,驚天動地,但竟然爛尾,實在非常可惜。程心最後逃脫了對太陽系的維度打擊,來到了那個星上,竟然沒有見到雲天明!

大劉畢竟是一個“硬科幻”作家,處理這些感情描寫,不是長項。事實上,整個“三體”最大的弱點,也是缺乏人物塑造,角色平面,缺乏維度。

大劉下一部小說應該考慮和人合作,他負責硬科幻部分和框架情節,找另一位作家來處理人物和感情,這樣就能完美了。

中煤

(1)
長期以來,中煤比其他煤股都存在很大折讓,山西事件只是提醒了人們,這種折讓是有原因的,主要是來自山西地質狀況的惡劣。例如神華的煤炭,主要來自內蒙,露天礦為主,不會有這種安全折讓。

地質狀況的惡劣,來自兩方面,一方面是自然的,需要深挖采,又有滲水層;另一方面是人為的,因為山西民營煤企起步較早,在地下亂挖,破壞了地底結構。

山西停產,並不是表面那麼簡單,背後有很複雜的政治考慮。所以大部份投行,說它影響短暫肯定是錯誤的。

其中一個背景是,09到10年,中煤以巧取豪奪的方式,搶了很多山西民間煤礦,其背後的理據是國有管理會把安全提高,現在連環出事,這筆帳都要算清的。

(2)
中煤在AH股都有上市,出事幾天,H股已經有連篇累牘的機構分析,而A股呢?沒有。

是沒有!

我最初以為,是因為新聞封鎖,不准傳媒報導。後來發現不是,新華社報導得很詳細。

這麼一個明顯的負面消息,為什麼內地財經媒體和機構會沒有興趣呢?

A股沒有造淡機制,所以不會有人去唱衰個股。是的,內地從來沒有負面評價股份的報告,從來都是薦股。如果有唱淡的,也是從宏觀和行業角度出發,但也極少。

因為這個原因,從而對任何負面新聞麻木,可以說是A股的悲劇。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關閉所有山西煤礦

中煤上週五發生礦難死10人,李小鵬下令關閉所有中煤在山西煤礦。

山西煤礦接近中煤產量的九成,如果一直停產,中煤破產倒閉不是無法想像的事。

中煤的事例說明:

1、 這類災難事故的後果可以很嚴重。尤其是加上政治背景。李小鵬是電力出身,借機打倒煤業,再收復整頓,有他自己的打算。

2、 什麼央企後臺強勁,還是看人而已。如果沒有份量,一樣照不住。中煤總經理之前被抓,已經非常弱勢。

3、 “連坐法”是現在處理的慣例,一個地方出事,全部處理。

4、 共產黨要做事,力度之狠,外界是意料不到的。

上述道理,其實一樣適用在換了一個差勁董事長後的中海油。

如果再出事故,中海油渤海油田全部停產不是不可想像的事。

關閉所有渤海油田

事情的發展,一步步走向之前所預測的最差局面:關閉所有渤海油田。

1、 渤海地質條件複雜,下面有兩條地震帶;
2、 渤海生態環境脆弱,是內封閉海;
3、 而中國又沒有開採技術,所以只能依靠外國公司。

中海油依靠外國公司在渤海大肆開採,本身就等於是在走鋼絲,在玩一個危險的遊戲。

當有一口油井出事,就等於一根導火索,牽一髮而動全身。如果沒有處理好,很可能就是迎來全部關停的後果。

中油田的油氣,超過一半來自渤海,如果全部關閉,會有什麼後果?

破產倒閉,比BP更悲慘的命運,並不是可想像的後果。

山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原副廳長王詩成已經公開這樣呼籲了,勢必形成越來越大的壓力。

溫家寶在這方面的決心,大的難以想像,天津是他的家鄉,他自己又是地質專家。

中石油出那麼多事,死那麼多人,國務院也沒有召開過會議。

上週五起,環保部已經停批所有新石化專案。

渤海環保風暴,將一步步升級,越來越大,中海油將付出沉重無比的代價。

2011年9月18日星期日

航母本位

當今世界金融秩序可以說是“航母本位”﹐美國軍事力量取代以往黃金在貨幣體系中的作用。和金本位中黃金儲備的功能相似﹐美鈔發行量取決於航母數目﹐多造一艘航母就能多發行一些美鈔。

人民幣要分庭抗禮﹐自然要有背後可以獨立制定國際金融游戲的實力。其中﹐航母的力量自不可少。和印度﹐泰國航母不同﹐中國航母和背後的經濟地位結合﹐才能產生乘數效應。只有中國的航母﹐才能成為真正航母的實力﹐可以獨立作戰。除了美国之外,恐怕只有中国才能有条件和潜力,把航空母舰当印钞机来用。

在目前美國航母本位下﹐中國在美元制度下的損失﹐每年超過千億美元﹐如果能把其中一半拿來造自己的航母體系﹐也是很好的投資。

難怪全世界會那麼重視中國的航母了。

2011年9月16日星期五

你看過國產動畫片嗎?

