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1日星期日

李禄 -2

太妙了!

前面伊马打君的评论实在是太妙了!

伊马打君提出了“中国民企的成长性”这个命题,如果中国民企的成长性存在着一个GLASS CEILING,那李录将来可能的投资王者宝座,不过是建在浮沙上而已,一个美丽的误会。

对李录事件的评论,我已经看了很多,这是我到目前为止,看到的最精辟,最深入的评论。这样的评论,能出现在这个博客上,作为这个博客的主人之一,我深深感到自豪。

这个角度,实际上把几个重大的问题连接起来了:不同的投资理念,不同的意识形态对立,甚至和二十一世纪人类发展历史最大的悬念息息相关,也就是,中国的发展模式到底能否持续?

更妙的地方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讨论,海外和香港不会达到太高的深度,而内地则不可能充分展开。所以读者诸君共勉之,一起来思考和交流。

在这个论题上,可以深入讨论的问题有很多,我先想到了几个:

1,如果李禄掌管了巴郡,他对国企会是什么态度?

巴菲特没有意识形态的包袱,他可以投资中石油,而且,他也是小注怡情而已。但即使是巴菲特,也有他的旗舰项目,例如保险公司,可口可乐等。如果李琭要有自己的旗舰项目,他不能回避这个问题。

2,民企的成长性,是否真的就有上限?

我们说,一个成功的投资者,在于能发掘出在一个长的时间尺度持续成长的企业,对巴郡这样的大型基金来说,更是如此。

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其实很短,不管才二三十年,对比西方几百年的发展,说不上有什么历史参考价值。而中国民企的所面对的政经风险,西方投资者未必能理解。李录能理解吗?

美国没有“民企”的概念,所以巴郡可以放心持有华邮,可口可乐,吉列,而不用考虑企业的存续问题。

何况,就算到现在,也不能说得上比亚迪的投资,就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3,还是国企的问题。

如果不能重仓民企,那是否就重仓国企?如果出现当年“苏东波”这样的局面(也就是李录本身当年想致力达致的局面),那国企是否还有投资价值?这都是象巴郡这样的基金所要考虑的。

没有评论: