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總說要解決食品安全問題﹐要靠重振社會道德底線﹐這根本是胡扯。道德解決不了房地產的問題﹐更加解決不了食品安全問題。
強法治用重典﹐也是無濟于事。如果一個商販﹐他做一百斤的毒豬肉就要死﹐那還不如做一萬斤﹐十萬斤﹐反正代價都是一樣。全國只要有十個豬肉販是這樣想﹐就足以造成一場災難。加重典只會惡化﹐而不會舒緩。
說穿了﹐還是經濟規律﹐利益的問題﹐關鍵看中央是否重視﹐是否願意以更多的經濟代價來實現食品安全。
對於食品安全﹐對於製造廠商來說﹐他的責任只是“我沒有被發現製造毒食品”﹐這是自然人的“無罪推定原則”﹐只要你沒有被發現是在做壞事﹐就說明你是好人。這也是目前的做法﹐靠食品抽查﹐政府部門檢驗檢測﹐實際上不會有什麼效果。
實際上﹐作為影響民生重大的行業﹐單單用這樣的方式是不足夠的﹐食品行業要做的﹐是“我必須證明沒有做毒食品”﹐必須自證其清白。這樣當然﹐會增加食品行業的負擔﹐代價不菲﹐但政府可以補貼。在西方發達國家﹐農業補貼本來就是最大的開支項目之一。人民吃的放心都不能保障﹐那還要政府來幹什麼﹐這是基本的功能。
而作為一些品牌企業﹐還必須更進一步﹐“我必須證明﹐我出售的所有食品都是無毒的﹐不管是不是我生產的。”偏偏這是最弱的一環﹐蒙牛﹐雙彙這些企業﹐一旦食品出了事﹐就推說是上游農戶生產不規範﹐自己也受了騙騙等等。
問題是﹐蒙牛﹐雙彙這些企業都是行業專家﹐怎可能不知道其中的貓膩﹖他們只眼開只眼閉﹐也是因為知道﹐從刑事上來說﹐這不是他們的責任﹐這樣才可以利益最大化。
從經濟規則來說﹐既然他們是品牌﹐就有責任確保食品生產的每一個環節﹐即使不是自己負責的﹐也必須是安全的﹐否則憑什麼賣得比別人貴﹖這樣的企業﹐不單是應該接受市場的懲罰﹐受到消費者的拋棄﹐最終倒閉﹐企業的負責人也應該追究刑事責任﹐因為等於是在欺騙消費者。
這種做法其實不難。在茶葉行業早就如此。茶葉是直接入口的﹐茶樹不能施肥﹐也不能撒農藥。一些知名茶葉企業都會派出人員﹐現場監察茶農的生產情況﹐有沒有違規。懲罰也是非常嚴厲的﹐一旦發現有問題﹐不是拒絕收購那一戶茶農的茶葉﹐而是整個村的茶葉都拒絕收購。如果真這樣﹐整條村的生計都會陷入絕境﹐村民自然會互相監督﹐不敢亂來。
茶葉是最容易出事的﹐但中國茶葉這麼多年從來沒有出現問題﹐說明是成之有效的。
問題是﹐雙彙﹐蒙牛這些企業為什麼不能這麼做﹐為什麼不能派駐人員下去﹐現場監察﹐一句話﹐錢做怪而已。這樣沒有良心的企業倒閉﹐一點不覺得令人可惜。
2 条评论:
此文甚贊同,也是個人過去的理解。唯獨重典,不論有效無效還是惡化,是不得已的事。
>>這種做法其實不難。在茶葉行業早就如此。
要實行其實還有一個關鍵:self-incentivization。自律固然是利益問題,但光靠品牌無法養成自律的原因,我輕率地看,會歸咎於“壟斷”,除了市場無法有效懲罰壟斷企業之外,還因為他們造成壟斷的手法,是法制和道德以外所容許的。
除非引入外來競爭,雙hui 檬牛會像歷史所言,慢慢走進自我滅忙。不足惜。
不過除了引入外來競爭,如果可以像某些例子一樣,強迫要這些壟斷企業分家,雖然未至於徹底,亦可算一途。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