中國現在年產22萬分鐘動畫(卡通)片,有56個國家級動漫基地,每年30萬動漫畢業生,財政部已經花了100億補貼。扶持政策層出不窮,2007年起,電視臺黃金時間就只能播放國產動畫片。

從產量計,中國已經在去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動漫大國。

問題是,國產動畫片有人看嗎?剛剛過去的暑假,內地上映了五部國產動畫片,全部是過千萬大製作,票房全部連成本一成都不到。這些電影恐怕連你也沒有聽過。

中國動畫產量(而不是創作量)這麼高,是因為:第一,地方政府熱衷政績工程,動漫基地可以有土地優惠;第二,可以拿到財政補貼。至於生產出來的動畫有沒有人看,反而無關緊要。

中國的產業扶持政策,其實很多都是這樣荒謬。只不過,動漫和我們的生活這麼貼近,才能更令人深切感受得到。

2011年9月15日星期四

橙紅年代觀後感

(1)
網路小說和實體小說不同,網路小說是按字數收錢,盈利來自1)故事要夠長、2)要有讓讀者願意看下去的欲望。實體小說則是靠銷量和口碑。兩者側重點有所不同。

從這點來看,網路小說有點象當年的金庸小說,不是為了銷量而寫,而是為了吸引讀者看下去,而且文章要夠長,才能帶旺報紙的銷量。寫得越久越長越好。

所以這類小說都是寫得天馬行空,枝節蔓延,大開大闊。當然,如果到了要出實體書的時候,自然會砍去很多枝節。金庸武俠報紙版和小說版也大有不同。

(2)
“橙紅年代”故事大概兩條主線,一條是主角劉子光在江北(徐州)市,逐步從一個保安,成長為當地黑老大的經歷。一個是劉子光在西非經營一個富有鐵礦小國,最後成為該國首相的故事。這兩條主線,一開始放在一起顯得突兀,後來就混然天成,增加了很多閱讀趣味。

和金庸武俠一樣,主角劉子光無所不能,尤其在他機緣巧合下,擁有了西非鐵礦,懷璧其罪,成了CIA,國際礦業巨頭的追殺對象;中國的國務院、總參謀部、國安局為謀他的股份,屢屢陷害,而劉子光總能在絕境中化險為夷,的確很有金庸武俠的感覺。

不過,和金庸武俠不同的,“橙紅年代”沒有交代劉子光的來歷和成長,一身能上天下海的本事是從何而來的,只是很隱晦地提到他曾有穿越的經歷,大概是曾做過明朝的將軍之類。這是小說的硬傷。

(3)
如果不理這個硬傷,小說的確很過癮,快意恩仇。小說幾乎是對中國黑暗面的全面大揭露,富二代、官二代、貪官不斷和劉子光做對。劉子光心地善良,義薄雲天,但對壞人手段殘暴,爆頭,挑腳筋、剝皮、釘手掌,種種殘忍手段層出不窮,的確帶來很多閱讀快感。

在一個不太通順的故事框架下,作者的描寫很見功力,語言生動,對中國官場,國際鐵礦石格局的描述有板有眼。劉子光在香港打了三場槍戰,其中地形、道路和香港警方架構的描述都對得上,不是亂寫一通。人物對白也自動換上“TVB體”,很有心機。

很多句子讓人印象深刻,例如“他們要證明自己不是落後產能”,“中國法院是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等。

(4)
意味深長的是,劉子光精忠報國,但國家機器一直視為眼中釘。各方聯合陷害,判他死刑,逼他交出西非鐵礦股權,令人悲憤莫明。但劉子光在公開的股權轉讓儀式上,只是宣佈將鐵礦捐給非洲慈善基金,而沒有乘機揭露黑幕,給國家留了面子。

