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10日星期日

國企與民企

最近做了個小統計﹐比較恆指成份股與國指成份股的去年盈利與彭博預測數據﹐好像去年恆指成份股的盈利﹐不計國企股的話﹐多數是好於預期﹐也反映了經濟在復甦﹔而國指成份股﹐盈利很多差過預期﹐40個成份股中﹐大概三分一以上差過彭博預期。

考慮去年的整體經濟環境﹐這樣的結果應該有些啟示。

印象中看過一個大行報告﹐也有類似的觀點﹐謂04年到08年(還是09年﹖忘了)是投資國企的黃金時期﹐有政策上的原因﹐經濟發展階段的原因等等﹐國企好過民企﹔而從現在起﹐是民企好過國企﹐國企不再吃香﹐背後當然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原因﹐民生社會的變化等等。如果要尋金﹐不能在國企中去找了﹐要在民企股中去找了﹐應該找那些大消費﹐工業股等﹐而不是找那些靠政策壟斷吃飯的國企股。

如果以彭博預測數據作為一個標準﹐去年國企股的表現不如非國企股﹐似乎也是一個事實。

吳曉波在“激蕩三十年”這本書中﹐把中國從1978年到2008年這三十年的經濟史﹐看做三種勢力﹐民企﹐國企﹐外企之間的角力﹐互相激蕩﹐貫以不同的政治主線。在不同的時間段﹐必然是有其中一股勢力在唱主角﹐其他受壓。“激蕩三十年”只寫到了2008年﹐當時是“國進民退”﹐國企抬頭﹐民企受壓。

現在看來﹐中國經濟可能又到了一個新篇章﹐也符合歷史的傳統邏輯﹐此起彼伏﹐一個個循環周而復始。

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