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17日星期一

中國次貸-5

(1)
抱著極大的興趣,我在這個週末看了有關溫州高利貸的材料,方方面面的觀點都看到了,起碼不下二三十萬字。

首先要說的是,溫州債務危機現在有曙光出現,因欠20億高利貸,早前跑路的胡福林在10月10日已經回來。最重要的的是,他的最大債主,溫州中行不單沒有和他算帳,反而再借了2億給他度難關!

當然,胡福林現在24小時都必須待在廠房生產自救,相信身邊也很多公安牢牢看著。

胡福林的運氣實在太好了,如果不是因為全國知名,成為了債務危機的標誌性人物,中央也不會點名放水給他。背後都是政治性的考慮。

看了這麼多材料,我對溫州債務危機中的幾個知名人士的事蹟,也是耳熟能詳了,除了胡福林,還有王曉東、阿慧、陳繁容等,這些都是將來在中國經濟史上有位置的人物。

(2)
“兩溫兩高事件”,既溫州高鐵和溫州高利貸事件,全國所有的媒體都集中報導,幾乎所有媒體都用來做封面,大篇幅報導,深入分析。

和鐵道部不同的是,銀監會很多人都有海歸背景,比較開明,所以將來應該不會象溫州高鐵那樣,所有的分析報導事後都被封殺,了無蹤影。這點難能可貴。

觀點大致有兩類:

第一類是認為不應該救溫州,救溫州高利貸就是救賭徒,必須讓他們自食其果。也是對中國近年來的歪風邪氣,浮燥心理的一個修正。

第二類觀點是,溫州債務危機是政府的責任,是長期以來錯誤民企政策和金融缺失一次集中爆發,應該借此機會,重新更改政策。

比較有意思的資料是,原來溫州之前已經爆發過兩次類似的民間債務危機,對上一次在1986年的跑路潮,有900多個企業家跑路,而現在還不到90個,從這點來說,現在這次危機還算不上嚴重。

不過,對於香港人比較關注的視角,對內銀和內房有什麼衝擊,內地傳媒關注的比較少。始終內地比較務虛。

我最欣賞的觀點是馬光遠的,他認為,出現這樣的危機絕非盛世之象,如不正面面對,將難逃中國歷史興衰的週期。這是我最喜歡的觀點。

明、清的衰亡,都和當時民間金融的破敗息息相關,只有從這樣的角度出發,才能全面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次危機。

這次的閱讀,我對溫州高利貸問題很多疑惑都得到了解答,但還是剩下一個最大的疑惑:

溫州是怎樣墮落的?

“溫州模式”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面旗幟,刻苦耐勞,勤儉致富,全球知名。溫州人是中國的猶太人,當地有三成以上人口信基督教,就算在文革時也沒有受到影響,新教倫理和中國文化結合,成就了溫州人的商業素質。

溫州為什麼會墮落成這樣,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這幾年發生了什麼事?這個角度,內地傳媒還是沒有給予關注,也是一個遺憾。

如果連溫州都墮落成這樣,在財富泡沫前,商業倫理和道德底線全面失守,那其他的地方呢?

2 条评论:

依馬打 说...

吳曉波寫了篇溫州高利貸簡評,可一看: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1202?page=1

Benjamin Graham 说...

最近也在看中國硬著陸的分析文章, 國外總會引用許多數據,給出結論, 沒有人.
但內地經濟評論卻經常討論人, 不提債比不提敏感政治影響等等的問題, 結論更多是沒有觀點, 像是總結多於評論.
你這兒的文章感覺更有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