凡是留一線,日後好相見,劉子光後來脫險,成為西非國家的首相,又成了中南海的坐上賓,得到國內的大力援助,抗衡西方勢力。

如此處理方式,也真是很富有中國特色。

2011年9月14日星期三

看得让人热血沸腾的小说- 橙红年代

小说作者开宗明义就说,要打造一本让人看了热血沸腾的江湖小说。

http://www.qqzww.net/files/article/html/3/3090/index.html

这本书写得很粗糙,很草根,很草莽,不通情理的地方很多,但的确让人看了热血沸腾。

看到书中快结尾的一幕,卫厂长在几万人面前唱着国际歌,跳进钢水炉,抗议省政府对钢铁厂的重组时,我也落泪了。

2011年9月8日星期四

7年

X富商案被勒索案判決,香港法律還他一個公道,女被告被判7年。

X富商是老實人,女被告的行為令人髮指,但他一直沒有想過私下解決,用江湖的手段。當然,他這麼老實,才是一直被人“食住”的原因。

X富商肯給1200萬,但沒有想過拿幾百萬出來“買起”女被告,一直相信法律,值得讚賞。但其實對他來說沒有解決問題,女被告被判7年,以香港情況,最多坐4年就能出來,人家已經言明要搞他,到時候X富商還是頭痕。

其實對X富商來說,明智的做法是依靠內地公安和法律,找個方法砌起女被告,讓她打靶或坐一世牢,才是解決之道。女被告多數時間待在內地,又和江湖人士來往,要安一個重點的罪名不是難事。

當年香港大富豪也是用這招才能搞定張子強,永絕後患,是最務實的解決方法。

2011年9月7日星期三

中海油應受到怎樣的處罰?

先來看這一段7月就已經公佈的新聞:

“事故發生後,康菲公司在派遣潛水夫勘察之後發現了溢油來自海底一處坑體。坑體的形成是由於海底的天然斷層與油藏被連通,而原油就是通過這個坑,從地下1000米處連通到海底斷層地面溢出。

國家海洋局派駐現場勘察的專家組成員分析,油田作業方很可能是在注水驅油和岩屑回注過程中,偶然加大平臺海底的地層壓力,巨大的能量破壞了油藏附近的底層,原油從海底的斷層直接溢出。

“由於採油造成油藏滲透到天然斷層的這種事故,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都極少聽說。”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校區海洋工程系陳建民教授告訴《中國新聞週刊》:“這可以說是一種意外情況。但是即便承認客觀條件不可預見,也不能忽視實際操作中的問題。”

從上面的新聞,可以有幾個推論:

第一,康菲的做法極不尋常,肯定不是國際上通用的採油作業方式。

第二,康菲為什麼會這樣做,冒這麼大風險,用這種在其他地方絕不敢用的方式,自然是因為:1、出事後,成本很低;2、它和中海油合作是有期限的,自然要最大化利益,風險可以不顧;3、中國的特殊國情,合作央企的特殊地位,使它覺得可以放心。

第三,如果上述可以成立,自然可以推論,這種危險的作用方式,普遍存在於其他渤海的外資作業方上,包括雪佛龍、德士古等。

第四,而一直以來,中海油對外資作業方的不負責任,只追求短期利益,卻損害中國長遠利益的作業方式不聞不問。

第五,渤海的地質條件極其脆弱,到現在也不知道,康菲(和其他外資)的作業方式,對渤海海底造成了多大傷害?留下多少隱患?

第六,作為央企,中海油不單是商業機構,更是國家利益的代表。海洋局和環境部無力監管的情況下,監管這些外資作業方,是它義不容辭的責任。

中海油在中國海域油田的壟斷地位,是和它的監管責任依附在一起的,這是整個中國海油開發的設計原意。現在中海油的這種行政缺位,又應該受到怎樣的處罰?

2011年9月6日星期二

渤海事件鬧大是因為新董事長不懂得海上石油業務

中海油的前景,取決於:

1)蓬萊油田何時複產。能否短時間內複產。
2)渤海灣內沒有別的油井出事故。

8月初的中期業績會上,中海油今年產量計畫由3.55億桶減到3.31億桶,下調幅度是7%,與蓬萊油田6.2萬桶日產量的比例一樣,說明高層當時已經心知肚明事情的嚴重性,知道會停產,可恨就是不說。

