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4月18日星期日

中国应否预测地震?

这里说的地震预测是临震预测,象天气预报,台风预报那样,预言短期内会发生几级地震的那种,而不是长期性的地震风险评估。

应否预测地震,正反方面的观点都有,我是倾向反方的。两方面的观点都说一下,其中有些是我的想法,有些也不知道是那里看来的了。

基本上,我的看法是,地震预报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但又不能没有。就好像中国的信访机构,其存在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但又不可能废除。其存在意义完全是象征性和心理性的。

(1)
先说反方的。

地震预测的问题,在于难以标准化。

前面留言中,我用了中西医的例子,在这里再用这个例子。

地震预测和台风预测有什么不同?

第一,影响要大得多。如果发布了地震预报,那就要求一个地区的经济活动停顿,人员迁离,对经济的打击是灾难性的。更严重的是,如果地震在预报时间没有发生,也不能撤销,只能等下去。

第二,台风的形成和消散是一个可见的持续过程,可以随时修正。而地震的爆发,就在那几秒,错就错,对就对,没有任何的误差空间。

这也就决定了,地震预报的发放,必须慎之又慎。

和台风预测一样,地震预测发放,要害也在于一个“法定程序”的问题。由于对社会经济影响太大,一个法定程序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无法做到标准化,那么,法定程序就无从谈起。

标准化,牵涉到两个层面:第一,必须是可以复制的;第二,每一个环节都能分解。

好了,现在回到中西医的例子。

从临床经验来看,中医也许不比西医差;但因为中医无法标准化,所以,所有涉及到法定程序的东西,中医都无用武之地。

例如死因鉴定,只有西医才能建立某种病理和死因之间的关系,那种if and only if的关系,这在例如烟草官司之类的案件中,是很关键的;又例如,世卫组织对流行病疫情的通报和警级等,都必须一套程序。

中医尽管临床效果再好,但也无法成为法定的医疗程序,以目前而,只能是个人出于自愿,而采用的一种医疗方式。

同样,目前对于地震预测,中国并不是做不到,而是方法太多了,所以无法建立一个严谨的法定程序体系。

中国目前临震理论林林种种,有地应力理论,有地电磁力理论,有天旱理论,甚至动物异常观察理论等,有的效果还很好;但问题是,就是因为理论太多了,无法建立一种if and only if 的逻辑关系。对于地震预测来说,不但要求达到if即充要条件,还要达到only if,必要条件。一个原因和一个结果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是排他性的。

而且,和中医不同,对地震预报的接纳,不能是以个人自愿为基础的,一定是整个社会的。

尽管曾有过海城地震,青龙地震那样的奇迹,但因为是无法复制的,所以也就没有借鉴的意义。

没有法定程序,那对地震预报的社会影响,责任等等就无法断定。反而会搞得人心惶惶。

我在前面文章说过,海城地震预报的奇迹,是毛远新的政治魄力,而且他是毛泽东的侄子,不怕承担责任。而且,这也只能在文革那样完全没有法制的情况下才能发生的。放在今天,哪怕专家估计的再肯定,恐怕也没有一个领导人敢发布那样的地震预报了。

由于地震发生的机理没有弄清楚,也可能永远无法弄清楚,综合整个社会的利益来衡量,那还不如不要尝试去预报为好。

(2)
现在说正方的观点。

首先,中国文化中,就有“人定胜天”的传统,要在大自然面前完全放弃,是不大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的。在西方,出于对上帝的敬畏之心,对地震这类的天灾视之为“不可抗力”,是不会想去对抗的。而中国的理念是“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

例如,中国的防洪工程,总会说到要抗“XX 年一遇”的水灾标准;而在西方就根本没有这些理念,对于真正的大洪水,都是通过疏散,保险等方式来解决的。

最经典的例子是黄河。几千年的治理,黄河已经成为了“天上悬河”,在中原地区,河床高出地面几十米。这是一种历史惯性的结果。不去治理,黄河必然泛滥;要去治理,黄河河床必然加高,将来治理的力度就需要更大。

这样就形成了一种惯性思维,就是,人必然要和天斗,不斗,就连后路都没有了。

这种惯性造成的另一个结果就是,为了生存,必需要有一个强大而集权的政府。

黄河流经几千里,流经之处,都必须不断把堤坝垒高,这项工作,必须世世代代做下去,否则就会造成灾难。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集权政府才能做到。所以在中国文化传统中,从来就没有小政府的思维,是一种生存的集体潜意识。

反过来,对于一个集权政府来说,这是它的“天命”,如果放弃了自己的这种职责,那离倒台也不远了。

所以,对于任何一个中国来政府说,地震预报,尽管再不切实际,也是不可能放弃的。否则民众就会感到被抛弃了,被放弃了。这也是中国政府是世界上唯一一个那么在乎地震预报的原因。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