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6月9日星期三

两个关于中国房地产值得深思的问题

这两个想法,都来自与朋友的对话。我觉得很值得深思,就写了下来,有机会再深入探讨。

(1)
朋友说,他们老家的拆迁,赔偿条件很优厚,等于是发达了。

我说,以我的观察,起码在南方,城市拆迁的赔偿条件都非常优厚,没有乱来,等于一下造成了一个财富阶层。是史所未有的财富创造。

我问朋友,有没有想过一个问题。

这样大规模的,因为城市化所带来的巨额财富创造和转移,在韩国,日本,台湾也有发生,由此带来的资金,又投入产业发展,成为工业化发展的原始资金。等于两个轮子在同时推动发展,也造成很多巨大的私营企业就此起家。这样的过程,为什么没有在中国发生?

当然,答案是有的。中国产业的发展,最有利润的行业,不是为国企就是为外资所垄断。民间就是有钱,也很难投入产业发展。所以因为城市化所带来的民间财富很难投入工业化,这些钱大多再投入了房地产市场,以泡沫养泡沫。

从政治角度来说,也可以理解。中国共产党一直避免民间出现类似韩国,日本,台湾那种有政治影响力的财阀,从而和国家权力抗衡。对于这种财富分配,当然是小心翼翼。

城镇化和工业化,是带动中国发展的两个轮子。问题是,如果从城镇化所创造出来的财富,不能传动到工业化,会对后者造成什么影响?如果房地产泡沫破裂了,对工业化进程有什么影响?

(2)
有关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我向朋友引述过一个在内地杂志上看来的观点。

2004和2007年的房地产调控,是整个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当整体经济调控达到原来的目的,房地产调控也就终止了。房地产价格也就报复性“V ”型反弹。

2010年的房地产调控有所不同,本身就是目的,而不是手段。从目前经济来讲,没有整体调控的必要,所以中央的房地产政策打压不会手软,不用考虑整体经济的运行因素,会一直达到它想达到的,整顿房地产目的为止,否则不罢休。

中央的考虑因素之一,可能是人口结构。

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房地产价格和居民收入关系不大。反而结婚的置业需求是刚性需求,影响更大。在目前的一孩政策下,年轻人结婚,等于是两个家庭用其所有购买一套房子,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怎样和收入脱钩也没有关系。

如果房地产的价格受到结婚的刚性需求影响大于收入增长,那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最重要因素就是适婚人口的比例变化,而不是国民收入增长。

由于计划生育,中国的人口是在逐步老化,按照人口金字塔,25岁到30岁的适婚人口比例在2012年会达到最高峰,之后就一路下跌。

也就是说,最为关键的结婚刚性需求在2012年会开始下跌,而在2012年以前,则是最高潮。那在2012年之前,房地产价格就可能一直攀升,之后达到拐点,再开始下跌,完成泡沫化过程。

从这样的角度来考虑,对房地产价格的调控,存在一种倒逼机制,等于是背水一战,必须在2012年之前理顺整个价格机制。否则泡沫破裂,中国经济将大受拖累。

针对这种说法,值得深思的问题有几个。

第一,中国的房地产政策是在那个部门,那个层面制定的?是发改委,还是城乡住房建设部?

第二,房地产政策的制定过程中,考虑了什么因素?上述的“人口结构说”,有多大的影响作用?中国房地产政策到底会不会考虑人口结构的因素?

人口政策是百年大计,在政策的层面很高,是压倒性的考虑。而这种来自人口方面的考虑,会否进入房地产政策决策机制当中?

第三,对于婚房的问题,是否只有靠打压房地产一途?廉价房和福利房是否可以优先考虑分配结婚需要,而不必扭曲整个房地产市场?

第四,这种“绝不手软”的背后,有多强的政治意志,能否抗拒利益团体的干扰,一直执行下去?

2 条评论:

依馬打 说...

"... 城市化所带来的民间财富很难投入工业化,这些钱大多再投入了房地产市场,以泡沫养泡沫。"

1. 能工業化的早就有資本讓其工業化, 不用等因城市化而獲得的財富去推動

2. 錢太多, 工業化只須用一小部分錢, 若不撥去投機炒賣, 撥去搞創意產業 -- 落實三網融合後, 廣電部再會讓其他參與者沾產業裡最肥美的部分麼. 用作科研, 令工業化更上一個台階 - 對知識及其他產權保護仍太弱, 這個法制配套跟不上, 做山寨的競爭早已到割喉階段, 撥在其他行業, 既不熟悉又怕政策多變還是把錢拿去炒賣更靠譜

依馬打 说...

"在目前的一孩政策下,年轻人结婚,等于是两个家庭用其所有购买一套房子,这样的情况下,房地产价格怎样和收入脱钩也没有关系。"

我用另一角度談同一問題 :

理論上, 當樓價漲到合兩家人之力也不能購買一套房, 讓這兩家人的下一代婚後可以搬出去住時, 為結婚而成家立室這剛性住房需求應會消失. 就算政府不用行政手段出招壓抑樓價, 樓價也會下調.

現在是更極端的情況. 上述的剛性需求因樓價過高而消失後, 樓價因資金過多, 投資渠道不夠, 發展商仍有能力大量屯地, 慢慢推盤, 還未肯明顯下跌, 只是成交銳減. 政府唯有不斷出招, 由針對二套房到直接針對發展商的資金鏈 (例如嚴徵增值稅, 限制銀行對發展商放款) 才開始見到成效. 然而只在壓抑需求面 (例如二套房須付更高按揭息率) 而非大幅增加土地供應 (無疑各地加緊推經適房等補貼住房, 但大多變質為公務員優先廉價購房計劃), 蝸居問題始終不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