渤海油田占中海油產量一半以上,因為技術問題,全部給外國公司開採。中海油自己只能開採南海和珠江口的淺海油田。

蓬萊油田95年簽約,99年勘探成功,合約期多長也不知道,但在2012年中海油有權收回作業權。這也是康菲石油這次違規操作,導致出事的主因。

看新聞報導,才知道中海油非常弱勢,連上康菲石油油井的權利都沒有,一切任由他們。

中海油的董事長,之前都是內部培養,內部提拔,身經百戰;新的董事長是中石油過來的,對海上採油業務不熟,是這次事故鬧大的主要原因。

如果他懂得業務,早就應該把主導權搶過來才是。王宜林恐怕要問責。

2011年9月5日星期一

投行完全低估了渤海漏油事件

9月3日前,沒有投行留意到渤海漏油事件的影響,以為是小事。到了今天9月5日,大行開始出報告了,還是完全捉錯用神。例如渣打報告說,如果停產到年底,中海油盈利跌2%,如果永久封井,盈利跌9%,都是很機械的分析。

現在的問題,不是蓬萊油田的問題,也不是每天減產的那6.2萬桶,而是會否有別的油田再出現問題!是整個渤海油井群有多少要停產的問題!

早就有專家指出,渤海地盤地質結構複雜,而目前油井又過密,再加上中海油和外資的合約都是有時限的,外資作業方都是採用急進的作用方式,在合同到期前採油最大化。

也就是說,康菲油井出事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遲早問題而已。

也就是說,整個渤海油井群存在著巨大的系統性風險,而之前一直外界沒有去留意的。

這和動車事件何其相向,本身存在巨大的系統性風險,一下出事後,就集中爆發。

渤海漏油事件,只是冰山一角,事件發展,很可能只有兩種結果,而其後果,對中海油來說,都是災難性的。

A、再有其他渤海油井發生漏油事件。如果是這樣,在現在的政治氣氛下,中海油恐怕只有停業整頓,分拆一途。

B、 為了避免A的發生,必然進行一次安全大檢查,把有安全隱患的油井關掉。其含義就是,將有相當部分的渤海油井停產。

所以,投行的報告應該是,考慮如果中海油減產30%以上,盈利會減多少!而且,這還是最樂觀的估計,是建在假設別的油井沒有出事的前提上的。事實上,很可能別的油田早已出事了,現在都將無法隱瞞!

海上動車事件


渤海漏油和溫州動車事件有相似之處,都是一件不算很大的災難,由於高層的愚蠢處理,演變成整個行業的災難。如果中海油的高層有危機意識,這件事可以處理得更好,現在越鬧越大,越不可收拾。

中海油自己在中期業績中說,很重視渤海漏油,但不知道是否知道這對它來說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動車事件,鐵道部的想法是儘快掩飾事件,當沒事發生。這只是手段,目的是為了保住它的地位。手段達到了,內地傳媒也的確封了口。但對它的處罰,降速,銀行加息,新項目停工,該少的沒有少。結果既然是一樣,為什麼當時不能自爆,反而能掌握主動。

渤海事件也是一樣。如果是傅玉成在,一定會主動出擊,把損害減到最少。

渤海地盆的地質脆弱,下面有多個地震帶,再加上是封閉內海,一出事就很難收拾。從國家安全角度,根本不應該在這裏大肆開採。

中海油目前三分之二的出產來自這裏,這根本是錯的。如果這條被中央質疑,中海油可以休矣。

和動車一樣,現在鐵道部最大的危機是再出一次事故;現在中海油最大的危機是別的渤海油田再出漏油問題。既然蓬萊油田出事的原因是地質結構方面的多,那麼,可以推論,其他的渤海油田也必然存在這方面的問題。

一旦“中國不適宜大規模海上採油”的想法被接受後,那中海油的價值就土崩瓦解了。就好象動車事故後,鐵路公司被質疑的不是什麼訂單,營收,毛利,而是其本身的存在價值。


渤海停產

如之前預料的,事件對中海油打擊很大。中海油日減產6.2萬桶,是去年產量的7%。中海油早前在2011年中期業績會表示,因渤海漏油事件,已下調今年產油計畫3.31-3.41億桶,較原計劃3.55億桶下降7%。兩者幅度一致,不知當時是否已經預計到了會停產。

如果不談企業形象,深海開採受阻,高層政治地位受打擊等比較虛的東西,單談兩個焦點:

第一,何時可以複產?第二,渤海其他油田會否受影響?

七部委聯合調查組技術組組長陳先達表示,渤海灣的地質結構破碎,雖然給斷層裂縫中的油氣資源開發帶來便利,又使得地層和斷層穩定性被破壞後,原油容易形成竄流通道溢出。
單看這段話,就知道上述兩個問題不容樂觀。

前面提到的油毒性強和渤海環流的環境影響,只是令到公眾壓力大,海洋局對這個問題不會軟手。

說到底,還是新董事長王宜林的問題,從中石油過來,官僚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